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大学的三顿饭

2018-06-07邹振东

农民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哈佛本科生

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Szonyi(中文名:宋怡明)教授等人一起吃饭,每一次都是新鲜的体验。新鲜的重点不是吃什么,而是聊什么。这一次饭局话题的关键词是:“世界一流大学”与“吃饭”。

挑起话题的是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这位高等教育学学者近来的学术兴奋点是大学文化。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困扰大家的问题是:世界一流大学应该长什么样?邬教授借机邀请宋教授为厦大管理层做一场报告,题目是:哈佛大学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宋教授爽快地应允下来,却吞吞吐吐说要准备半年左右。看到邬教授一副远水不解近渴的样子,郑振满教授插话了。这位厦大历史学教授是宋怡明的学术领路人。他一语惊人:“我对哈佛印象最深的就是哈佛的吃饭”,看着我们吃惊的眼神,郑教授云淡风轻地说出了最后两个字:“文化”。

第一顿饭教授太太请教授们

哈佛的教授太太文化,其代表就是太太经常请各位教授到家里吃饭。

哈佛学者把这样的吃饭叫“读书会”,几乎每周都会在一个教授家举行。所有的与会者都觉得受益匪浅,因为很多选题、灵感都来源于此。吃饭的可能是同行,也可能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你可以想象一下:吃饭聊天的有历史学教授、语言学教授、天文学教授、神经学教授,他们可能聊什么?

邬教授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有一个“鸽笼理论”:现代高等教育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不同专业的学者越来越困在自己的鸽笼里。出路就是要为鸽子们提供“广场”。教授太太提供的客厅饭局,就是这样的跨学科“广场”。

第二顿饭本科生请教授

宋怡明认为哈佛最值得骄傲的文化是本科生文化。哈佛致力于让本科生成为大学的主人。他举的一个例子,居然也是吃饭。哈佛会给每一个本科生一笔钱,专款专用,就是请教授吃饭。

国内很多大学的问题就是:本科生见不到教授。越是名牌教授,越不给本科生上课。据说,某985高校有一个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院士,一直到毕业,都没有单独和导师说过一句话。

哈佛对本科生的好,没有吃亏。据说哈佛的校长做过调查,对哈佛的捐赠,比例最大的来自本科生校友,而且这些捐赠也有相当比例要求直接花在本科生身上。这就是良性循环!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厚待自己的学生,就是厚待学校的未来》。那些校长办公室有空调,却舍不得给学生开空调的大学,别指望学生毕业后还会热情洋溢地给你捐款。

第三顿饭图书馆长请教授

宋怡明认为哈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所有人员自觉为教授服务。他得意地宣布,目前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关金门的书籍全世界最多!原因就是他在研究金门,而每年图书馆长都会请他吃饭,问他需要买什么资料。

我问宋怡明:“是不是看你是费正清中心主任,图书馆长对你特别殷勤?”他连连摇头:“我还是副教授的时候,图书馆长就这样做了,这是他的日常工作。”

哈佛大学整个行政保障系统都明白:大学教授的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大学教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因为,大学教授是哈佛最值钱的资产。

三顿饭的故事讲完了,要强调的是:教授太太请教授们吃饭,本科生请教授吃饭,图书馆长请教授吃饭,分别对应着三个共同体:大学的学术共同体、教学共同体与行政共同体,它们一起建构着整个哈佛的大学共同体。三顿饭请客的共同对象,都是教授,显示出教授是大学的重心。解决好教授这个大学重心,才能解决好学生这个大学中心。因为教授是大学最重要的生产力!大学的文化是大师能否养成的土壤,是大师能否存活的环境。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哈佛本科生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