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劳动关系风险应对策略

2018-06-06文/刘

中国工运 2018年5期
关键词:劳动一带一路职工

文/刘 君

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涉及聘用所在国当地劳动者,有效调处跨境劳动关系矛盾成为中资企业的“必修课”,成为我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中资企业作为实施跨境战略经营的市场法人主体,既是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又是国际市场经营风险和劳动关系矛盾的承担者。各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法律政策规定,国际劳工组织提倡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的理念,都会对中资企业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中资企业要利用资源要素和管理等方面优势,在提升企业管理素质中应对可能产生的劳动关系矛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影响力。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劳动关系风险

自我国政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倡议中来,我国还和相关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的双边协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或者设立专门合作区,为沿线各国创造了财税收入和增加了就业岗位,有效激活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跨境合作的系统工程,给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孕育着不确定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

不同法律制度体系交织产生的法律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横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法律制度的差异,因所属法系不同而产生的法律信息不对称,会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我国政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中资企业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加强危机公关管理,诸如直接投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金融交易和环境问题,尤其是因经营管理不善引发的劳动争议引发风险。

用工管理中可能产生的劳动关系风险。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工作场所中的劳动者基本人权,逐渐渗透到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等领域。劳工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企业劳工问题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有:一是忽视所在国特有的民族问题、性别问题等,触犯相关国家平等劳动及反歧视相关的法律规定,将会面临较严苛的法律制裁和行政罚款等措施;二是忽视所在国法律赋予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权力,未能有效与当地工人及工会组织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可能会面临当地工人罢工和工会组织激烈抗议的风险;三是在雇工待遇和福利保障方面。如果触犯到所在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可能面临处罚、诉讼等风险;四是中资企业在进行聘用人员裁减或结构调整时,要特别注意所在国企业裁员力度、裁员补偿等方面的法律,否则也容易引发跨境的劳工问题和劳动争议纠纷。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劳动关系风险应对的基础

首先,要与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为沿线国家实行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各种壁垒,尽可能通过签订项目合同、合营合同等方式,将沿线国家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细化,有效避免由此而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为包括中资企业在内海外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其次,建立海外投资贸易咨询、指导、服务机构及相关制度。相关部门要定期编制“一带一路”投资贸易国别指导目录、发布国家风险报告,指导中资企业理性地开展海外投资贸易活动。

第三,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研究与局势研判。通过为海外投资部门和中资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海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培训,促使中资企业把提升管理素质和落实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首要任务。

最后,为海外投资企业优化创新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鼓励我国和国际保险机构扩大其业务范围,不断提升中资企业的市场融资和保险、担保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海外投资融资和保险需求。

市场主体应强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劳动关系风险的管控

中资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跨国公司的成熟经验,不断提升企业公民意识和劳动关系战略管理,按照国际市场分工统筹企业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布局,完善中资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中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当地繁荣的关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决定和遵循劳动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改善劳动福利的关系。

深化沿线国家基本经济法律制度研究。重点要加强国际贸易规则和沿线国家基本国情研究。有效防范国际市场竞争遇到的投资风险,维护中资企业境外发展中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资企业要在管理决策中谋定而后动,自觉遵守所在国法律制度并严格依法经营,建立符合国际贸易通行惯例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的制度,创新职工参与企业有效治理的制度安排,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中资企业资本、技术和装备优势,精心选择符合发展利益的工程项目和实施方案,深化海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加强风险源点控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变为主动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机制来维护合法权益。建立起符合中资企业特点质量管理和流程规范,运用计量经济学决策模式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投资贸易方的国别环境、行业和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不断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和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决策能力和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强劳动用工的合法筛查和劳动关系合规管理,形成企业外向型发展导向和综合保障服务体系。

完善劳动关系流程管理。推动中资企业统筹规划和精细管理,逐级建立相关工作机构,强化与当地政府政策沟通,加强企业管理决策的预审评估和动态调整,改进与所在地政府和工会组织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国际组织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业务合作。严格遵守驻在国的劳动法律制度,认真履行企业守法经营和诚实纳税的义务,不断改善企业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法律顾问制度,适当聘用当地的律师作为劳动法律顾问,为中资企业推进工程建设提供法律咨询。

完善中资企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坚持对外国和本国籍职工无差别管理,为各类职工在企业发展中施展才华搭建舞台,构建企业普惠职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构成体系,形成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和激励晋升机制,改进中资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管理模式,形成依法合规的行业劳动工资和企业定额标准体系,完善职业劳动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约和履约管理。准确解读国际经营发展理念和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职工对中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要探索建立化解跨国劳动关系矛盾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办法,不断夯实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共同愿景。制订和完善中资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培养熟悉涉外经济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强化中资企业对职工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营造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劳动法治环境。

强化企业工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共享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工会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包含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完善企业管理和落实社会责任的动力。企业工会要加强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实现在企业发展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积极弘扬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观,使遵章守纪和爱岗敬业成为职工主流意识,深入开展社会法制宣传和公民素质教育,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铸造成为精神驱动力。要结合企业发展和职工思想的实际,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各类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职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关注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劳动关系,有效凝聚企业共享和谐劳动关系的集体愿景,充分发挥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杆作用。

加强当地社区和工会的交流沟通。企业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加强国际民间交往和增进劳动者友谊的中坚力量,肩负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任。中资企业要支持工会依法履行维权基本职责,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共赢目标,更推动企业参与改善民生和实现体面劳动,推动在守法经营中更好地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资企业投资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深化中资企业管理者和外籍职工的友谊,改善外界对中资企业管理绩效和社会责任评价,为维护中资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奠定基础,不断增强中资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劳动一带一路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