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外国语大学: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2018-06-11李慧雯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语言

◎李慧雯

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到魔都遇上外

2011年9月,犹记得那个潮湿闷热的午后,提着大包小包的我从千里之外的北方小城一路风尘仆仆而来,心情激动地站在松江大学城的地铁站门口,犹如一个虔诚的信徒,想要急迫目睹一下心中的上外。

在各位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我们几个稚嫩的大一新生终于踏上了母校的土地。我们站在人潮汹涌的新生群中,好奇地打量这个坐落于上海西南郊区的著名校园。

初相见,上外带给我的震撼是终生难忘的。

这里的西式建筑风格各异,样式繁多的花草树木恰如其分地点缀其中。校区里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几大著名的建筑风格:白宫样式的图书馆镇坐正中央,白墙蓝顶,四正方圆,大气端庄地与几里地之外的佘山隔空相望;在赤瓦白墙的一教学院里,总可以碰到背着话筒、扛着相机的新闻专业的同学;在巴洛克风格的二教学院里,总会看到经济专业的同学正如火如荼地参与华尔街模拟商战;在欧罗巴建筑的三教学院中,总能够听到各式各样的大小舌音相互打仗;地处最内的四教学院,国政法律的同学会因国际政治的分歧而开始一场“唇枪舌剑”;英式建筑的英语学院,莎翁特色的活动四处可见;颇具西域风情的东方语学院,一抹神奇的异域之色徜徉其间;简单大方的日语学院,庭院里的一树樱花与教室里的榻榻米相映成趣。

风格迥异的学院建筑构成了上外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蜿蜒曲折的小溪、河流蔓延在校园的各处角落;一年四季不同的植被努力地绽放出各季的精彩;不同肤色的同学经常可以和你打个照面,这里的每处角落都像是明信片里的风景,散发着流动的艺术气息,彰显着简约大气的国际风范。

上外,这位生活在旖旎江南的“异国女子”,完美地将世界风情融入东方特色当中,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认识她,解读她,爱上她,成了我大学4年最重要的“功课”。

你在北方的艳阳里,我在四季的妖天里

用“你在北方的艳阳里,我在四季的妖天里”这句话来形容上外的天气再形象不过了。作为资深的上外人,这里四季分明的妖天气候伴随我走过了4年的大学时代。

上外地处松江区,是几条主要河流的汇聚处。一到冬季,来自北方的冷气流沿着河流汇聚在此,交叠盘旋,最后凝聚成一股强势气流,席卷了我们美丽的松江校园。这个时候,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如果你忘记戴围巾和棉帽,就要小心你的淑女之风不在了。强劲刺骨的妖风呼啸着向你奔腾而来,如排山倒海之势吹乱你的头发,任你一人独自在风中凌乱。

秋天的上外艳阳稀少,阴雨不断。阴雨天绵延十几天,晾衣不干成了大家的心头之患。走在细雨绵绵的上外校园里,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萧瑟背景中一抹明亮的色彩。夏日的校园闷热难耐,密不透气的夏季热风掀起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夏天里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周例行的打卡晨跑。炎热的气温追赶着早起奔跑的我们,晨跑的起点和终点一度成为我们心中最遥远的距离。夏天喝一杯食堂冷饮店的金牌双皮奶早已成了我们共同的期待。

上外的春天格外短暂,相信所有的上外学子都有这样的共识,笨重的冬装还未卸下几天,清凉的夏装已经“准备在案”。身穿单薄衣裙的记忆寥寥可数,对于初春,我们早已没有任何概念。

我的大学时代,天气就是我们的最佳“教练”,把我们锻炼得意志坚定,身强体健。

女生多豪杰,男生多文青

上外作为语言类高校,男女比例一直是大家关注并热烈讨论的话题。在我大一入学的时候,男女比例接近1∶7。然而等我毕业的时候,根据学校公布的数据,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4。

只要你一踏进上外校门,迎面扑来的便是一阵清新美好的气息。不同气质的上外女生与你擦肩而过,可爱萝莉、文艺女青年、霸气御姐、朴实女学霸和时尚女神,总会有一款上外妹子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尽管她们的气质各不相同,但身上都会有上外女生共同的特点—藏龙卧虎、实力非凡,大多都是多才多艺的女中豪杰。

在上外这个包容、自由、充满活力的国际化校园里,孕育出实力非凡的学子是非常自然的事。你或许看不出,喜欢泡图书馆的女学霸还是吉他弹唱的高手,喜欢清新风格的文艺女青年跳起街舞也是那么光彩夺目,霸气御姐演起话剧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可爱萝莉竟然是长跑健将,时尚女神也喜欢参加各类接地气的社团活动……每一个上外女生背后都有一个精彩万分的故事。

再说说上外的男生。这里的男生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他们大文质彬彬,高大阳光,细心温柔,没有糙汉子身上的马虎粗鲁。他们喜欢文学,钟情民谣,同时也擅长辩论,爱好各种球类。许多人说学语言类的男生都比较“娘”,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在上外人文气息的熏陶下,他们亦动亦静,他们强大的表达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令理工科男望尘莫及。当然,因为上外的女生都比较优秀,如果上外男生们想要追到窈窕佳人,还需要更加努力与之并驾齐驱才可。

学术的散养地,假期的养老院

上外一直强调“格高志远,学贯中外”,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才是上外一直倡导的学术路径。通过4年的学习生活,我才最终悟出“散养”的真正含义:学校提供给我们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会给予我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探寻自身的学习潜力和目标。上外拥有海量的藏书以及丰富的线上学术资源,还会定期举行一些各个领域的讲座或者沙龙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这些讲座或者沙龙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方面,一些文坛巨匠、商业领袖、TED名家也会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你们来到上外,学习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任务,因为学习知识是一辈子的功课,在大学要学习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态度,这样可以让你们在走出校园之后受益终身。另外,上外的语言优势绝对是令人非常羡慕的金字招牌。除了英法日德西这些大众语种之外,你还可以随处听到学习阿俄意荷韩这些小众语言同学的琅琅读书声。即使你入校时英语不算好或者只会一门语言,相信在4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在掌握第二门语言的同时英语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如果毕业的时候没有一个语言专八证书,还真对不起上外语言这块金字招牌。

同时,“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拼命玩)”也是学校一直倡导的理念。我们的假期长度在全国高校榜上一直名列前茅,寒假45天,暑假60多天,上外一度被我们的兄弟学校戏称为“假期的养老院”。学校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身心调整,去努力发现自我。因此,很多上外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偏远地区支教,做海外义工,或参加游学活动,去公司实习,利用假期“充电”或者来一场长途旅行。无论哪种选择,我们的身心都一直走在各自成长的“朝圣”道路上。

尾声

回首上外的4年,时光为马,匆匆而过,却在我的生命里烙下最斑斓的印记。离开的那天,像当年初见时一般,我细细打量这座陪我走过4年时光的校园。

我在不舍中重新游遍了这里的各处角落,那里充斥着我的美好青春,那里洋溢着我的回忆。离开,不意味着告别,而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见。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猜你喜欢

校园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Q爆校园
White Lover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