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系统下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协调发展

2018-06-07朱腾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协调控制协调发展研究

朱腾俊

摘 要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已經迈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讲求的是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高度结合,从而彻底改善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传统方式,对于政务系统亦是如此。目前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服务业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以信息服务业大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一些信息服务业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利用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致力于进一步的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人们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关键词 协调发展 信息服务业 大系统 协调控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信息的渴求程度都是非常大的,即便不像企业竞争那样激烈,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仅从便民的角度来看,也是需要一个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传统政务处理纯人工、纯纸质资料,无论是录入还是调取亦或是处理都需要人工严格按步骤进行,而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些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成为非常重要的要素,电子政务应运而生,而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平台的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必须。

1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概念

信息管理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在互联网应用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以后诞生的全新系统。该系统不仅仅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数学等等学科的内容,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系统。当前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这些单位往往接收、处理和输出的信息资源比较多,传统的纯人工工作效率极低,所以需要建立起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当前电子政务流行的情况下,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现实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不单单着眼于电子政务或者某一特定的企事业单位,其通用应当体现在能够在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中都能够适用,仅仅存在个别个性化的差异,以区分各个不同单位的不同业务。所以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设计和实践的原则与思想

2.1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原则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完全失去了其开发设计的必要。其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应当简单易操作。尽管我们说对于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出来以后的具体操作人员应当有基本的培训,但是我们不能要求这套系统的所有使用者都必须掌握非常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素养。系统归根究底还是要为人们服务的,所以设计时应当越简单越好。

第二,模块设计上应当科学有用,贴近实际需要。这套系统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运用,它的设计和开发是要发挥基本的应用的,是要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的,所以一定不能设置太多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没有意义的功能。

第三,业务与技术应当是独立的,分离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业务而诞生,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不应当与业务产生过多的交集,而应当相互独立和分离,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2.2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思路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笔者认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还应当遵循以下的一些思路来进行设计:

第一,要人性化。这里的人性化与上文中简单易操作原则是相对应的,但是其包含的内容要比该原则更加广泛,其不仅要简单易操作,还要充分考虑使用单位和使用者的个性化习惯,从而在不同的操作者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第二,要专业化。即便要人性化,要容易操作,也不能够太过傻瓜,一键输入就得出结论的系统并不是一项好的系统。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只承担整合和筛选信息的重任,而所有的结论应当由人来做出而不是交给计算机系统去做出。

第三,要模块化。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不能太过于笨重,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前提下,应当实现其模块化设计,保证不同的模块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模块之间有信息互联的途径,这样设计思路下的系统设计才是相对科学的设计。

3信息服务业

3.1发展现状

信息服务业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将信息生产出来,并且进一步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并且进行存储操作,将其传输并在需要的时候检索出来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使用这些信息产品给整个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信息服务业能够将信息设备的制造业以及使用信息的用户很好地连接起来,能够将生产与消费形成一体很好地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产品之间的关联更加的密切,因此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的成为了获得效益很高的一个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力逐渐的增强,因此信息技术逐渐的成为了国家和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此时,发展信息服务业已经不再是促进这一个行业的发展,而是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工业发展的同时,使得社会能够更快地从工业时代逐渐的发展成为信息化时代。因此,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的成为了目前的一个国家性的发展战略。

因此,着重于对我国的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通常情况下,信息服务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因此有着一般的大系统的典型特点,如规模十分庞大、其内部的结构也十分的复杂,因此功能十分的多。并且,除此之外它还有着自身的特点。信息服务系统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受这些环境因素所约束,并且与此同时还具有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为了促进其能够得到快速的协调性发展,本文主要使用了大系统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同时跟对信息服务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从实际的总体的环境出发,对于如何促进其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同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其现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预测并评估了其未来的发展情况,寻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不协调性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性价值以及现实性意义。

3.2信息服务发展需求

目前来看,我国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相关的电信法一直还没有公布,而政府公开的法律信息中也存在严密性的问题,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完善,从而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在健康的法律环境中更加的完善。其次,目前对于三网的融合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目前来看,电信以及广电之间还是难以进行深入的融合,在市场上难以得到统一。这就导致很多资源难以得到共享,有很多资源需要进行重复的建设,这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于信息服务行业的形成以及发展都十分的不利。而目前的行业的发展主要还在依靠投资的拉动,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也是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发展的。市场的准入控制目前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使得能够形成高效的有序的并且较为合理的竞争体系。与此同时,我国的信息服务业的系统没有得到很好地协调,相应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善的建立,这需要我国的相关的技术人才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4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服务业目前在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主要有着一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首先,传统的IT硬件制造商会逐渐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会逐渐的转向商业向的硬件以及服务方向,与此同时这能够很好地带动其他的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制造业的转型。

在信息服务业的领域,产业集群理论中的地理接近能够渐渐地被相应的组织接近而取代,逐渐的形成软件/外包的形式,并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

各个国家会逐渐的意识到信息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会进而提出具体的详细的计划,促进其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咨询业以及信息服务业很可能会形成统一的融合,从而为信息服务业开发出一条新的道路,更加的促进其发展。

电信业目前来看还是使用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在未来有着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运行的趋势,这种转变能够使得信息服务业有着更多的内容。

目前来看,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品牌以及规模等优势的存在,我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目前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信息服务业的内容和应用会逐渐的占据更大的比例,因此这也是其发展的趋势所在。

4.1信息结构设计特点

信息服务业作为大系统的一种,因此根据其本身所具备的的特点,可以按照大系统的递阶性结构思想来设计,因此我们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成为了递阶性结构。在我们的设计中主要将其分为3层,分别为最低级、中间级以及最高级。其中,最高级是对信息服务业的进行宏观调控的部分,主要是对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的一种调控模型。其能够综合性的对信息服务业的系统运用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大系统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从而通过递阶的结构来为更好的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中间级是信息服务业的协调控制模型。这一类模型属于中级管理规模,主要是能够为了整个大系统提供一个总体的递阶性的协调控制,对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采取最佳的方式来进行协调控制。与此同时,除了协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高级系统的服务业提供协调发展的相关数据以及最佳的方案。而最低级的系统是信息服务业的应用子系统模型。对于这一层来看,这是一类微观的运行级别的模型,主要能够为了信息服务业的大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局部性的控制。这一类模型是直接面型信息服务业的各个企业或者用户的,通过使用子系统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

5结论

随着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服务业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对其进行重视。本文首先对于信息服务业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其目前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然后同时对于大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信息服务业大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设计了递阶性结构,并且给出了其控制模型的设计,该模型能够对信息服务系统的协调发展起到很好地控制性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汤兵勇,熊励. 信息服务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控制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5(12):27-28.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雅安:四川農业大学,2011.

[3] 戴明龙.大系统分解协调法与GM(1,1)模型在流域防洪联合调度中的耦合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4.

[4] 赵树恩.基于多模型智能递阶控制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5] 龙妍.基于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大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 岳吉祥.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机系统选型与布局优化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09.

[7] 魏建,张旭,赵鸣,王明红,周慧艳,李蓓智.民航商务信息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506-508.

猜你喜欢

协调控制协调发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多个MFD 子区边界协调控制方法
省地县三级AVC系统协调控制及实现
基于NSGA-Ⅱ的DSVC和DSTATCOM协调控制研究
基于双向互动的多控制中心无功电压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