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西班牙文学中奇幻手法的运用

2018-06-11刘君雅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奇幻西班牙作家

刘君雅

摘要:根据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洛夫的“犹疑说”理论,奇幻是指一种模棱两可的超自然力量的元素,它可以运用在文学、戏剧、美术、电影等艺术形式中,通过描述发生在日常环境中似真非真的超自然现象来体现。西班牙的奇幻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后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发展十分艰难,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活跃于出版与影视市场。

关键词:奇幻;西班牙文学;20世纪

当今社会对西班牙文学的研究热度远不及英语国家文学,也不及它的近邻德意法等国文学,甚至弱于凭借文学大爆炸异军突起的拉丁美洲文学。然而,西班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其文学底蕴深厚,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学、拉丁美洲文学相互影响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体系,非常值得研究。

20世纪,现实主义在西班牙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现实主义的绝对统治下,奇幻类的“非模仿现实”的表現形式受到排斥。然而,西班牙读者对奇幻文学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自19世纪后半叶起,从法国引进的奇幻故事译本在西班牙开始流行,并逐渐本土化,西班牙作家开始加入奇幻文学创作的队伍。事实上,就连佛朗哥时期很多重要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家都涉猎了这一领域,如皮奥·巴罗哈、伐列·英克朗、乌纳穆诺、胡安·贝内特等,他们早期的一些作品都带有奇幻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魔幻作品《指环王》、神话传说《白蛇传》、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科幻作品《E.T.》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奇幻,但真正西方现代所讲的奇幻是指发生在日常环境中模棱两可的超自然现象。根据兹维坦·托多洛夫的“犹疑说”理论,读者和主人公对似真非真的奇特现象的犹疑是区分奇幻与魔幻等其他形式文学作品的关键。以魔幻作品《指环王》为例,其故事发生的场景与现实环境不一样,不会引起读者对奇特现象真实性的犹疑,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奇幻文学。

一、内战前的奇幻:传统与革新

19世纪后半叶,奇幻文学在西班牙文坛成绩显著。刚开始市面上流通的主要是一些外国作家著作的译本,如德国作家E.T.A.霍夫曼、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等的著作译本。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西班牙本土作家也开始创作此类作品,长期居西班牙报刊发行量之首的报刊《ABC报》的前身——创刊于1891年的《白与黑》也举办过奇幻故事征文竞赛。

这一时期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对西班牙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他的作品于1858年开始被引入西班牙并广受欢迎。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主要有以下三种特征:日常、阴森、科学。日常指的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异,阴森指的是基调充满恐怖色彩,科学指的是运用现代科学的因素如磁力、催眠来解释故事中的超自然现象,虽然这并不代表给了奇特现象一个理性的解释,但却使故事具有了真实感,从而湮灭了似真非真的奇幻效果。

19世纪末,奇幻文学倾向于超现实与潜意识的结合,和以往借助外部因素如鬼魂、吸血鬼、怪兽等来制造奇幻的手段不同,如德国作家E.T.A.霍夫曼通过探索隐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恐惧和欲望来制造奇幻。这一时期的奇幻故事常用到梦魇、疯癫、神经错乱、人格分裂等元素,代表作家有法国作家居伊·德·莫泊桑,其最典型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奥尔拉》。奇幻文学的这种转变是受到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

这一时期对奇幻作家产生影响的除了科学和精神病学,还有神秘主义。在科学实证主义盛行的时期,很多人仍信奉宗教和玄学,因为还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对死亡的恐惧和死后的未知。因此,奇幻作家开始运用充满神秘主义的元素,如神话、传说,代表作家有尼加拉瓜著名诗人鲁文·达里奥、路易斯·瓦雷拉。路易斯·瓦雷拉的《神秘星球》就是融合神学、神秘主义哲学来叙述发生在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神秘星球的奇幻故事。

以上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们都是源自传统的浪漫主义。20世纪初期,文学形式和语言都发生了改变。现代主义的出现象征着人们越来越渴望探索内心世界,作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来增强抒情效果,结构上偏向开放式结局。

在现代主义崛起之际,还有一些作家仍然以传统模式来创作奇幻文学,如埃米利奥·卡雷尔,他的奇幻作品《七个驼背人的塔》被改编成了电影。卡雷尔还出版了很多融合哥特风格和传奇故事的奇幻作品,如《十字架房子》融入了一个巫师的传说,《弗洛雷斯坦的改变》则融合了惊悚与神秘的表现手法。

二、内战后的奇幻文学

西班牙于1936年爆发内战,主要是共和政府军与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对抗,战争持续到1939年,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集团的胜利画上句号。随后,西班牙进入长达30余年的佛朗哥独裁时期。这一时期西班牙在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不允许接触国外自由思想,并实行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当时倡导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包括奇幻在内的“非模仿现实”的表现形式都受到了排斥。20世纪50年代,国外奇幻文学风起云涌,荒诞派、超现实主义等各流派百家争鸣,但是这一时期的西班牙奇幻文学一直处于极度边缘化的状态,涉及这一领域的作家极少,只有魔幻和荒诞的“非模仿现实”作品略有发展,如西班牙北部一些作家将魔幻元素与加利西亚地区民间传说融合进行创作。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卡夫卡为代表的众多现代主义先驱作家作品震撼了西班牙文学界,受他们的影响,许多作品用到了与奇幻有相似之处的荒诞手法。奇幻与荒诞这两种文学体裁都存在因果规则混乱的现象,两者的区别在于荒诞文学缺少原因与结果,奇幻文学只是因果关系中断,并非完全缺失。比如有些荒诞派作家把鬼魂作为主角将其拟人化,赋予话语,这与奇幻的意旨相违背。奇幻文学的目的是通过强化不可解释的奇特现象来探寻隐藏于人类意志深处的问题、生死奥秘以及思考未知世界,而非批判、讽刺或质疑现实。因此,这一时期的带有讽喻意图的批判作品《史密斯与拉米雷斯》用的是荒诞而非奇幻的手法。

1958—1963年间“非模仿现实”的文学作品被全面禁止,这一时期西班牙文艺界和社会现实主义盛行,包括奇幻在内的非现实流派被指责“没有对人类生活的真实世界提出有价值的思考”,然而还有极少数奇幻作品夹缝生存,如胡安·爱德华多·扎尼加曾发表言论质疑社会现实主义缺乏正义、自由、平等,在他的作品集《阴影》中主要运用讽喻和象征的手法创作,当然也用到了奇幻。

为了脱离佛朗哥独裁体制对文学的压迫,当时很多西班牙知识分子流亡或移居到国外以寻求自由创作。但是受地域的影响,再加上这些作家分布比较分散,难以凝聚成西班牙国内的一股思潮。而在国外,奇幻文学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与意旨,其中流亡至墨西哥的马克斯·奥布在他的奇幻作品中融入墨西哥土著居民的神话故事,但是他的意旨不是创作奇幻效果,而是借此讽喻当时的西班牙社会。

1964年以来,抵抗不住时代前进的脚步,社会现实主义走向衰落,奇幻迎来了绚丽返场。19世纪末的西班牙国内外奇幻作品被再版,奇幻文学得以继续发展,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胡里奥·科塔萨尔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博尔赫斯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和《阿莱夫》汇集了许多奇幻元素,如梦、迷宫、宗教、神祇。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影和电视的普及,与影视的结合使奇幻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原来的社会现实主义拥护者也纷纷转向奇幻,如阿方索·萨特,他的叙事作品《悲伤的夜晚》就运用了奇幻的手法来营造一种令读者不安的氛围。

三、20世纪80年代后奇幻的标准化

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奇幻走向标准化,大量奇幻作品得以出版。1982年何塞·玛利亚·梅里奥的《秘密王国故事集》的出版,标志着第一部真正的奇幻作品集的诞生。

奇幻得以标准化,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人们对故事体裁的态度的积极转变,让依托于简短叙事的奇幻文学获得了新生;第二,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作品的成功使很多人改变了对奇幻文学的看法;第三,出版环境的改善。由此,西班牙的奇幻文学實现真正的标准化,为后来奇幻在文学和影视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兹维坦·托多罗夫.奇幻文学导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2]黄乐平.西班牙文学纵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3]谈方.奇幻文学研究的一部理论经典——评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奇幻文学导论》[J].文艺理论研究,2014(6):201-207.

猜你喜欢

奇幻西班牙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奇幻塔罗岛之十二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奇幻塔罗岛之一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