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拉族传统聚落营建方法解析

2018-06-14郑海晨赵文玉

关键词:清真寺村落边界

郑海晨,赵文玉

(1. 西北民族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30)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一带.当地许多传统聚落在营建过程中匠心独运、手法不拘,即顺应自然又与当地的气候、习俗、信仰密切结合.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和实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如何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镇的历史文脉 ”,使新的城镇聚落空间具有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需要对传统聚落的形态及空间营建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1 撒拉史话

元代后期,世居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撒拉尔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贵族的毁谤、排挤、倾轧,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来.甘肃境内的撒拉族主要是从循化的街子、崖曼、西沟、白庒、清水、孟达、草滩垻、塔撒坡等地迁入的.今循化街子地区仍保留着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称“骆驼泉”.“骆驼志”记载了撒拉族祖先远途迁徙而来的故事(图1).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杂居融合,繁衍生息,发展而成今天的撒拉族.撒拉族人民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语[1].

2 撒拉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

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考古学家戈登·威利将聚落形态定义为:“人类将自己在他们居住所的地面上处理起来的方式.它包括房屋、房屋的布局方式,以及其他社团生活相关的建筑物的形制和处理方式.”撒拉族传统的乡土聚落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及当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村落选址、布局、建筑的营建上表现为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特质.

图1 骆驼泉志 图2 黄河从村镇旁,从峡谷中穿流而过

2.1 自然环境影响和选择下的聚落空间形态

聚落有“坐落”的含义,聚落形态受一定地域范围的自然环境的影响[2].对于乡村聚落来说,自然环境的水资源是聚落赖以生存的决定因素,水资源的承载力决定着聚落选址及规模.土地资源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直接影响着聚落的选址、规模、密度和聚落群的空间分布[3].

图3 沿河相邻的循化、大河家地区(网络卫星截图)

撒拉族主要聚居的青海循化以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一带,均位于黄河上游且沿河相邻的黄河谷地.在这一地区,河水从村镇旁、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为村落的整体形态奠定了骨架(图2).这一带两岸高山耸峙、盆地狭长、地势南高北低,易守难攻(图3),气候温润、土地富饶、人烟稀少,虽远离故土但与故乡的水土神形兼备.这对于外迁避难的撒马尔人来说,是一处理想的家园.撒拉族传说:“其祖先尕勒莽与国王有隙,遂率其部众,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水、土和《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迁徙,辗转到达循化,见地平水好,草场广袤,森林莽莽.这里的水土与故乡的完全一样,于是在此地定居下来”[4].在此定居的撒拉先民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多选择地势相对平缓开阔、靠近水源的山谷开阔地、河滩平坝地带居住,尽量避开低洼地与山水冲沟,将一方小天地,发展成片片小型聚落区(图4).

图4 山谷开阔地、河滩平坝地带(网络卫星截图)

2.2 文化层面上的聚落空间图式

村落的主体是人,村落形态必然反映人的意识和精神渴求.相对于物质环境,村落的社会组织结构是隐性的,它缓慢流逝,缓慢改变,却是起深刻作用的因素[5].

撒拉族是一个宗族意识强,信仰虔诚的民族.以血缘、宗教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封闭性、稳定性和对传统的延续性以及浓厚的信仰意识.族亲关系、宗教信仰对村落空间结构最明显的影响为聚落形态表现为聚族而居、依寺而聚的团块图式(图5).这种聚落形态常常是聚落村民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核心体为中心,集中布局的相对稳定内向的群体空间,规模不大,约几十户,一般是最初自发形成或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而形成的.在单一核心团块模式中,核心是清真寺,在多核心体团块模式中,主要的核心体是清真寺,其余的核心体可能是村委会、拱北、涝坝晒场等.这种多核心的空间结构是由于聚落自身人口的扩张,从组团中分裂或前来定居者的出现而形成的[6](图6).

图5 聚族而居,依寺而聚的撒拉族村落以及道路骨架系统(网络卫星截图)

图6 核心式团块结构布局示意图

3 聚落空间的营造方法

撒拉族传统聚落的形态,从整体看虽不是严谨的几何网络,但无论是物质空间表象,还是更深层次的人文背景,都包含着较为清晰的概念.我们不妨通过边界、中心空间、巷道网络三个层面来认知聚落的空间营造方法.

3.1 边界

边界标识着聚落共同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由于它的存在,使村落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撒拉族传统聚落大多把自然地景作为村落边界条件加以利用,河流、坡坎、山坳等具线性和垂直阻隔作用的地形景观均可作为村落边界的一部分或全部(图7),有时还会有一些象征边界,如村口的大树、沿公路的小商铺等(图8).村落的边界是一直变动的边界,随着村子的变动,边界也在不断的扩张,原来的边界也可能是后来的沿街界面.村落边界的存在,使村落从自然环境中划出人们所需领域,从而使村落更具有场所性.

图7自然地景作为边界图8村口大树、商铺作为边界

3.2 中心、公共场所和清真寺

聚落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并且能够延续下去,其内部的求心力发挥着重大的作用[7].在撒拉族聚居区,具有“中心”意义和“场所”精神的点,首属清真寺.寺前的方坦(图9),是村落中少有的开敞开阔地带.除了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为民众提供了活动外,还有许多乡众公共场所,如村委会、集市广场、涝坝晒场等.人们在这些场所唠家常、唱花儿,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重要的组织设施,穆斯林视为“安拉的房子”,宗教的灵魂.伊斯兰精神,是以清真寺为核心进行,穆斯林礼拜和敬事安拉,又是通过清真寺而上达的[8].在撒拉族,早期的清真寺,受中亚地区清真寺建筑的影响,属于中亚伊斯兰风格,如街子古镇上的街子清真大寺(图10),后与汉文化融合,清真寺建筑也赋予了中国特色,多数清真寺成为富有伊斯兰情调的中式风格清真寺(图11).

图9寺前方坦图10中亚风格的街子清真大寺图11中式风格的撒家寺

3.3 巷道网络

边界提供领域,中心提供凝聚力,而把村落的边界、节点、中心和大量的民宅连缀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的是道路和街巷.道路系统在形成和延伸过程中,没有固定模式,以方便实用、结合环境为主.街巷是在道路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道路两侧住宅或其他类型建筑的不断增加,建筑密度越来越高,逐步形成两侧封闭的街巷空间.

图12狭窄曲折的街道图13村落入口图14宅前的小空地

撒拉族早期传统聚落的道路布设大都能够与地形有机结合.垂直或平行等高线的干路和支路支撑起较规则的网状道路骨架,鱼骨状的小路通往宅前屋后(图5).日常生活使用的小街小巷狭窄曲折(图12),而通往外界的道路却笔直顺畅.而高墙窄巷的压抑空间通过曲折和变截面来缓解.尽管街巷狭窄,但通过退距,转折、围合的方法,把空间中的节点“挤”出来,营建了一些便于人际交流的舒适空间场所,使街巷充满了生活气息,家有了识别性,交往有了亲切感(图13、14).

3.4 民居营建

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院落布局采用合院式,以三合院居多,即坐北向南的正房,以二层居多(篱笆楼)、坐西向东的东厢方、坐东向西的西厢房.厢房多为“虎抱头”形式,即“凹”式,中间的一间(或三间)从檐柱下隔为檐廊,撒拉族民居庭院较大,院内种植果树、花卉和蔬菜(图15 、16).

图15撒拉族传统民居院落图16虎抱头式厢房图17古民居篱笆楼

撒拉族的古民居篱笆楼,吸收了汉、藏以及伊斯兰文化,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最具特色,可以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图17).篱笆木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等,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房屋结构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篱笆木楼的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墙体中间为空.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各种精美的图案.使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楼房,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可以减轻楼体重量.同时,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透气性强(图18、19、20).

图18篱笆楼底层平面图图19篱笆楼正立面图20屋顶构造

4 新聚落营建建议

格罗皮乌斯曾说:“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当今,有些新建的撒拉族民居,由于过于强调传统文化、材料和技艺的保护、使用和传承,缺乏新材料的使用和现代技术的引入,新的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表现出陈旧、缺少变化,建筑能耗高、造价高、材料耐久性差、建造技艺落后等问题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民居仍以土木材料为主,平屋顶,三合院,仿篱笆楼式,飞檐翘角、青砖灰瓦、高堂大院、雕梁画栋[4](图21、22、23).撒拉族传统聚落有其独特的材料、工艺和空间形态特征,但它只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技艺、文化和生活水平.你可以强调保持其特色,汲取其精华,但绝不能以原封不动、照抄照搬的手段去满足当今现代化的要求[9].

4.1 强调新的聚落空间形态的乡土味

新的聚落空间形态应该是传统聚落原型演化而来的,它的营建是基于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工程技术的创新.但创新不是随意创造,它应该有着传统的乡土味,不仅具有形式的要求,同时还可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乡愁”载体.而乡土味的传递可以通过对原型特征进行提炼、转化而实现.

图21仿篱笆楼式的正房图22虎抱头廊柱式厢房图23木牌楼式大门

4.2 重视新材料的使用和乡土转译

在新聚落营建中,合理使用新材料能实现一些传统材料难以企及的建筑形式、建筑构造的要求,如:更加灵活的空间分隔、更加深远的悬挑、玻璃幕墙所带来的空间光影变化、新型节能保温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造价等.但原态的新材料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视觉效果,如果直接运用会显得蹩脚.在使用时,应对新材料进行乡土转译,从而赋予新材料以乡土内涵和情感认同.

4.3 慎重引入新技术

建筑永远是向前发展的,仅仅停留于原有的技术改进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10],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慎重引入新技术.著名的建筑学家黑川纪章曾经说过:“我认为技术应与地方文化融合起来,这样就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化.这里并不排斥技术,而是新的、先进的技术必须融化在地方文化中,表现出新的风格.”

[1]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28.

[2]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1.

[3] 燕宁娜.宁夏西海固回族聚落营建及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1:117-118.

[4] 360°百科,中国撒拉族.

[5] 蔡凌.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8,253.

[6] 郑海晨、张威等.保安族传统聚落营建策略解析[J].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4,11.

[7] 王昀.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13.

[8] 勉维霖.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04,133.

[9] 陈志华.乡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J].建筑师杂志第78,1997,(11):2-3.

[10] 范正勇.后溪土家族民居中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猜你喜欢

清真寺村落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