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菜单点练”个性化体育健康干预课改模式实践研究

2018-06-11王小凤黄小海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王小凤 黄小海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广西钦州农业学校阳光体育课改项目组实践探讨了体育课与兴趣社团课“两课融合”,开启“菜单点练”课改模式,推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享受运动的快乐。

关键词:“菜单点练”个性化体育;体育健康干预;课改模式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针对全国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期在学生群体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从国家层面对青少年体质进行综合性体育健康专项干预。阳光体育运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环境,在阳光下进行体育运动;二是指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1]。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菜单点练”健身模式,并依据学生体质特征开列了健康个案运动菜单,按照“教师诊断指导-学生自主选课-引导自主锻炼-个性化体质改善-终身锻炼”五层健康管理模式施教。2017年底,“菜单点练”阳光体育运动课改模式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现将项目的经验成果与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一、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培育体育“三化意识”

“健康第一”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健康,一切从健康出发。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回归大自然,自愿加入健身热潮,这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组倡导全面开展健身运动,培育体育“三化意识”。

(一)培养体育生活化意识

项目组提倡 “菜单点练”个性化体质改善,主要解决学生体育知识有限、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等问题。精选专职体育老师和学生科、团委、妇委会三部门负责人,以及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组成研究团队,从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层面在全校范圍内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体育生活化”氛围,以娱乐化的体育运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体育运动立为健康生活的标杆,逐步推进“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模式。

(二)推广体育大众化模式

项目组每学期都会推广50多项个人健身娱乐项目,这些个人健身娱乐项目与班级体育竞技项目同步开展,有利于促进活动项目个性化、多元化,推动大众化健身热潮。健身娱乐项目主要有头顶香蕉走秀、摇呼啦圈、乒乓球过桥、盲人画相等,班级体育竞技项目主要有穿板鞋竞走、搬运乒乓球、接力运水、三条腿竞走等。将游戏与竞技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有利于“体育大众化”模式的推广。

(三)研究体育终身化新载体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体育就是身体的保健医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终身体育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的新思潮。项目组倡导和实践“重视自我保健、坚持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模式[2],在实践中打破课堂固有模式,推出“体育终身化”新载体。

新载体的核心是“五层健身包”:第一层是学习体育知识,通过体育课统一施教;第二层是运动竞技,以社团吸引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第三层是快乐体育体验,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四层是个体体质改善,让学生有序、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改善体质;第五层是终身体育观。“五层健身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促使学生自觉追求“体育终身化”的健康生活模式。

二、“菜单点练”个性化体育健康干预策略

(一)体育课与兴趣社团课融合

为了满足学生需求,项目组主张体育课与兴趣社团课“两课”融合,推行“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美体体育-艺术体育-竞技体育-游戏体育-趣味体育”多元载体,组建了女子篮球队兴趣小组、广场舞健身操团队、乒乓球兴趣小组、可儿艺术培训中心等13个社团。其中可儿艺术培训中心已面向社会开放,首批学员30多人。“两课”融合带来了喜人的成果,如论文《改革创新,激活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中职中专学校体育学术论文交流会参评论文一等奖。

(二)运动与体质改善目标挂钩

项目组对3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超过62.7%的女生不喜欢体育课;对“全民健身计划”,31.8%的学生表示“了解”、65.3%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2.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建立了学生体质测试信息库、体质改善个案动态数据链,有针对性地普及保健养生常识,培育“体育是身体保健医生”的理念,将学生自发、零散的锻炼逐步过渡为持续、有序的锻炼。体质测试信息库的启动有利于教师追踪学生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启动“体育焦虑”减压项目

项目组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他们可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体育心理辅导。2018年春季,项目组在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学开展了“抗压性心理暗示疏导活动”,广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项目组成员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中职生体育心理健康的探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教所教育教改优秀论文比赛二等奖,并发表论文《浅谈中学生运动竞赛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新形式下中职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中职体育的特色教学分析》。

三、“菜单点练”个性化体育健康的干预路径

(一)实施体育“玩耍积分制”

根据中职生爱玩的特点,项目组探索实施了体育“玩耍积分制”,将体育娱乐和竞技项目纳入学分管理,体育兴趣社团活动可计课时,在体育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加2个学分。在玩中健身、在玩中改善体质、在玩中修学分,“玩耍积分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加入,使更多学生摒弃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好习惯。

(二) 组成“同类质同伴帮扶小组”

项目组根据学生体质测试个案数据链,设计“体质改善个性化运动包”,组成“同类质同伴帮扶小组”及时进行干预指导。主要通过伙伴帮扶学习、团队PK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对比,向典型学习。学校每个学期还会评选社团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健身团员、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并予以激励,不断促进“自主选课、自主锻炼、自我体质改善、自我终身锻炼”目标的实现。

(三)以实战成果“吸粉”

2012—2017年,项目组共有34人次获评学校“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先进个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属院校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中,学校代表队均获得一等奖;在钦州市学校“教师健美操比赛”中,项目组体育老师组队参赛,荣获集体一等奖;带领学生参赛钦州市政协体育运动会“江滨豪园杯”,获得气排球男女混合赛冠军……阳光体育运动导师团的实战成果,增添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风采与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各类健身社团,大众化体育氛围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林伟,游文华,廖晓玲.“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18(3):42-45.

[2]罗钊.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7(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