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角茴香干燥前后挥发油成分G C-M S分析*

2018-06-12熊耀坤曾文雪王雅琪慕泽泾王学成伍振峰朱根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戊烯干品鲜品

★ 熊耀坤 曾文雪 王雅琪 慕泽泾 王学成 伍振峰 朱根华*(.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 00 04;.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 00 04)

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 Hook. f.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大茴香、茴香八角珠、大八角,为药材和香料兼用的植物,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1]。八角茴香味辛、性温,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功效[2]。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八角茴香有抗菌、镇痛、抗病毒等作用[3]。其中,挥发油部位是其主要药效部位[4-7]。目前,八角茴香在产地加工仍采用太阳晒干、杀青晒干、简易土炕干燥、硫熏干燥等干燥方法,采收期遇阴雨、多雨天不能及时干燥八角果而引起的变质腐烂的问题,普遍未进行药材的质量控制,在干燥过程中过度干燥,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低效干燥,致使药材色泽劣变、芳香物质损失以及药用有效成分分解,甚至促使性味改变,药效丧失[8-9]。本文模拟八角茴香产地加工干燥的方式对鲜八角茴香进行干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燥前后八角茴香挥发油,应用GC-MS方法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探究在干燥前后八角茴香挥发油含量及化学差异,为八角茴香产地加工干燥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7890A/5975C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0.25μm×250μm×30.0m);KDM型调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YHC-11002B电子天平(瑞安市英衡电器有限公司);TG328A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SZ-93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无水硫酸钠(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市售分析纯;蒸馏水(自制)。八角茴香,2017年10月采购于广西玉林市容县石头镇,经江西中医药大学张寿文教授鉴定为Illiciumverum Hook. f.的新鲜果实,批次为20171009,购买后,贮存于阴凉处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鲜药材的干燥 按2015版《中国药典》对鲜药材进行晾干[10],取500g新鲜药材拣净,置于太阳底下进行晾晒,得到干燥药材138g。

2.2 挥发油提取 按2015版《中国药典》提取挥发油的方法[11],称取八角茴香200g(鲜药材按干燥前重量计算),加水600mL于1000mL电热套中,于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5h,取0.1mL精油用少量乙醚将析出的挥发油反复溶出,并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夜,并经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装入样品瓶中,密封保存。

对干燥前后八角茴香挥发油的色泽、相对密度、pH值、药材中含量等进行测定和表征,结果见表1。可见在干燥前后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干品中含油量比鲜品的含油量低0.34%。

表1 八角茴香药材干燥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

2.3 气相色谱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DB-5MS毛细石英管柱(30m×250μm×0.25μm);载气He为恒流模式,柱流器为1.0mL/min,平均线速为37cm/s,进样量为1.0μl,进样口为分流模式,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为250℃;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60℃,以5℃/min升至150℃,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5min,共计33min。

2.4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源分析(EI),电离能量为70ev,电子倍增管为1905V,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接口温度为250℃,扫描范围m/z 40~550amu,全扫描方式,NIST11质谱库。

2.5 气质结果分析 实验中通过对升温程序进行系统优化,得到了2.3项下的色谱分离条件。如图1所示,化合物各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峰形分布较好,各化合物的鉴定过程如下: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质谱数据库:NIST11库),再结合保留时间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其成分归属。在默认的积分设置下,鲜品八角茴香挥发油中检测到19个化学成分,干品八角茴香挥发油中检测到20个化学成分,推测在干燥的过程中有新的挥发油生成。结果见表2,表2中所给出的各种化合物的鉴定结果,其所对应的匹配度均大于85%,相对含量为默认积分设置下的归一化所得的相应的计算结果。

表2 八角茴香药材干燥前后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变化

从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八角茴香干燥前后挥发油成分以及相对含量都无较明显的变化,再根据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发现鲜品八角茴香和干品八角茴香峰值相差也不大,从物质含量数据结果显示,干品中含有1个独有成分,经鉴定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含量为0.07%。鲜品中双戊烯含量为5.69%,干品含量为2.71%;5,6,7,8-四氢喹喔啉鲜品含量为0.68%,干品含量为0.45%;茴香脑鲜品含量为87.77%,干品含量为92.37%;3-蒈烯鲜品含量为0.86%,干品含量为0.48%;四者占挥发油总量的95.00%和96.01%。干品中双戊烯要比鲜品中含量低2.98%,干品中茴香脑要比鲜品中高4.60%,可能在干燥的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化学或物理变化,使得双戊烯含量减少,同时茴香脑的含量有所增加。推测在酶促反应下,鲜品中部分双戊烯转化为干品中的茴香脑,综合整体测量数据来看八角茴香中其他组分在测定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图1 八角茴香药材干燥前后挥发油成分G C-M S总离子流图

3 讨论

通过对干燥前后八角茴香挥发油气质谱的特有属性进行分析处理,八角茴香干燥前后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均发生显著变由。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鲜品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干品含量。在本实验中,由于八角茴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茴香脑,双戊烯等具有易挥发性,且对温度比较敏感,属于热敏性物质,考虑到加热干燥过程可能会导致易挥发的成分大量挥发,最终造成挥发油总含量的降低,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选用阴干、凉干等干燥方法。此外,本实验还模拟产地加工的初步处理方法,保证新鲜药材在不发生霉变的状态下,使得干燥前后八角茴香中挥发油中有一些成分在含量上存在差异。以便进行干燥前后该所得实验数据的对比处理。

通过GS-MS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参考[12],挥发油鉴定的成份为19个,而干品中成分为20个,干品中有1个独有成分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含量为0.07%。此外,干品中主要药效成分茴香脑要比鲜品中高4.60%,干品中双戊烯要比鲜品中低2.98%,推测在酶促反应下,鲜品中部分双戊烯转化为干品中的茴香脑,从而使得两者成分发生较大变化。关于该转变过程的发生是否和干燥时的温度成正相关或成其他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证明。另外,本文所涉及的样品数量虽然较少,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对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田中联. 八角茴香与莽草果实的鉴别[J]. 中药材, 1984(5):21.

[2]袁经权,冯洁,缪剑华,等. GC—MS分析八角茴香种子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的脂肪酸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8):742-743.

[3]黄丽贞,谢滟,姜露,等. 八角茴香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2):83-85.

[4]熊彩侨,夏之宁.中药八角茴香中莽草酸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C].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和展览会文集, 2007.

[5]张英,周光雄.八角茴香的本草考证研究[J].中药材, 2015, 38(9):1986.

[6]郭向阳.八角茴香油化学成分、香气性能及活性研究[D]. 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3.

[7]方芳,张鹞.八角茴香真伪鉴别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2):47-48.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45.

[9]杨甫传,徐丽珍,邹忠梅,等.八角茴香醇及八角茴香油中八角茴香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J]. 药学学报, 2004, 39(9):726-729.

[10]罗丹鸿,陈美燊,罗仁勇,等. 广西科技工作者对八角研究状况[J].大众科技, 2012, 14(9):47-48.

[11]徐雯,田雪丽,高林怡,等.八角茴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现状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 28(9):2121-2123.

[12]蒋军辉,徐小娜,杨慧仙,等. GC-MS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分析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5(4):47-48.

猜你喜欢

戊烯干品鲜品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0-08-25)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鲜品)价格(2019年4月27日)
(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的合成及其降血脂作用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水分含量对黑木耳干品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干品泡发谁最“出数”?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桑叶中聚戊烯醇结构与含量测定
鲜品鱼腥草与干品鱼腥草的相关研究
沧源县佤族蒸熏疗法验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