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洪辉:守护海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018-06-06海洋与渔业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鱼礁海岸带海湾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近日,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记者看到了黄洪辉,刚刚从深圳出差回来的他,说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时,兴致勃勃,脸上未见疲惫。

人工鱼礁、美丽海湾、美丽海岛、美丽海岸、美丽滨海湿地……在采访中,身为南海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的黄洪辉分享了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并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要分割条块,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来考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还海于景、还海于民,保障公民亲水的权利。

“守护海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采访期间,黄洪辉多次说到感谢这个“最好”的时代,让很多之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生态文明也真正贯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陆海统筹,打造全域生态系统

随着21海洋世纪的来临,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当今人类获取新资源、扩大生存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上世纪 7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出要对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等自然状况以及社会生产、社会活动等人类活动的统筹管理和集成管理。

黄宏辉说,海岸带综合管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就是陆海统筹,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是孤立一片海域去保护和开发,也要考虑到岸的作用。因为在岸边的人你不可能禁止他下海。”

“而广东省的美丽海岛的建设、美丽海岸的建设、美丽海湾的建设、美丽滨海湿地的建设,都是体现在广东省是最早就体会到了要陆海统筹。”黄洪辉说,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还提出了要坚持陆海统筹,重视以海定陆,构建陆海一体、功能清晰的海岸带空间治理格局。

采样中的黄洪辉

“海岸线整治是跟美丽海湾结合在一起的。”他举了深圳湾的例子,海岸整治跟对海湾污水截排的控制、禁渔区的设立等是分不开的。

“广东省的很多理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说现在我们又提出了以一个‘全域生态系统’。”他说,全域说的就是所有的空间要统一,就是不要分割条块,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来考虑。不要只把海洋、陆地、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要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等的方方面面,把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统一起来。

黄洪辉解释说,全域生态系统要求海、河、陆地不能完全的分割,要互联互通相互影响的。“就像美丽海岛建设中最典型的威远岛,它规模更大,当然也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居民海岛,所以它的整治规划把国土到海岸到保护区等都考虑到了,实际上就构建了一个全域生态系统。”

建设美丽海湾,保障公众的亲水权利

2014年,广东省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美丽海湾”建设,形成生态美、景观美、产业美、文化美,宜居宜业、人海和谐的海湾新格局。2016年印发实施的《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要全面启动“四美”工程(“美丽海湾”建设工程、“美丽海岸”整治工程、“美丽海岛”保护工程和“美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要在各沿海市选址建设 1~2个美丽海湾。“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最大的亮点就是美丽海湾的建设。这个是确确实实在干的,不是挂在墙上的规划。”

“各个沿海市都很乐意去做这个事情,湛江、汕尾、潮州、珠海等地投入 7亿元开展海湾整治,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效,青澳湾、水东湾、品清湖那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初步实现还海于景、还海于民。”

“现在都说要共享,那么公众亲水的权利得到了保障,这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他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要环境好,还要让公众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这才是美丽海湾建设的意义所在。“去年深圳岸线整治完成,道路都联通了,市民可以直接跟海接触,不像原来那样,被一栋栋的房子阻隔或者被企业或个人占有了,真正的面向公众了。”

他说,让公众亲海了,他们的海洋意识就会提高,保护意识会提高,海权意识也会提高,“因为他们会觉得这片海域我有份,那么有人要破坏它,当然就令人不高兴了。保护不能仅靠一些部门、一些专业人士,还是要靠大众。还有共享也很重要,现在自媒体那么发达。所以这个社会进步就是说有些东西真的是水到渠成的。”

“厦门是我国第一个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区,是很典型的亲海城市,海边都是公共的,他们就做到了让全民共享,这就是海岸带综合管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他说公众享有了,也自然想要去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也会跟着提升,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黄洪辉高兴地说,现在广东省有一些民间的环境保护组织,比如说广东的珊瑚礁调查,一些爱好者就自发组织开展调查,并共享数据。“有时候单靠专业人士的调查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很多人参与了,再把数据共享了,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人工鱼礁效果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大亮点

“可以说从人工鱼礁到海洋牧场的建设,就是从广东开始的,我觉得这是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里面的一个大亮点。”他介绍说,70年代末期,实际上就发现海洋已经捕捞过度。1981年到 1985年间,广东省多地展开试点,后来投资问题有所间断,但是渔业衰减的趋势还在继续。当时,广东省著名水产专家冯顺楼多次建议大力投放人工鱼礁,实施耕海牧鱼,开创渔业新局面。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通过《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开始了真正的现代人工鱼礁建设。在之后的十五年,广东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人工鱼礁 50座、礁区核心区面积达 300平方公里,广东省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 8处。

对于广东海洋牧场的建设,黄洪辉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相比起广东省,山东的海洋牧场更偏向于生产型,说实话我不建议广东省要大规模发展生产型海洋牧场。”他说,大规模发展生产型海洋牧场容易造成海洋生态的失衡,“广东省的,还是应该以修复的功能的为主。”

对于海洋牧场的,黄洪辉指出,除了修复,还应该适度开发利用。“因为海洋的生物资源是可更新的,如果不开发,就是浪费了。”他强调,开发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特性。

转方式、调结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要可持续发展,还是要转方式、调结构。现在都提倡要由近海向外海拓展,近海养殖的网箱,大部分就要向外海的深水网箱发展。”他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有条件有能力去支撑这种大规模网箱的建设,这就属于一种空间上的调整。而原本大排大放的水产养殖,现在就要加一些水处理的设施。“这个当然会增加一些投入,也可能会淘汰一部分没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从业者,也有可能他们会暂时退出,反正这个产业肯定是不会被淘汰的。”

黄洪辉指出,净水渔业也是未来渔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他解释说,净水渔业是以净化水环境为目的,以内源性生态修复方式,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即生物操纵理论),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净水生物(鱼、螺、贝类)以改善水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组成,让水中的氮、磷通过营养的转化,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既保护水环境,又修复和维持水域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比如说在富营养化的水体里面可以放养一些养贝类,不用投饵的,不用外来物质的输入。”

“另外,还要规范养殖,进行品牌化建设。”黄洪辉说,就像钦州大蚝,采用分区养殖法,按采苗区、养成区、育肥区和净化区的功能优化布局与管理,目前钦州全市已形成以龙门七十二泾海域为中心的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 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 15个。在日前出炉的“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钦州大蚝就榜上有名。

生境修复,重建马尾藻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作为公益性国家级科研创新机构,参与到了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首先会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新理念为广东省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技术支撑,承担科研开发项目及做一些如对‘绿色渔业’之类的界定。”据悉,南海所承担了《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帮助各个城市做养殖滩涂水域禁养区的划定之类的,还构建一些新型养殖模式如深海网箱养殖。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是生镜修复的一些工作,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生境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境进行恢复与重建,使恶化状态得到改善的措施。”他举例说,在广东省,冬季到春季是鱼类繁育最旺盛的时期,那个时期也是广东大型海藻生长的时候,海上的马尾藻就像一个海上黄金森林,能为鱼儿的栖息、繁育、索饵提供很好的条件。“还有就是贝床,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在潮下带看到贝壳密密麻麻地铺在那里,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这种生境,特别是要繁育的亲鱼,在贝床里很容易找到很多高蛋白的多毛类的生物。”而上述的这些生境,都有被破坏,所以就要采取人工的方法进行修复。

“我们要做的就是马尾藻场的修复重建。”他表示,现在的做法是让马尾藻在原位长出来,利用“网袋捆苗投石法”对受损岩相潮间带马尾藻种群的修复,该技术操作方便,易于推广。“‘黄金藻海、鱼虾乐园’,就相当给鱼虾提供了一个生态化的房子。去年,我们在大亚湾修复8000平方米的藻场,今年去看的时候,发现它们长势非常好。”他表示,目前南海所打算进一步拓展这个修复技术,现在跟珠海万山群岛正在接洽,做一个 300平方米的藻场修复。

“守护海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进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些年,黄洪辉也看见了很多海洋守护人身上发生的感人故事。他说,“我们所的一个做藻场修复的女同志,当时我们去小三门岛采访,她当时已经有孕在身,因为我不知道,所以就让她出去了。快艇开起来一颠一颠的,她晕船,吐得很严重,但是她也是坚持把工作做完了;还有一个女同志,在台风季节的时候,和我们去外海做浴场的生态环境调查,难受得不行,也要坚持。近海的话还好,外海就有可能一个月都晕着过去的,都吃不下饭了,只能吃一些自己带去的果蔬,而到后来肯定也没青菜吃了。”

而他自己,年后回到工作岗位上,就没有在家待过几天。“基本上就没有周末。”但是问到他作为海洋守护人有什么感觉时,他说,“就觉得挺好的,做这个事情挺快乐的,在顺应自然的同时还能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大亚湾小三文岛采样

猜你喜欢

鱼礁海岸带海湾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以宁波市为例
人工鱼礁结构设计浅析
我国海岸带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动态特征——以东海海岸带城市为例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海岸带弹性初探
人鱼海湾
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
山东近岸3处人工鱼礁区VPUE的分析研究*
初识海湾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