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虚”与“实”的含义

2018-06-07陈春宏陈贵权陈先

神州·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戏剧绘画

陈春宏 陈贵权 陈先

摘要:“虚”与“实”含义一直广受人们的研究评述,传统文学中是意境;绘画中是美学效果;戏剧(现代话剧)是叙事策略。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他们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含义,不同的含义的生成,都是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进行解释,这对“虚”与“实”的含义诠释拓宽了视野。

关键词:“虚”与“实”;传统文学;绘画;戏剧(现代话剧)

“实”指实境,是对眼前真事真景的具体描写,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虚”指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并通过“虚化艺术”创造的审美想象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别名神境、情境。虚实相同,两者互相并存,相得益彰,成为对比,却不成对立之势。从传统文学、绘画、戏剧(现代话剧)等领域进行简单分析解释。

1、传统文学中的“虚”与“实”

在传统文学中,“虚”与“实”的含义表现较为突出,传统文学的创作十分注重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纵观历史,在古诗词中,从唐诗到宋词,直到后来的明清小说及散文等,都有着“虚实相生,韵外之致,言无尽而意无穷,不用着眼于一词一句,就尽得风流”①的体现。在这个想象无法穷尽的空间里,让人回味无穷。如李白的经典诗歌《静夜思》,作者在诗中虚实结合,先实写真实存在的并能引起人思念之情的明月,后将明月虚写指成故乡和思念之人,进而升华全诗的思想境界,表达出了思乡思人之情。就像笪重光的《画筌》写到,“文学之中,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②在写文学作品时,作者除了将“实”的东西表现出来,还会加入部分“虚”的东西,如主观的想象、远在他方的人、物和自己观点或者思想感情等,使作品更充满活力,不是一种“死物”,将作品由客观带有主观,主观和客观相辅相成,促进作品的表达性,这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学创作将“虚”与“实”的含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虚化艺术在该领域中也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

2、绘画中的“虚”与“实”

在绘画中,“虚”与“实”是绘画的重要美学效果之一。“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者空白的部分;“实”是指那些浓墨重彩的部分,或者显眼的部分。特别是中国绘画,讲究留有空白,让虚化的白显现出不一样的妙境,正如著名清朝书画家笪重光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③从这些名家之言中,可以知道绘画很注重意境,而不是单单的画美,没有意境的绘画,就是没有生命力,只是单纯的一纸彩笔墨水而已。虚实相生的画理,有虚实并存,像画家黄宾虹的山水画就没有完全以虚至上,而是将实虚化、弱化,中和虚与实的矛盾,达到绘画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让绘画产生意境呢?虚化就是缺一不可的最佳选择。虚化可以模糊画中的人物、环境,使其若隐若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让人充满联想,而又不敢轻易肯定,害怕定性了破坏画中的那种美感。“虚”与“实”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化呈现的就是那种灵动飘逸的妙境,使绘画在原先的基礎上,增添了持久弥新的意境。

3、戏剧中的“虚”与“实”

在戏剧中(专指现代话剧),什么是“虚”与“实”呢?与其将它们简单的说是一种艺术手法,不如直接认知为一种叙事策略。戏剧家们往往打破狭窄戏剧舞台的时空限制,重点突出叙事的主体和没有叙述出的留置的空白点,不会笼统的将所有人和事在舞台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实际上也是无法完全展现的。而是运用“虚”与“实”这种巧妙并实用的叙事策略将一些幕后、台后或者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刻画和表现。简单来说就是以有限的表演展现无限的内容,极大的将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开掘。同时“虚”中虚化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主动性,让他们积极的加入其中,进行思考。就像在有限的舞台之上通过联想感知到一张幽远且富含深意的情境之网,这种“虚”与真实表现出来的“实”,“虚”与“实”相辅相成,从而构设出两个舞台,一个真实的舞台表演,一个虚构的舞台展现,互相辉映,让这个有限的舞台的时空流动了起来。由此看出“虚”与“实”在戏剧领域的运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让戏剧在狭窄有限的舞台上表现不至于这么死板,更加的活灵活现,尤其是虚化手法的加入,使戏剧达到了那种不言而言的境界。

总而言之,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绘画,还是戏剧(现代话剧),对于“虚”与“实”的含义解释,都是从自身的领域的实际出发,将“虚”与“实”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和分析,进一步的拓宽了对“虚”与“实”的含义视野。同时,从以上的分析评述可以看出,“虚”与“实”在多个领域找那个的运用,或者说存在,可见“虚”与“实”是十分钟的文学现象,对其的含义解释有待深入和拓展。

注释:

①成复旺.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03

②笪重光.画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98

③笪重光.画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319

参考文献:

[1]杨小清.《艺术构造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成复旺.《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笪重光.《画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戏剧绘画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