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8-06-08童毓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童毓瑶

[提要]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秉承互利共赢原则积极肩负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的重要戰略部署。本文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发现“一带一路”在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平台等方面满足了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当前困境的需要;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态势解决了对“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的限制问题,为“一带一路”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投融资等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两者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并提出今后应借助欧洲金融市场畅通人民币回流机制以及充分发挥亚投行作为两大战略支点的作用等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13日

“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古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立足于探索全球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给予中国摆脱美元陷阱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减少美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顺应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多边货币体系发展趋势,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程度与风险控制能力,减少隐含其中的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有利于维持全球经济稳定,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

一、文献综述

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涉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研究,并且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并且探究了这两大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贸易、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巴曙松、叶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倡对外贸易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发展基础;林乐芬、王少楠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通过经济互动效应影响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途径,通过量化的方式论证投资和贸易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大多数赞同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两大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陈雨露提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两大战略存在内在一致性,必然相向而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宗良提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从战略层面和实施层面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战略协同互相促进的;王芳、何青、姚瑜琳、张策、李霄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目标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为五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流动性和货币支持。

但是不难发现,相比于跨境贸易,较少学者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资本金融项目方面的表现;同时少数人选择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为主导机制,从人民币国际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造成影响的角度出发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完全发展没有充分带动“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反而在某些方面成为其阻碍因素的现状;因此,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不充分发展现状,认识到其不利于“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的深化;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满足了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当前困境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向上向好的态势又解决了一开始对“一带一路”资本投资项目阻碍问题,甚至为“一带一路”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持,从而两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效应及问题分析

(一)“一带一路”有利于改进人民币国际化不完全发展现状

1、“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路径。从货币的使用范围来看,很多学者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归纳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而“一带一路”倡议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新路径,货币走出去不一定要从周边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区域开始,而是可以根据一带的三个走向:一是西北方向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正西方向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三是西南方向到东南亚、南亚和借助两条海上丝绸之路,以射线的形式向四周同时辐射。不同路径之间两两促进相互影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一带一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循环机制顺畅运作。“一带一路”极大地参与了人民币的货币循环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借助亚投行向沿线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促进货币的流出;而这些国家利用这些钱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减少了国内的产能过剩,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贸易边境,促进了货币的流入。这些国家为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以及为了偿还人民币债务,这些国家在未来的进出口贸易中会用人民币代替本币或者美元来进行交易,增强了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职能。

3、“一带一路”加速形成人民币使用偏好。“一带一路”的道路联通聚焦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民币的直接投资,将极大地促进人民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国际上的流通。并且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长的经济周期,在这个周期上可以让人们增强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给人民币投资储备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贸易联通过程中商品、服务的流通都会产生极大的人民币需求,促进人民币的流通。

(二)人民币国际化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一带一路”的深化

1、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由于其建设周期长、对资金需求量大,且直接经济效应不明显。因此,缺乏人民币国际化的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很难取得成功。

2、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一带一路”经贸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区域内公共货币的使用有助于加强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及程度越高,越有助于沿线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往来,提高沿线各国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增强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互动,降低经济波动程度,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一带一路”区域的经济发展。

3、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降低“一带一路”区域的金融风险与交易成本。当前国际贸易结算主要是以美元为主,汇率的变动、美国的经济状况、政策变动都会使得美元计价结算所面临的风险增大。增加人民币的使用比例,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则可以尽可能降低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影响,增强自身经济的自主性,让有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收益最大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限制“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深化。我国2012~2017年资本金融项目数额呈下降趋势,而经常项目下的货物与服务呈逐步上升趋势,且約70%的金额都远远超过资本金融项目。“一带一路”发展也具有相关特点,相比于2016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跨境贸易总额79,535.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21.7%,我国2017年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直接投资总额为8,143.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占同期总额仅有12%。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资本金融项目发展具有:项目周期长、总体投资金额和数量较少、全球占比低、沿线国家参与度较低、涉及行业初级、技术价值含量较低等不足之处。(图1,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1、人民币回流机制不顺畅影响资本金融项目的资金流通。货币循环包括货币流出和货币回流两个阶段。根据严佳佳、黄文彬提出的货币循环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金融项目流出,贸易项目回流。这种模式下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通过直接投资、金融投资、衍生品投资以及向外借款的方式使得货币外流,通过商品服务的出口打开货币回流的渠道;模式二,贸易项目流出,金融项目回流,即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货币通过进口商品服务贸易方式流出,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金融产品、吸引外商投资、向外借款等方式回流。(图2、图3)

如果货币回流不通畅,会出现货币在外供给过多,根据马克思市场供求关系理论可以得出:当市场上人民币供大于求的时候,人民币会有贬值的趋势,影响人民币币值稳定,削弱了人民币持有信心。而一般资本金融项目具有周期长、耗资大的特点,若人们不愿意持有人民币进行投资和结算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本金融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流通,从而进一步影响资本金融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率的降低。

2、未形成人民币使用偏好,不利于资本金融项目的深度发展。当前的资本金融项目,一般必须有中国企业参与其中,项目双方才会有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人民币国际化现今仍然是以政府主导,暂未形成活跃的市场作用机制。这相当于对“一带一路”的资本金融项目增加了投资主体限制,从源头上抑制了资本金融项目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从其发挥作用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先承担货币结算、金融投资职能,随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实现其国际储备功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是人民币结算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是投资以及储备职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一带一路”跨境贸易项目要比资本金融项目发展得顺畅和迅猛,并不利于资本金融项目的深度结合和长期发展。

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增加资本金融项目结算风险。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悖论可知,保持汇率的稳定,必然不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与货币政策的独立。再加上我国长期对外贸易顺差,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如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会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资本金融项目双方产生是否会增加他们风险规避的成本的顾虑,从而停止项目的投资。

三、发挥“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效应对策建议

(一)加快国内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畅通人民币回流机制。国内金融机构在人民币回流过程中应扮演好引导者的作用,避免人民币在外积淀影响人民币币值的可能性。同时,当人民币出现大规模回流时,各类配套金融机构与完善的市场机制需随时准备好应对各种无法预期的情况,做好人民币国际化后受到国际资本冲击的预防机制。将“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与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行进一步有效的衔接。

(二)借助欧洲发达的金融市场,拓展人民币计价和离岸业务。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的亲密程度不断提高,双边贸易额占欧盟贸易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7%上升到2016年的14.9%。德国、英国从2009年至2017年一直都是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对华投资额长期稳步上升。由图4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国对华直接投资额有了进一步提高,欧盟其他成员国如荷兰、法国、丹麦、瑞士、卢森堡等国家也长期位于对华投资国/地区前十位,对华有大量投资,可以反映欧洲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国内市场潜力持积极态度。中欧双边投资贸易进程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和计价可以降低成本,规避汇率风险。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目前是全球除香港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从2014年起至2017年11月,英国的人民币累计清算量突破了20万亿元。因此,我们可以以欧洲金融市场作为中介,尽快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畅通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欧洲金融市场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欧洲作为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可以将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实现高效的投融资,推动沿线参与国家的深层次合作。(表1、表2、图4)

(三)充分发挥亚投行积极作用,深化人民币投资储备职能。亚投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支点,亚投行既可以为“一带一路”的产业集群及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又有助于人民币的投资储备职能的实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亚投行是否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跨时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两大战略的稳健施行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亚投行主营业务巨大的资金需求量,长此以往单靠中国政府的支持是行不通的,今后各国企业应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亚投行可以吸收私人资本对接“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亚投行除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之外,还应该拓宽其业务范围增加其盈利能力,并且做到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系统有效的对接。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人民币的有序流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雨露.“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5(19).

[2]任志宏.“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障碍及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3]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

[4]宗良.“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2017(3).

[5]严佳佳,黄文彬.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特里芬难题的辨析与求解——基于国际货币循环模式的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2).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