APP下载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效果

2018-06-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入院心肌梗死

包 莹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造成了直接威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老年年疾病的最严重的一种致命疾病,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预后治疗的另一重要因素,早期实施治疗尤为重要。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使血脂患者水平的有效降低,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尤其是在我院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确诊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70例对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1-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治疗被确诊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的25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在62~78岁,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8岁,所有患者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症病史均在2年以上。这些患者的年龄均在62岁以上,经入院全身检查后,发现这些患者的除患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症外,并无其他重大疾病。随机将这些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60~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61±0.74)岁;治疗组患者7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61~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93±0.43)岁。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重大疾病史等各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因此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生化、血脂、凝血、cTnI、检查及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对照组的患者早期发病12 h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患者在术前负电荷,同时患者咀嚼300 mg阿司匹林,根据临床患者的相关症状,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进行患者的心电图监测,对血管梗死患者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TIMI血流介于2~3,表明PCI治疗成功。术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强化抗血小板、他汀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抗凝治疗预防冠心病。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在术前咀嚼300 mg阿司匹林,并使用相同的术前负电荷,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进行患者的心电图监测,对血管梗死患者不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有药物每天坚持服用,患者还要卧床休息1周,院方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变异和心功能信息全部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的观察指标,比较恶性心律失常、缺血再住院、心力衰竭和全因病死率的发生率。

2 结 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无明显差别,经四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情况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在任意时间的恶性心律失常、缺血再住院、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均低于观察组,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老年人急性重症冠心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疾病还在应用保守治疗,PCI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些方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等器官系统的疾病,这类人群的治疗选择应考虑在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PCI治疗过程中,应尽快实施手术,临床疗效与手术的早晚密切相关,一般在48 h内实施手术,从起效时间开始超过48 h后,其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实践表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保守药物治疗,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使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受体和磷酸腺苷结合,能长期的减少血小板聚集数量,有效保护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对早期患者的血管保护效果好,所以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好处;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对疾病的预后是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治疗组与观察组二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可以发现,治疗组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选择PCI治疗,能够减少血栓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二组疗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CI治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 杨进刚,皮林,宋莉,等.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预后和3年随访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6):474-479.

[2] 黄海涛,郭飞,甄彤,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7):972-973.

[3] 葛迎辉,栾献亭,李玉欣,等.急诊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28-30.

[4] 赵瑞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对预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164-165.

[5] 董行东,张丹,黎启华,等.延迟冠脉介入与药物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4):213-214.

[6] 何柳平,马粉娜,谢剑.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6,29(2):10-13.

[7] 夏勇,李晓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105-106.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