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人口增长

2018-06-07凌波舞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马尔萨斯个人主义

摘 要 在《人口原理》第一版中,马尔萨斯从两条公理,推导出了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结论。从179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20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即使满足了马尔萨斯提出的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受个人主义的思潮影响,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形成晚婚晚育的趋势,并伴生了不孕不育的健康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增速不断减缓,不断否定了马尔萨斯关于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论断。

关键词 马尔萨斯 人口增长级数 个人主义

作者简介:凌波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环境社会学、人口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182

1798年6月7日,马尔萨斯在32岁之际,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第一版,反响巨大。5年后,马尔萨斯署名发表了《人口原理》第二版。篇幅从原来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变成篇幅大四倍的著作。该书第一版诞生于作者与其父关于葛德文、孔多塞等人思想的辩论中,马尔萨斯认为在他所提出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情况下,法国革命及其英国的支持者追求改革的意图都将是空想。这本书被誉为人口科学的开山之作,但从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各家的激烈争论。

一、人口增长级数与提出的背景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中,开篇就提出了两条所谓永久性的法则: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是保持现状的。他将这两条公理比作,从我们对人类有所了解以来就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固定法则 ,并基于这两条公理,推导出两个级数,即人口如果不受到抑制,会按几何级数增长;而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

而从两条永久性法则推导出人口按指数级增长,马尔萨斯认为一个重要条件是人口不受到抑制。即一个国家,风俗淳朴,生活资料充裕,“以致早婚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下层阶级可以不用为生活用品的不足而担心,上层阶级也不必为生活水平下降而担心。 ”不受抑制,本质是指不受任何物质条件的抑制。这种推导过程还暗含着一个假设,即把人类假设为在物质条件被满足的条件下,一定会生育的生物。然而,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动物,从摆脱最原始的社会形态,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生育越来越取决于时代的历史条件。

本文所批判的人口增长思想基于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的第一版著作。在该书中,马尔萨斯运用当时美国人口增长的例子来为他所提出的人口增长级数,提供事实依撑。他将当时的美国与欧洲任何近代国家相比,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的生活资料一直比较充裕,风俗较为淳朴,从而对早婚的抑制也较少。在这种条件下,他发现,该国的人口每25年翻一番。在这里,马尔萨斯受到了富兰克林思想的影响。后者在对17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北美人口增长进行的研究中,发现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为当时地球上最快——大约每20年增加一倍。诚然,到18世纪,1750年美国约有126万人,到1775年增加到241.8万人 。在这将近25年内,人口总数几乎翻了一番。但当时,美国正处于接受大量欧洲移民,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而不是本国人民的自我再生产。对于风俗淳朴,我也是存疑的。从1619年,第一批黑奴运抵詹姆斯城以后,此后黑奴大批被贩卖到美洲。到1775年黑人移民有50万人,这些黑人往往被卖给种植园园主,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我不认为一个存在着奴隶经济的社会可以获得风俗淳朴的评价。

二、人口增长级数与美国和瑞典两国的现实

假设马尔萨斯所提出的那些对生育起限制作用的物质因素都被满足,社会人口真的会出现几何级数增长吗?人类才是进行生育活动的主体,任何因素都必须作用于人才能发挥影响,生育也不例外。

我将以两个发达国家,即美国和瑞典的现实来说明情况。美国作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的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实力雄厚,生产资料丰富。而瑞典作为北欧国家的代表,国家福利极其完善,给国家公民提供了强大的社会保障。可以说,这两个国家是最满足马尔萨斯所提出的前提的国家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国家的现实情况也代表着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

(一)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和蔓延

目前,个人主义思潮在年轻人中兴起,并不断蔓延,甚至形成个体崇拜。在个体崇拜的价值向导下,“个人最主要的义务在于对自身负责,而非对他的伴侣或者孩子。” 在美国,优先于对自身负责,首要就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独自居住,在独处的空间中,完全掌握自主权。到2014年,全美7%的18至29岁的年轻人独自居住,还有40%的20至29岁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在外居住, 而离开父母在外居住,构成实现独居的一个必要条件。根据人口普查,到2014年,超过500万35岁以下的成年人独自居住 。在个体崇拜下,社会对于离婚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之前人们需要为离婚进行解释,而现在,人们要做的是为维持一段不太愉快的婚姻进行解释。从个人主义出发,当代文化致力于让每个人为自己谋求最好的结果。1970年,约70万美国夫妇离婚,而1960年和1950年这个数字分别为39.3万和38.5万。但到了1980年,离婚夫妇的数字上升到前所未有的120万。甚至,1970年结婚的人中,有25%在1977年时就已经离婚了。 婚姻的稳定性遭到极大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在个体崇拜,和对婚姻的不信任感的双重影响下,美国青年决定结婚生子的年龄被不断推迟。到2014年,美国初婚年龄达到了联邦政府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男性28岁、女性26岁。

(二)选择单身的理由

在这里,美国青年人选择过单身生活的理由,看上去同马尔萨斯在书中所提到的预防性抑制因素相似,但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在书中,马尔萨斯提出了预防性抑制,指人们因对抚养家庭难度的预见而采取减少生育等预防性措施抑制人口自然增长。他认为这种谨慎者的预见作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阶级愈地下,对未来生活的顾虑也就愈大,而在上层阶级中,这种顾虑是无不足道的。但是这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建立在结婚生育的切实愿望之上,而在这里说美国青年人选择过单身生活的理由,同预防性抑制因素有本质区别在于,这部分年轻人甚至不再怀有结婚生子的想法。他们确实预期过生育降低他们生活水平的可能性,但是他们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主要原因不是担忧物质生活水平降低的可能性,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十分的满意自己目前所过的单身生活,所以不愿意改变。

第二個理由是:在马尔萨斯所描述的情况下,那种“谨慎者的预见”不无道理,在条件还不成熟时,过早的结婚生子,随之而来生养子代的困难和压力的确很有可能会带来生活水平的降低,甚至阶层的下降。但回过头来,再看看当今发达国家受个人主义思潮影响的青年人的担忧,结婚生子真的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滑,阶层等级下降吗?以瑞典为例,该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社会福利项目从父母长期带薪产假,到医疗保障病假补助,从失业保险和养老金,到义务教育,内容广泛,被称作“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1948年,瑞典开始实行儿童津贴制度,每个小孩16岁之前都可以按月领取约1000瑞郎津贴。托儿所费用根据家长的收入收取,上有封顶。实际上, 80%费用由社区公共财政负担 。在雄厚的国家财政支持下,瑞典公民生育后代的物质压力非常小,由于结婚生育,使得个人阶层下降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但即使在这样的生育政策下,瑞典公民的生育率并不高。从1960年到2005年的瑞典人口数量来看,其增长幅度在逐渐减小后,出现一定的增长:1960-1970年的十年间人口增长53万人,1970-1980年间30万人,1980-1990年间22万人,1990-2000年间为33万人 。1960年,瑞典总人数为747万人,到45年后的2005年,总人数为900万人 ,增长幅度为20%,远小于马尔萨斯所提出的几何比率增长。

而如此造成低的生育率原因还是在于前面所提到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瑞典,47%左右的家庭人口是独居者。和美国一样,个人主义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瑞典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些青年人所谓的生活水平降低,完全是从个人层面出发,认为结婚生育会破坏自己的独立和自主性。这从本质上有别与马尔萨斯在书中所提到的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担忧。

当然,单身并不是所有年轻人的最终目标,大多数独居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开始怀疑自身坚持独居是否正确。尤其是大龄单身女性,她们开始为自身日益降低的生育能力而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会选择结婚生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带来了人们初婚年龄推迟的客观现实。

(三)不孕不育风险的增长

而晚婚晚育带来了不孕不育的问题。个人,即男女双方应该是生育过程中的首先要考虑的对象,双方健康的体魄,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是受精,怀孕和生产最根本的物质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日趋降低。不孕症正在成为严重影响育龄夫妇的健康问题。按照 W H O 的规定,男女双方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且均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能受孕称为不孕不育症(infertility) 。近年来不孕症病人呈逐年增长趋势,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不孕夫妇达6000-8000万对。作为影响人类发展与健康的一个全球性医学和社会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不孕症与心血管病、肿瘤病列为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 。80年代中末期WHO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调查,结果表现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的影响。仅在美国1995年就有670万妇女寻求不孕服务 。美国是公认的发达国家中的强国,在富有发达的国度中,仍有大量育龄夫妇在为不孕不育苦恼,在摆脱外在的物质条件的抑制后,自己的身体成为了他们生育下一代所需要面对的最困难的挑战。今天,即使摆脱了外在物质条件的抑制,不孕不育作为世界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制约着人口的增长。

三、结论

通过厘清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级数思想的原貌,发现,从提出伊始,该思想就存在许多漏洞。而美国、瑞典此类发达国家的现实,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或者说一个全球的发展趋势,即: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所提到的物质因素的重要抑制作用,逐渐被文化和思想因素取代,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拒绝结婚和生育,不是出于经济的考量,而是担忧配偶和孩子破坏自己的自主性、独立和自由,在这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则是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入成员不受物质条件约束的阶段时,人口增长也并不会如马尔萨斯所说呈几何级数增长。

注释: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8,6-7,9.

李鹏军、张俊.外来移民与近代美国.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50-52.

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17,35,56,53-54.

王巧梅、李雪婷.英国、瑞典两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考察体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8).511-512.

欧盟委员会.欧洲人口发展2004(Recent Demographic Developments in Euorpe2004),2005年1月以及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2005年世界人口数据表,2006年.

1600年数据统计时间为当年1月1日的;2005年数据为2005年中期人口数据。

乐杰.妇产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

杨菁、张燕.不孕症研究概况.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4).232-235.

Stephen E H,Chandra A. Use of infertility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5.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 2000,32(3).132-137.

猜你喜欢

马尔萨斯个人主义
关于马尔萨斯贫困理论观点评析的梳理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超越
马尔萨斯的忧虑与当代国人的困惑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从深处着眼 从背景出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比较分析马恩人口原理与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