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大典》之《引痘略》的特点及影响研究

2018-06-11吴开黄文杰肖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5期

吴开 黄文杰 肖瑶

[摘要] 《广州大典》是一部反映广州历史与发展的巨著,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分,其中《子部》包含了西学东渐中西医在广州的传播进程,牛痘接种就是其中之一。《引痘略》是我国传播牛痘接种术最主要的方书,该书在西方牛痘术的基础上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在西医东渐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后世免疫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邱熺;牛痘接种法;西医东渐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197-02

[Abstract] The Complete Library of Canton is a masterpiece that reflect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It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Zi Bu” contains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western medicine in Guangzhou during the western influence. Summary of Vaccination is one of them.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scription for the spread of vaccinia in our country. The book combines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cowpox surgery. It is a milestone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medicine from the west to east and also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immunology.

[Key words] Qiu Xi; Vaccination; Western medicine entering eastern world

《广州大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文献丛书,旨在系统搜集整理保护广州文献典籍。据统计,本丛书以1911年为时间下限,共收录医家类文献152种,共15册内容。广州是近代是中国最早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的城市,以《广州大典》为基础研究西医的传播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引痘略》就是其中一部以西洋牛痘接种法为前提,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牛痘方书。该书传播范围广,改进了之前中国通过人痘进行预防与治疗天花这一顽疾的传统方式。这是近代西医以中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活动的开端,客观上推动了西医东渐的进程。

1 《引痘略》的成书背景

1.1 作者简介

邱熺,字浩川,1774年生于广东南海县,西方人稱他为“长头医生”。邱熺少时聪颖深受老师喜爱,成年后在澳门做买办一职,牛痘一法初传澳门,国人未肯信,邱熺时适“操业在奥,闻其事不劳而效甚大也,适予未出天花,身试果验。洎行之家人戚友亦无不验者。于是洋行好善诸公以予悉此,属于会馆专司其事”[1]。1815年,西洋医生亚历山大·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 1780—1874年)在广州十三行商的赞助下开设诊所,免费为儿童接种牛痘。目睹天花的大范围流行与传统人痘法的种种弊端,经过系统的学习与长时间的施种,邱熺终于在1817年将皮尔逊带来的牛痘法添加了许多中西医能够交汇的新内容,撰写出《引痘略》。由他亲自接种牛痘的人数可达数万,同时使学习牛痘接种术成为一股风潮。邱熺逝世于1851年,他将自己所学传与其子邱昶,其后邱昶赴京设牛痘局。至此,牛痘接种术在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得以传播。可以说但凡谈起牛痘接种法,邱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1.2 时代背景

广州十三行开创风气之先,因中外的商业贸易,西医也得以传入与发展。当时天花是岭南三种最大的瘟疫之一,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鼠疫与流行性霍乱。我国虽有人痘法进行免疫控制,但人痘法属于活毒接种,不经过育选毒性较大,如果控制不当将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疫情。牛痘接种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它打破了一些人痘师的既得利益,这些人不断质疑牛痘种植术,更有甚者将当时其它疾病的病因归结为接种牛痘。在这种情况下邱熺依然决心推广牛痘术。在此之前虽有郑崇谦著有《种痘奇书》,但事实上,《引痘略》比《种痘奇书》更加有利于牛痘在中国的传播,也确实起到了更大的作用[2]。

2 《引痘略》的版本及内容

《引痘略》出版时间为1817年,而在此之后的100年间,再版过50多次,书名虽有所变动,但基本都是《引痘略》的内容。1842《引痘略》被翻译成为日文,题名《引痘新法全书》,对推动牛痘术在日本的传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3]。该书以自序开头,讲明牛痘法之由来,其后为原说部分,内容为牛痘接种细则,如接种方式、接种部位、接种后症状、以及如何留浆养苗、取浆、度苗、牛痘的辨别等,同时以图辅之,如三焦八会图、手少阳三焦经图。为保证接种位置的准确,书中还配有种牛痘尺式图、执刀式、簪式图。在接种上提出了引泻法、審苗法、度苗法,并强调对于麻风病人的痘苗不可以使用防止在接种过程中感染。在书的结尾部分对于牛痘接种后出现的溃烂与破损流脓邱熺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外敷中医的外用方紫花地丁芙蓉膏,而之前关于牛痘接种法的书籍中并未提及此内容。在引进西洋医疗技术的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使得面向的受众也更为广泛。

3 《引痘略》的编纂特点

3.1 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与习惯

当时农耕社会人们无法接受牛身上的疾病为人所患,邱熺根据五行学说“盖牛土畜也,人之脾属土,以土引土,同气相感,同类相生,故能取效[4]。”将“种牛痘”改为“引牛痘”。同时在接种时遵循我国“男左女右”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对牛痘接种法的疑虑。

3.2 重视西方先进医技

《引痘略》是在研习《新订种痘奇法详细》的基础上所著,扬弃了诸多人痘法的弊病。人痘法主要包括痘衣法、旱苗法、水苗法,这些方法对于天花虽有一定效果但因毒性较大、取痂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以及育苗方法不成熟而存在巨大的风险。而《引痘略》在书中讲到“种痘并不用药,所取不过牛痘之浆耳。牛痘之法,随时可种,然究于春令为宜法,用最薄犀利小刀割开臂上外皮,将痘浆点入,须令自干,且不可擦去。三四日后,即于所割处起泡发浆,并不延及他处,经数日即结靥脱落[5]。”不仅免去了天花患者取痘时的痛苦,而且通过手臂接种相比从鼻部接种更加安全。

3.3 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

《医宗金鉴》和张琰的《种痘新书》中对天花的描述为:痘疹源于胎毒,需引而外发,邱熺认为牛痘接种法亦同此理。凡种痘,皆用引法,而引毒从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同时而出,则牛痘为最捷也”[1]。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之所以疫苗由鼻处接种是因天花是先天胎毒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之下共同形成的,其中毒素最严重的当属肾经位置。因鼻属肺之外窍,由鼻处接种可将毒素由肾引至脾肺,至此天花可愈。而牛痘法将痘种于手臂上,邱熺将此举运用中医理论解释:手臂上有消烁、清冷渊这两个穴位,人体的两臂是手少阳三焦经所在,总领人体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当三焦经通畅时人体内外皆通,从穴位处进行种痘可以让疫苗直传五脏六腑,胎毒亦可以引出。虽然邱熺的牛痘理论并不科学,却为牛痘在华传播扫清了理论障碍与心理障碍。1850年以前,牛痘已经传入中国的其他省份,包括江西,湖南,江南,湖北,北京,浙江等[6]。

4 《引痘略》对后世的影响

4.1 对当时的影响

《引痘略》问世之后,有书称邱熺“在三十年中种痘超过100万,并将其术传于其子,中国其他的种痘机构也在他的努力下建立起来了”[7]。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津保赤堂种痘公局,上海邑庙内种痘局,福建邵武种牛痘房等等。黄宽(1829—1878)在1878年调查报告中指出:“……近巧年种痘术已深人到所有阶层及各种人。因而在目前可以这样估计,大约至少有95%以上的城市儿童受到種痘的好处”[8]。

4.2 对后世的影响

牛痘是由西洋传来,但又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这是中西医之间融合的典型案例。在牛痘最初传入之时或有人质疑其效果但后来人们开始接受、推广。“当种之时不相沾染,既种之后不受沾染,由一人而至于百人,积百人而推之天下,久久则天壤间永无痘患,岂非大快事哉”[9]。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使得中西医之间的交流加深。可以说,最早具体尝试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治疗疾病的当属《引痘略》。另外书中所用的牛痘接种法的是免疫学由经验时期进入经典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免疫学开始从人体现象的观察成长至科学实验,这对于医学本身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宣布:天花这一危害人类数千年之久的疾病得以根除,邱熺所著《引痘略》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对于免疫学的发展、中西医的结合以及亚洲地区防控天花有着深远影响,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 邱熺.《引痘略》[M].道光十二年刻本,1831:2-5.

[2] 董少新.论邱熺与牛痘在华之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2007(1):134-140.

[3] 侯毅.英国牛痘接种术传入中国的桥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3)3:121-126.

[4] 邱熺.引痘新法全书[M].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2-65.

[5] 王韬.《瀛堧杂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6.

[6] 廖育群.牛痘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1988(2):36-44.

[7] Samuel Couling.The Encyclopaedia Sinica[M],HardPress Publishing,2013:34-36.

[8] 黄宽.海关医报[R].第8期,1987:12.

[9] 沈善丰.《牛痘新编》[M].上海图书馆藏清刻本,1885:23-24.

(收稿日期: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