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坚守师德,方得教育质量

2018-06-11王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失德师德规律

王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督导专家、广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产业资本化、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发展、基础教育、比较教育(中美教育比较)。参著《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简明教育经济学教程》《教育财政学研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及财政问题研究》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出了10项教育工作重点,其中,“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虽然仅有寥寥几个字,却是事关“有质量的教育”这一发展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的关键,甚至可以说,“师德师风”就是目标达成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提升教育质量也许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则是在教育实践中能否遵循教育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或者说,不循规律而达致的所谓的教育质量都是伪质量,如严格军事化训练下以牺牲个性发展为代价的高分数、以牺牲兴趣和思维发展为代价的知识填充式的所谓高效课堂等,都是伪质量。从理论上说,遵循教育规律应该是基本常识,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做到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比比皆是。比如,明明知道简单灌输和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在单调的输入、记忆和重复训练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也远远达不到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深度学习的目标,但为了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表面光鲜靓丽的统计数字意义上所谓的质量,一代又一代的教师都在重复着这种简单但却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从过去的粉笔加黑板到现在的“iPad”加“白板”,教学媒介虽然升级换代了,但是教学理念和方式却并没有升级换代,所以,学生的学习负担减了30年都没有减下来,甚至愈演愈烈。再如,明明知道研学旅行是一种让学生走出学校围墙、深入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式,是弥补长期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行路”缺失的好契机,但是却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耗时费力问题,绝大多数学校都犹犹豫豫、欲做还休。上述现象有的是“不该为而为之”,有的是“该为而不为之”,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同,而本质却并无区别,均是与教育规律不相容的行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教育者,为何不能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自己基本的教育准则并践行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呢?在笔者看来,出现这些现象,既不是因为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也不是因为缺乏践行教育规律的能力,而是与内心是否有坚守师德的信念有关。

关于师德有很多描述性的说法,比如,师德就是爱、就是责任,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就是“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牺牲精神,等等。这些自然都是教师所应该追求的师德境界,然而在笔者看来,师德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敬畏”,是对教育规律的敬畏,这才是师德的基本原点。所谓师德,是教师职业所应遵循的道德。师德蕴含着教师职业的“道”与“德”两个基本要素。教育的“道”即教育的规律,教育中“正确而该做的事”;所谓“德”,即“做了该做的事”,相反,“没做该做的事”便是“失德”或“无德”。由此可知,从最朴实的意义上来说,所谓“坚守师德”便应该由两个方面的内涵构成:其一,一定不做不该做的事;其二,一定要做该做的事。

通常情况下,当谈起师德问题时,最容易引人关注的方面是“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把“不做不该做的事”作为师德的基本底线,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做“不该做的事”就算是守住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底线。换言之,“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比较清晰地被断定为“失德”或“有师德问题”,社会上凡列举教师“失德”问题也总是用各种“做了不该做的事”的案例来警示,而“失德”的另外一个方面——“没做该做的事”却在不经意中被忽视掉。原因在于“没做该做的事”是隐蔽而非显性的,不容易被觉察;同时“没做该做的事”的后果也并不一定当下马上显现,即便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也往往在很长时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如红黄蓝幼儿园教师虐童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其后果马上显现出来并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同时,几乎随时发生在每一間课室里的“没做该做的事”的现象却不被人所关注。比如,明明知道采用多种探索和尝试的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质疑精神、提升深度学习质量,但是因为这些方法耗时费力并且还可能会有短时间内不见效果的风险,于是就放弃这些方法,继续采取单一但却“简单有效”的方法,以牺牲学生思维发展的长远利益来换取学生分数成绩的短期绩效;明明知道要达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让学生走出校园围墙,走向多向度的社会去体验,但是因为担心有多重安全隐患可能会危及自身的业绩评判,所以宁愿让学生在“圈养”中失去生命的活力以自保平安。尽管这些“该做而没做的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这些能力即便缺失也不一定在当下就显现出不良后果,至于它对学生后续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影响有多大,更是当下不能看出的教育实践中常见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心态,让绝大多数人难以超越只顾眼前的功利性特征,所以也就难免或有意或无意忽视、不做那些“该做的事”。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绝不只是眼下的光鲜数据,而是指向未来的品质。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必然要遵循教育规律,超越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内心坚定的师德信念——“做该做的事”!

编辑 _ 王雪莉 配图 _ 葛金胜

猜你喜欢

失德师德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师“失德”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论当下影视作品中的失德现象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巧解规律
浅谈中小学教师失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