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研究

2018-06-07赵伏英

神州·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线条张力

摘要: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张力理论,并分析了形成张力的因素,是由于比例不同、倾斜、变形、频闪等原因造成的。将这种理论学说应用在中国书法上,其线条的千变万化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组织排列,形成各种优美的书体,并呈现独具韵味的书法之美。

关键词:张力;线条;真草隶篆

一、阿恩海姆的张力学说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不同的艺术之间只是表面的形式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种力的样式,都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我们感受到的“运动和张力”,是一种视觉经验,这种张力首先是通过视知觉感觉到的。影响张力的因素有四个:1.因比例不同造成的动感。2.因倾斜造成的动感。3.因变形造成的动感。4.因频闪造成的动感。张力虽然是一个西方学说的物理概念,同样适用于东方的因线条变化而产生具有强烈审美的书法,它会因比例不同造成动感;欹侧相生形成动感;大小长方变化形成动感;“一笔书”造成动感;书写节奏快慢形成动感;甚至还可以通过笔墨的浓淡形成动感,阿恩海姆的张力学说和书法之美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真草隶篆的线条张力表现

任何物体的视觉形象,只要它显示出类似楔形轨迹、倾斜的方向、模糊的或明暗相间的表面等等知觉特征,就会给人一种运动的印象。[1]

不同方向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水平线,给人安宁静穆之感;垂直线,则给人稳定庄重之感;斜线给人延伸不稳定之感;曲线,则给人优美流动之感;不同视觉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或稳定或流畅的真草隶篆。这四种书体在线条比例变化,倾斜变化,变形变化,频闪变化上各有体现,其线条变化形成的张力正是书法之美。

(1)真书线条的张力表现

真书的章法就是整体感强,结字谨严,端庄平和,整整齐齐,字距相等、行距相等,横平竖直,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楷书线条长短不一,方向不一样,也会出现和谐之美、动态变化之美。以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铭》为例,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稍加变形,使这个字体充满动感。正如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中的“变形,会产生张力,不仅物体的形状看上去有动感,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间隔也具有动感”。其中的“咸、玄、大”等字均有此特点。“井、耕、奉、书”等字横画居多,其横长短比例不一,力不是均匀地散发,而是形成了一种“倾向性的张力”,从而显得字体姿态万千。竖笔挺拔劲健,与其横画的上翘组合,既稳定,又灵动,其“稳中求险,险中求稳”的书写风格跃然纸上。

(2)草书的张力体现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它的“运动性”,“运动性”首先取决于比例。当文艺由文艺复兴风格发展到巴洛克风格时,建筑艺术中所喜爱的形状就由圆形和正方形转变为椭圆形和长方形。[2]线条由方变圆,所有字体中间,运动性最强的字体堪称草书,草书线条运动时变化最大,形状忽大忽小,方向忽左忽右,速度忽疾忽徐,笔墨忽浓忽淡。其漂亮而诡异,踪迹不定,结构章法变幻随意,线条千转百回,行笔急速紧迫,优美的节奏感,将中国传统的方块字演绎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无声的音乐”。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能偃阳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成。”

王献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书法以奔放的气势而著称,其创造的“一笔书”,字间笔势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代表作《十二月帖》,帖中“十二月”三字,字字独立,第四字已欹侧取势向下牵连,此后数行皆笔势流媚,一气呵成。通篇来看,线条由徐而疾,寥寥数字之后,瞬间进入到迅捷痛快的状态之中,参差错落,纵横裨益,可当张怀瑾“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之评,最后“庆等大军”四字线条骤然拓展,犹见豪迈之意。[3]其充满张力的痛快淋漓的运笔和刚健有力的情感宣泄,具有与王羲之的中和之美不同的全新之感。

(3)隶书的张力表现

书法不是视觉艺术,它不仅有可视的“图像”,还有被阅读的可能,以及由阅读联系的其他审美可能。汉隶已将篆书的字形变长为扁,向左右伸展,“蚕头燕尾”是东汉隶书成熟的标志,将一笔横线变形为动感极强的“蚕头燕尾”,如高高翘起的屋檐,其“一波三折”正是张力的夸张变形而形成的动态美感。

《曹全碑》的书体精整遒丽,其圆笔含蓄温婉,方笔则刚健坚实,线条不仅平正圆润,而且劲挺生动,确为“秀美有力”。结体多为呈扁方,左伸右展,如一温婉女子翩翩起舞。“西、二、王”等字主笔都是横,一笔“蚕头燕尾”,这些字就变得俏丽生动,首先起笔藏锋逆入,其次按笔若蚕头之状,接着转笔匀速平出,最后徐徐出锋,呈上挑之势,一笔之间,一波三折,美感飞扬,动态十足。“和”字线条细挺,右部“口”字上移,造成险势。

(4)篆书的张力表现

篆书源自甲骨文,厚重而沧桑,他们形式稳定,不苟言笑,却富态大方。篆书之美,美在匀称、象形和沉静,其线条狭长而均匀,圆转而饱满,沉稳而遒劲,规范整饬美达到了统一。李斯,秦国著名的书法家,以其代表作《峄山碑》为例,看其运笔婉而通,既有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其结构以中轴为线,两相对称,布白均匀,上敛下纵,重心在上,飞动在下,在统一中寓以变化。唐张怀瓘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四、总结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是人精神的体现。要用线条的美、线条的趣味来形成艺术的感染力,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书法审美,通过线条变化形成的结构美是一种外在形式的美,书法审美的要求不仅有书法线条传递出来的意蕴和趣味,还有它传递出来的现出来。精神内涵。书法的根基是文化,艺术的生命是生活,书品的价值是人格。从线条的美、点捺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精神世界的审美,书法的艺术性才可以体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P565

[2]同上,P573

[3]马新宇,图说中国书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3版,p48

作者简介:赵伏英(1978.7—),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研究。

猜你喜欢

线条张力
巧测水膜张力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线条的秩序美
张力
张力2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