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研究

2018-06-07陈素平骆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交通系统节能技术城市规划

陈素平 骆莉

摘 要:基于低碳背景,对城市规划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现阶段,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城市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提出城市规划建议,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背景;城市规划;交通系统;节能技术

城市作为能源消耗的主战场,也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地。城市能源消费占比较高,具有能源消耗密度高的特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城市已占据世界一半的人口,一次能源消费量较大,占据全球的2/3左右,产生了70%和能源有关的碳排放。国际一流大都市区域电力负荷密度1.6~2.6万千瓦/平方公里。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说,走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也是根本之路。

一、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基于生态导向,开展城市规划,具体是指在规划环节始终贯彻绿色和生态的低碳环保理念,在规划的过程中保护生态,围绕生态保护开展系列规划工作。落实到具体,开展城市规划,要从生态环境、城市交通、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协调处理,促使城市规划的有效开展。现阶段,各地区积极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开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从交通、建筑等各方面,做好全面的把控,积极创新技术和制度,为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1]。

二、低碳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原则

(一)城市生态最优化

基于低碳生态导向,开展城市规划,要坚持生态位最优化原則。生态位不同于一般的生态概念,指的是某个物种坐落于生态群落当中,该物种在营养关系、空间结构等方面所占据的地位,就是生态位。从人类、大自然、城市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说,城市为自然环境的生态位,人类为城市的生态位。基于此,开展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生态位原则,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方面,做好全面优化,以免造成恶性循环。总的来说,开展城市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实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2]。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受到政策的影响,城市人口数量会不断增加。基于此,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化发展,要做好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把控。开展城市规划,要从城市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两个角度出发,做好全面的把控,切不可超过承载极限。举例来说,现阶段城市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大量排放,逐渐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一旦突破极限,则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对于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承载力原则,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控:建立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是生态承载力模型,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运用合理的手段具体实施;具体落实时,注重多因素的考虑,具体包括城市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等;做好深度调查,包括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等,做好全面调控与规划[3]。

三、低碳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策略

(一)建设智慧交通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交通系统是主要内容。基于低碳背景下,积极构建交通、生态环境、能源数据库,完善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指标等的制定。从发展角度来说,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规划中,设置电子自动收费系统以及城市公交营运系统等。对于城市基本交通方式的规划,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化控制,做好能源消耗智慧化控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鼓励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建立顺畅的城市低碳交通系统,比如地铁和轻轨等,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便捷人们出行。除此之外,要积极建设自行车车道,方便人们低碳出行[4]。若能够积极鼓励人们低碳出行,比如共享单车,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空气污染。需要注意的是,从现有的城市道路情况来说,自行车道缺乏,部分自行车道被占用,使得出行安全问题突显。以某地区为例,在绿色交通建设方面,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以公交为主导,积极开展慢行城市交通系统、绿色道路建设,鼓励市民低碳出行和减碳出行。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对某火车站进行改造,采用公交导向模式;建设绿色道路;启用高效能的船舶岸点系统等。

(二)创新低碳制度

低碳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开展,要从产业、建筑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全面规划。以某城市为例,在实施低碳制度方面,其采取了以下措施:(1)低碳产业。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产业项目投资,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扶持科技型企业,推动低碳技术平台发展。(2)科技与制度创新。按照“十三五”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方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打造生态城市[5]。(3)实施低碳制度。通过建立控制城市碳排放总量制度,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加大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力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体系以及核算体系。通过建立智能化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采集和筛选等,实现碳排放实时监测和核查。在具体落实方面,针对新建项目,积极探索碳核准入机制,并且在节能审查内容中,加入碳排放量约束指标。除此之外,针对落后产能,建立退出机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从源头上把控,做好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控制,鼓励高能源消耗行业开展清洁能源替代以及节能改造。

(三)做好生态资源基础调查

发展低碳城市,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要明确城市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生态情况,从实际出发,做好全面的把控。以某城市为例,将低碳城市作为本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森林资源丰富,具备低碳城市建设的良好条件。全市林地面积总计1753.65万亩,森林面积总计1626.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44%,林木蓄积量为4224万立方米,实现了1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固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生态位的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基础网架,开展生态景观绿地体系建设。除此之外,积极推动旧城区改造项目,积极发展垂直绿化以及屋顶绿化,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该城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虽然具有不错的条件,但还面临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1)经济结构问题。同大城市相比,该城市的三产比重较低,以工业为主导。(2)能源结构。城市一次能源消耗优质清洁能源比例较低,主要为化石燃料,能源效率需要提高。(3)城市功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规划管理以及交通发展等,提出极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城市功能优化和充足。(4)低碳技术。从实际情况来说,低碳研发创新能力较差,可实现产业化的低碳新技术少,需制定低碳技术战略,提高低碳技术水平。(5)配套机制需要完善。总的来说,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涉及到的问题较多,需要在规划阶段,做好全面的分析和把控,实现全面把控。

(四)变革建筑环境

低碳城市建设中,建筑规划建设是重要内容。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主体,必然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对象。建筑工程建设涉及到土地资源、噪音控制等各方面内容,要积极提倡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利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开展低碳节能设计,贯彻低碳环保理念。从当前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来说,颁布了系列政策,推动低碳城市以及绿色建筑发展。开展低碳建筑设计,要注重环境调查,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在绿色建筑方面,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的实践,建设绿色建筑。

(五)做好总体规划

开展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贯彻低碳环保理念。基于城市自然环境实际特点,明晰空间结构,做好长远規划。采取立法手段,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明确城市建设生态红线,做好控制保护工作,控制城市无序发展,促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对于产业规划方面,朝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方向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城市规划建设,要发挥低碳试点区域的示范作用,按照统筹规划以及集成推进的思路,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在具体建设方面,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利用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来引导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城市规划,土地资源规划是重点依据内容,要从土地和建筑、用地规划管理等方面,做好积极探索以及实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六)积极推广低碳环保技术

在具体落实方面,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比如深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其在规划方面,积极推广利用低碳节能技术和手段。首先,推广LID。利用路面渗透和生物滞留等技术,支撑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在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旅游示范区等项目。其次,应用可再生能源。发布实施了《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应用各项措施,包括发展计划和资金措施等,在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环保技术。最后,利用固体废弃物。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以及餐厨垃圾,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从建设效果角度来说,深圳市低碳生态建设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尤其是万元GDP建设用地、能源消耗等,在灰霾天数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指标上,均达到了目标要求。

四、结语

总的来说,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基础数据信息的支撑,尤其是水文和地质等,同时还需要完善的技术规范以及操作管理办法等,做好建设保障工作。除此之外,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力度,丰富综合环境质量手段,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也是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瑜琳.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05).

[2]陈荣飞.浅谈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中国房地产业,2017,(17).

[3]鲁圆圆.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住宅与房地产,2015,(24).

[4]樊卢丽,文强,唐生伟.论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3).

[5]刘德.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城市建筑,2016,(03).

作者单位:

漯河市勘测规划设计院

猜你喜欢

交通系统节能技术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交通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