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水稻是用海水种植的吗

2018-06-07

农民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测产评测盐碱地

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点赞科技创新成果时,专门提到了“海水稻测产”。这对研究这项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海水稻测产亩产达到600多公斤

2017年9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实地挑选了灌溉用水盐度为0.6%的四份试验海水稻进行评测,经过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环节,测产结果让大家惊喜不已:4份亩产均超过400公斤,其中“YC0045”海水稻亩产高达620.95公斤。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实现高产的重大突破。

浙江象山大规模试种海水稻

最早发现这种种质资源的是来自广东湛江的农业科学家陈日胜。1986年,陈日胜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他的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偶然间发现了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此后近30年中,陈日胜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在遂溪海滩地进行种子提纯和繁殖;2012年开始至今,他在国内部分省份试种,海水稻在盐碱地和滩涂正常生长;2014年9月1日,他培育的品种“海稻86”在农业部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发布;同年11月,陈日胜带领的科研团队第一次完成海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填补了海水稻分子研究的空白。

2014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多位专家受袁隆平先生委托,来到湛江考察了陈日胜的海水稻,建议国家加强全面保护。最终,陈日胜的海水稻项目获得了农业部的关注,成为国家级项目。

袁隆平认为海水稻的战略意义类似于“当年发现的野生水稻不育资源”,亲自牵头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耐盐度是种质潜力开发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看到的海水稻,与正常生长的水稻相比,从外表看颜值就不高,很多水稻叶子的末梢有一些卷曲发黄,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专家称,盐害重不重,叶子就是很好的指标。

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盐度,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已达到6‰。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据了解,耐盐碱水稻研发历时四年,经过1162次田间实验,获得中间测交和配组材料达30000多份,同时协同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收集耐盐碱水稻材料,2017年共试种300多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在这300份水稻材料中,仅有几份材料表现良好,淘汰率高达95%。专家称,耐盐度测试是对耐盐种质潜力开发研究的重要依据。

2017年10月收获第一代海水稻杂交种子后,育种专家将其带到海南三亚的育秧基地进行扩繁、杂交,2018年3月收获后,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海水稻需进行杂交8代后,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品系。每年可进行两到三代的杂交实验,也就是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需要经过大约三年时间。

海水稻种植仍需科研与观察

如果真能够用海水来生产水稻,将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怎样评价都不过分。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如果都能种上海水稻,按照目前的产量300斤计算,每年能多收入600亿斤粮食,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海水稻”是公众更常听到的叫法,实际上海水稻虽然名字中有海水,但并不是使用海水直接浇灌的。大家都知道海水中的含盐量非常高,世界海水的平均含盐度在35%左右。用这样的海水直接浇灌,任何植物都会受不了。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张国栋教授介绍,或许使用“咸水稻”或“耐盐水稻”来称呼海水稻更为准确一些。目前研发中心收割的水稻均是使用一定比例的海水和淡水来调配浇灌的,这里的海水稻已经可以耐受3~6含盐度的土壤并且茁壮成长。

“海水稻”还不能真的用海水灌溉或在海水里生长。据悉,我国的专家们致力于在海水稻项目上,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海水稻能在千分之八到十的盐碱地上达到亩产300公斤的效果。

猜你喜欢

测产评测盐碱地
小麦测产迎丰收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攻坡新利器,TOKEN VENTOUS评测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