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爵奖:严选佳作 亚新奖:力推新人

2018-06-12纪文彬

综艺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姜文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奖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以下简称“亚新奖”)今年又吸引了中外影人的热切关注。其中,主竞赛单元的金爵奖由国内外电影专家组成3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分别对故事片主竞赛单元、纪录片竞赛单元和动画片竞赛单元的影片进行评选,从3000多部应征作品中,按照三级选片制度,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最终评选出11个奖项;亚新奖在挖掘亚洲电影新人新作的同时,继续促进着电影产业新鲜血液的循环畅通。

严把入围影片质量关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定的中国唯一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在金爵奖影片的初选环节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入围影片的质量,以体现奖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从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4月中旬的5个月金爵奖征片过程中,除了通过官网报名的影片外,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评奖部还会主动出击,面向全球寻找“新鲜”佳片。电影评奖部总监毛丽韫告诉记者,所谓“新鲜”,是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世界或國际首映的影片。“我们有很多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选片人,他们会推荐一些影片并附上推荐理由,供组委会选择。组委会还会根据今年想要关注的重点影片,自主从制片人或各国电影机构定向寻找。”在定向搜寻重点影片的同时,征集的影片类型还是会保证“多元、包容、国际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影自身的品质。”

面对征集到的3447部影片,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在沿袭往年成熟的三级审片模式基础上,对审片流程进行了优化。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将审片人聚集到上海,背对背看电脑屏幕,但大家仍会交流影片意见,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片人独立判断。今年我们转为网络在线审片,审片人可随时随地进行审片工作,加快工作效率并高度保持独立判断。”王晔进一步介绍,“网络审片还增加了评审意见最低字数限制要求,组委会可根据审片人撰写的详细意见报告做出充分判断,例如针对某部影片在几分几秒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详细标注。”遇到争议激烈的情况,会有5位审片人共同进行评判决议。

王晔对今年的审片工作评价很高,“上百位审片人非常负责、严肃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这在审片人最初的筛选环节就进行了保障,“我们秉承高标准严要求,入选的审片人全都是业内一线从业人员,即使是高校教授也要具备从业实践经验,例如审片人曹保平教授就从事导演工作。”

评委班底“独具一格”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至今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全球国际A类电影节。本届金爵奖的奖项设置按照国际A类电影节标准,沿袭以往20届的成熟架构,设立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短片4个单元在内的11个奖项。组委会邀请到中国导演、演员姜文担任评委会主席,他将与张震(中国台湾演员)、伊尔蒂科·茵叶蒂(匈牙利导演、编剧)、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土耳其导演、编剧、制片人)、河濑直美(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大卫·佩穆特(美国制片人)、秦海璐(中国演员、编剧、制片人)一起,共同组成今年的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班底,兼顾了行业分工、国别、性别等指标。

谈到本届金爵奖评委会成员的重头戏——主席一职,王晔表示“年轻的天才型”影人更受青睐。“通常选择在年轻时便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甚至第一部影片就能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影人。”基于“一鸣惊人”的选择标准,本届金爵奖邀请姜文担任评委主席。姜文凭借首部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便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包括第3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全球十大佳片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排名第一。“而且姜文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年轻化、天才型、魅力型的特质,符合近几年金爵奖评委主席的标准。”王晔补充道。

王晔表示,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每次抛出的橄榄枝几乎都能收到及时回应,“只要对方档期合适都愿意来参加。”她告诉记者,邀请姜文担纲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历经了几年时间,今年终得以实现。“原先档期一直紧张的姜文,在7月即将有新片上映的情况下,仍排除万难力挺上海国际电影节。”

除对评委会主席人选有着“独具一格”的标准,金爵奖也格外重视对评委中制片人角色的选择。金爵奖从4年前开始在评委会成员中增加制片人身份的评委,要求是具有“将影片发行到全球范围并使之获得很高影响力的能力”。王晔表示,制片人可以既从发行的角度寻找具有商业价值的影片,又能从导演的角度判断影片的艺术价值,“我们相信,从两种角度综合筛选出来的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取得佳绩的影片。”

王晔强调,好莱坞商业大片能发行到全球并取得高票房并不稀奇,“而将一部小成本影片发行好才是真实力。”所以,组委会更偏向于邀请在独立电影领域取得过佳绩的制片人加入评委团队。

让新人“站在全亚洲的高度”

上海国际电影节自第七届创办亚新奖以来,始终致力于发掘和扶持亚洲电影的新生力量,发现和推出亚洲优秀电影人才。14年来,大批亚洲青年电影人登上亚新奖领奖台,得到激励,获得鼓舞,增加了信心。他们从亚新奖起步,不但成为本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逐渐走向国际影坛。

在青年电影人不断从亚新奖出发并获得成长后,又有众多青年影人回归亚新奖,参与发掘影坛新锐力量。王晔告诉记者,亚新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获得过亚新奖或担任过亚新奖评委的影人通常都非常愿意回归“新人”家庭。例如,今年亚新奖的形象大使徐峥主演或监制了多部青年导演的影片,包括《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去年评委会主席尔冬升在感受过亚新奖魅力后,更为积极地投入对青年导演影片的大力推广中。王晔补充说:“青年演员彭昱畅担任今年亚新奖颁奖典礼主持人,去年他主演的《闪光少女》就入围了亚新奖。”

亚新奖的号召力源自其为获奖甚至入围作品提供的更大平台。王晔表示,亚新奖的获奖名额历来都尽量不只集中于某部影片,而是最大程度地囊括新人,在给予青年影人极大肯定的基础上,也为更多新人作品未来的全球发行、宣传推广、国际参赛提供帮助,将其推荐到更广阔的国际平台上。“这不仅仅是国内的奖项,更是站在全亚洲高度的奖项。”

(纪文彬)

猜你喜欢

姜文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课间小游戏
硬汉姜文宠子有一套
姜文的傲娇慢生活,幸福就在“一步之遥”
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姜文来了
误信“双修”多少恨,韶华女子泪洒求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