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建稳:左手语文,右手生活

2018-06-11于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老师生命生活

于萍

王建稳,北京市八一学校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语文学科组长兼导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曾获第三届“中语杯”全国课堂教学观摩课一等奖,北京市首届高中教师新课程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编《中国古代诗歌单元重构教学案例选编》,著有《王建稳讲语文》。

王建稳老师最爱芭蕾舞剧《天鹅湖》,她看过无数次,每一次都沉浸其中。芭蕾舞美好,优雅,在身体的律动中将生命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像语文,美丽而有温度,给人握紧生活的力量。

“语文是过日子的”

什么是语文?是一篇篇辞藻华美的文章,是一首首抑扬顿挫的诗歌,还是一本本韵味无穷的小说?

为什么学语文?是为了完美无瑕地写对所有的字词, 是为了准确无误地理解课文,还是为了写出一篇篇标准的满分作文?

这两个看似没有玄机的问题,王建稳老师却曾无数次问过自己。曾经,王老师困惑过,纠结过,但在和语文相伴的三十多年里,她渐渐明白,哦,语文是生活,语文是过日子的。

无数人强调语文很重要,因为它在考试中占的分值很重。王老师说语文很重要,却是因为,语文是提高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学科,学语文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在王老师眼中,一个语文老师是否优秀,不在于课讲得多么漂亮,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精神发育和成长,在于对学生善良、美好、人性的唤醒和对生命的引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储能。如果因为语文老师的引领,唤起了更多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对文化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的关注……那么,这个语文老师就是优秀的,也是幸福的。

语文教的不仅仅是字词,更重要的是人生。所以,在课堂上,王老师追求课堂的诗意和厚重,希望学生能够自由出入古今,成为具有民族情感、懂得民族表达方式的人,让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所独有的情感温度和生命味道。听王老师的语文课,你不仅仅是在听这个词用得多么准确,这个环境描写得多么真实,这个人物刻画得多么深刻,更多的是看透字词背后的世间百态,情节蕴含的人生百味。讲《我与地坛》,王老师不仅让学生感悟史铁生母亲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还让学生体会自己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付出和艰辛,让正处青春期的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讲《兰亭集序》,王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王羲之对生命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热爱和眷恋,让学生从或消极或积极的人生观中,感悟生命,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语文应该让学生变得更美,有更丰富的感情,所以,王老师从来都认为语文与音乐、舞蹈、美术、自然等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王老师从来不吝啬拿出语文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看漫画,听音乐,欣赏舞蹈,学生只有接触了美,才懂得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一节语文课上,王老师请音乐特级教师张亚红老师为学生上了一堂《梁祝》鉴赏课,在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和哀婉动人的韵律中,在文学和音乐的对话中,学生的情感慢慢充盈、丰满,他们的收获远远超越了一节单纯的语文课。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

王建稳老师的微信总是很繁忙,不时跳出来学生发的信息。有人问王老师,您不会觉得很烦吗?王老师说,不会啊,微信群很活跃,说明我的学生在不断地发现和思考。

对生活的敬意就是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是王老师的教育哲学。王老师认为,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书卷,止步于课堂,那么语文学习这亩方塘就会成为死水,不会有徘徊的天光和云影。王老师要求学生对生活始终保持热情,支持细腻的观察和大胆的思考,鼓励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发现美好,发现问题,并将其变为学习的资源。所以,王老师为她教的每一个班都建了微信群,起名为“学习苑”,群里有春花秋月,也有家国大事;有互爱互助,也有唇枪舌剑。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事物、经历的事情发到群里,引发同学思考其背后蕴含的情感、意义、问题。例如,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就有学生针对这个新闻为同学定了命题作文,要求他们思考这件事所涉及的社会规则、伦理价值等问题;“奥运会结束了,喧闹繁华后,有人欢喜有人悲,对此有何思考和感慨?”这也是学生留的作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达,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批判。”王老师希望,每一次练笔,都成为一次个体对人生和社会深入的思考,也是一次不同个体间思想的碰撞和价值观的交流,而这才是语文学习更深层次的目标。

身为教研组长,王老师不仅让自己的教学融入生活和社会,还对全校语文学科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构建生活化、社會化、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王老师立足八一学校育人目标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带领语文组构建了由多元课程组成的,以基础、拓展、学术为层级,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语言应用、新闻传记、文化研读为序列的,立体、开放、有序的八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其中,王老师特别关注阅读课程建设和传统文化课程群建设,在阅读课程中,她引入了批判性阅读;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她带领师生借助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探讨传统文化课程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我只看见阳光,我只追逐阳光”

1985年,王建稳老师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 到河北威县师范学校任教。在那里,简朴而单纯的教育环境,质朴而诚挚的学生,给了王老师教师生涯最初的幸福,也让年轻的她坚定了从教的信念。回想起这段甜蜜时光,王老师却说也正是这样轻而易得的幸福把她“宠”坏了。后来,她被调到北京,到高中任教,经历了迷茫的低谷。那段灰暗的时间却也让她明白“只要眼里看见阳光,生活终究会洒满阳光”。那时,她兼职到大学上古代文学课,潜心研究语文专业,这为她后来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现在,王老师常常会感恩这段低谷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厚积,才有了后来的薄发。

人啊,总要面向太阳,才能看见阳光。看见阳光,在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追逐阳光,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王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时间久了,这就成了王老师的习惯。

47岁那年,王老师参加了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她是所有参赛教师中年纪最大的。其实,以王老师的成就和地位,她都可以做大赛评委了,但是她还是主动报名,参与到比赛中,不是为了竞争,也不是为了荣誉,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永不驻足。除了更高的自我追求,王老师还希望能给年轻教师做个榜样。王老师始终坚信,教师站稳讲台最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讲台上站了快三十年的王老师依旧追求更完美的自我,年轻的教师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这些年,王老师带过很多徒弟,如今,他们自身都已经枝繁叶茂,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但是在他们心中,王老师依旧是那棵大树,在风雨中,在阳光下,巍然矗立,给他们荫蔽,给他们养分,让他们永远看见向上的力量。

编辑 _ 付江泓

猜你喜欢

王老师生命生活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生活感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