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石柱山地烤烟农艺性状与产质量的影响

2018-06-11王智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产质量施氮量种植密度

王智

摘要 [目的]探明烤烟适宜的群体结构,提升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方法]在重庆市石柱县龙潭乡木坪村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施氮量、种植密度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施氮量设计4个水平,种植密度设计4个水平,共计16个处理组合。对16个组合烤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经济性状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施氮水平对有效叶数、产值的影响较大,其中有效叶数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 产值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几个施肥水平中,N3处理表现均较佳。而种植密度水平对株高、有效叶数、叶长、叶宽、单叶平均叶面积、叶面积系数、产量、产值影响较大,且都表明适度的种植密度其表现最好,过高或过低的密度均会降低其表现,M2处理表现均较佳。[结论]综合来看,表现最好的为N3-M2(纯氮112.5 kg/hm2,18 000株/hm2)处理。

关键词 施氮量;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5-0023-03

烟叶的农艺性状、产质量与烟草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方有直接关系,种植密度不仅是影响烤烟群体的重要因素,还是影响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1-2]。而施氮量的提高,将造成烤烟大田生育期延长[3-4]。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与叶片数的增加,烤烟大田生长期由120 d推迟到140 d甚至更长,在烟叶烤制过程中由于摄入氮素等营养元素过多,烟叶发育过度叶片过厚也对其烤制造成一定的困难[5]。为追求烟株长势,一些烟农通常施用过量的氮肥,降低烟叶种植密度,造成“稀大棵”栽培,一定程度上导致烟叶烟碱和全氮含量超标,品质下降,工业可用性差。目前关于氮肥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多,但我国烟区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气候、土壤条件复杂多样,针对不同地区应选用适宜的氮肥用量[6-8]。

烤烟是重庆石柱县重要的经济作物, 随着全国烟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充分发挥石柱烟区地理优势和内在潜力,提高烤烟质量和种烟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针对当前石柱烟区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以期改善石柱烟叶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重庆市石柱县龙潭乡木坪村,海拔1 356 m,壤土,土地较为平整。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如下:pH 6.10±0.03,有机质(26.53±0.12)g/kg,全N(1.67±0.03)g/kg,全P 0.80g/kg,全K(23.00±0.40)g/kg,碱解N(147.57±1.97)mg/kg,有效P(29.63±0.61)mg/kg,速效K(345.83±0.83)mg/kg。试验品种云烟87由重庆市烟草公司石柱分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密度、施氮量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施氮量设4个施肥水平,分别以N1(纯氮82.5 kg/hm2)、N2(纯氮97.5 kg/hm2)、N3(纯氮112.5 kg/hm2)、N4(纯氮127.5 kg/hm2)表示,种植密度设4种密度水平,分别以M1(16 500株/hm2)、M2(18 000株/hm2)、M3(19 500株/hm2)、M4(21 000株/hm2)。合计16个处理组合(表1),3次重复,共计48个小区,小区间间隔60 cm,重复间间隔1m,小区面积66.7 m2,总面积3 201.6 m2,于5月12日移栽,大田管理同当地优质烟栽培管理措施。

1.3 数据调查方法

1.3.1 生育期调查。按YC/T 142—1998《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标准,对试验区各处理烟草生育期(主要包括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圆顶期、采烤终期)进行调查记录。

1.3.2 烟株农艺性状调查。各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5~10株烟株挂牌标记,按YC/T 142—1998《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标准,定点定株在烤烟圆顶期测定烟株的农艺性状。其中包括最大叶面积系数,烟株的有效叶片数;中部叶的叶长、叶宽和株高,并利用公式(1)计算叶面积。

叶面积(cm2)=0.634 5×叶长(cm)×叶宽(cm)(1)

1.3.3 病害调查。结合当地病害发生特点,开展田间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工作。病害发生情况按GB/T 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國家标准调查[28]。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调查5株,调查病害可与测定烤烟农艺性状同步进行。根据不同的病害,在发病初期开始调查,每隔7~10 d调查1次,连续调查4次以上。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发病株数×该病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1.3.4 产量产值调查。小区调查、计算不同群体结构烟田的产量和产值。在烤烟结束后,分小区记录实收烟叶产量并分等级计算产值。

1.3.5 数据处理。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平均值统计,用DPS进行一般线性模型的单因素统计分析,建立的交互模型,用Tukey法进行两两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16个处理的生育期调查结果见表2,从该表可看出,各处理移栽至圆顶天数一致,均为移栽后82 d圆顶,而终采期为移栽后141~144 d。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团棵期和现蕾期存在差异。团棵期为移栽后37~49 d,其中近80%的处理于移栽后39 d前进入团棵期。现蕾期为移栽后62~67 d,而大部分处理于移栽后64 d前现蕾。说明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会影响烟株的前期发育进程,随着烟株的生长成熟,影响产生的差异逐渐变小,最终不影响最后上部叶的成熟采收。

2.2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7年通过田间观测记载,获得各处理圆顶期的农艺性状平均值以及产量产值(表3)。由表 3可知,烤烟有效叶数、中部叶长、中部叶宽、单叶平均叶面积、叶面积系数、每公顷产量、每公顷产值在各处理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的这7个指标存在真实的影响。而株高在各处理间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株高不存在真实的影响,即使N4-M3株高达到103.6 cm,但与其他处理也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处理下,烟株有效叶以处理N4-M2和N4-M3显著性最大,分别为19.00、19.10片;中部叶长以N4-M3、 N3-M3、 N3-M2显著性最大,分别为70.52、69.30、69.26 cm;中部叶宽以N3-M3 和N4-M1显著性最大,分别为21.96、21.52 cm,单叶平均叶面积以N4-M3和N3-M3显著性最大,分别为964.83和955.39 cm2,叶面积系数以N4-M3显著性最大,为3.30,产量以N4-M3显著性最大,为2 048.55 kg/hm2,产值以N3-M2显著性最大,为51 351.90元/hm2。若以农艺性状来看,N4-M3最佳,但若综合各种因素来看,N3-M2(纯氮112.50 kg/hm2,18 000株/hm2)的经济效益最高,表现最好。

通过分析处理,得出各处理间农艺性状施氮量与密度水平间单因素影响的平均值如表4。由表4可见,氮素水平对株高、叶长、叶宽、单叶平均叶面积、叶面积系数、产量影响不显著,说明这几个指标在各施氮水平间无真实差异,氮素水平对有效叶数、产值影响显著,烤烟有效叶以N4显著性最多,为18.20 片;说明在N4水平能达到有效叶数最多,产值以 N3最大,为47 481.15元/hm2,说明在N3水平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从密度水平来看,密度对各指标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烤烟株高以M2和M3显著性最强,分别为99.00、98.90 cm;有效叶以M2和M3显著性最强,分别为18.20、17.90 片;叶长以M1、M2和M3显著性最强,为66.89、67.09、68.60 cm,叶宽以M3显著性最强,为21.26 cm;单叶平均叶面积以M1、M2和M3显著性最强,分别为861.02、830.94、926.27 cm2;葉面积系数以M3显著性最大,为3.03;产量以M3显著性最大,为1 862.66 kg/hm2;产值以M2显著性最大,为48 955.35元/hm2,说明在M2水平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3 田间主要病害调查 由表5可看出,田间主要病害气候斑点病病叶率N2-M1和N4-M2最高,分别为38.2%、36.8%,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情指数N4-M1最高,为17.32%,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从表6可见,氮素水平相比,病叶率N2最高,为35.8%;病情指数N2最高,为15.49,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密度水平相比,病叶率M2最高,为35.2%,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情指数M4最高,为15.98,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试验范围内,密度和施氮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不存在真实差异。

3 结论

该研究发现,石柱烟区山地特色中棵烟栽培技术以施氮量112.5 kg/hm2、种植密度18 000株/hm2较为适宜。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株高、有效叶、叶面系数、产量指标均相应增加。其中施氮量对有效叶数、

产值的影响呈显著水平,产值在一定范围内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在几个施肥水平中,N3处理表现均较佳。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烤烟株高、有效叶、叶长、叶面积系数、产量和产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密度对各指标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表明适度的种植密度其表现最好,过高或过低的密度均会降低其表现,M2处理表现均较佳。生育调查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单因素施氮量或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没有显著性影响。田间主要病害调查结果也表明,试验范围内,施氮量或种植密度对病害的影响不显著。试验发现,处理N4-M3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具有较好的生长长势,产量也是最高的,但通过烟叶外观品质所得到的产值却不是最高,说明外观品质并不理想,不能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而处理N3-M2,各个农艺性状表现都处在前列,且产值最高,说明其外观品质较好,生长长势也较好。综合来看,表现最好的为N3-M2(纯氮112.5 kg/hm2,18 000株/hm2)处理。

参考文献

[1] 杨通隆,吴峰,李洪勋.不同植烟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617-14618.

[2] 吴家昶,李军营,杨宇虹,等.种植密度对津巴布韦引进品种KRK26烟叶产量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38-42.

[3] 谢志坚,涂书新,张嵚,等.烤烟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利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1328-1332.

[4] 尹冬,张勇江,李纪宁,等.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20-123.

[5] 杨隆飞,占朝琳,郑聪,等.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46-48,53.

[6] 马兴华,苑举民,荣凡番,等.施氮对烤烟氮素积累、分配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1):17-21.

[7] 孙敬钊,白玉超,皮本阳,等.不同氮肥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42-43.

[8] 刘楠楠,孙敬钊,皮本阳,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24-127,132.

猜你喜欢

产质量施氮量种植密度
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烟碱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移栽以及直播油菜施用氮肥的效果与施氮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