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探析

2018-06-05邓钧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历程中国化

邓钧升

摘 要 “西方哲学中国化”是当今中国哲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西方哲学中国化,不仅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参照。文章圍绕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为我国哲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化 历程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概括来说,西方哲学中国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传统知识型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二十世纪末的文化比较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的当代解释型阶段。

1整体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中国化注重经历了“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和“当代解释型”这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即从“知”到“识”、以“真”渐“理”、有“变”而“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对西方哲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体现了中国对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诠释。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是按照理论国际和历史逻辑进行划分的,就理论逻辑而言,“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三阶段说”是根据对建国以来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状况的观察归纳和概括得出的;就历史逻辑而言,这种划分方式是与中国学术大环境的演变进程紧密相关的。下文将详细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2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2.1传统知识型

传统知识型即在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早期,呈现为重视知识性介绍、历史性梳理的方式,注重对西方哲学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代表性人物、学派、标志性事件和思想进行一种直观朴实的描述和线性分解”。这一阶段是从“知”到“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哲学中国化经历了“前知”~“知”~“识”状态的转化过程,构成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之“化”的奠基。

从“前知”状态到“知”状态的转变大抵生发于五四运动之后,随着国内外矛盾的加剧,对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有着不同的声音和主张。而开启的标志首先就是达到对西方哲学“知”的状态,这其中不仅包含从更加全面的、深入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西方哲学,更需要中国学者以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把握西方哲学对于中国社会的时代意义。可见,从“前知”状态到“知”状态的转变是以主体自觉性的介入为重要基础的。

从“知”状态到“识”状态的衍变。中国学者对于西方哲学的认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知”的阶段,而是主动探索西方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反思和批判有着其深刻的历史目的,即挽救民族危亡。正是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对西方哲学的认知状态必然会着下一个方向发展~超越。而实现超越要首先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作用及其对中国的作用,这一阶段,金岳霖、冯友兰、贺麟等中国哲学家积极探索西方哲学,将西方哲学从“识”的意义上重新挖掘“知”,进而实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知”到“识”的转变。

2.2文化比较型

“文化比较型”即将西方哲学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与中国文化进行相互比照的意义上理解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实现取长补短,相互融通,共同推进。在这一阶段,西方哲学中国化表现出以“真”渐“理”的特征。

这一时期,在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突出成就的同时,问题也始终存在。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为“真”的僵化与复苏~苏联式的“求真”模式对西方哲学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物的西方哲学就被打上了非“真”的标志,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于是“真”在“求真”的过程中被固化了、僵化了。

如果将“求真”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对西方哲学的一种原始态度,那么这种“求真”的过程中,就必然内在地包含着对其进行判断、解读和加工处理的因素。这些判断、解读和加工处理的因素便可以归结为同的存在“理”。

这里的“理”是指西方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的一种态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态度,“理”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所具有的反思性的认同和超越性的批判意愿,在一边倒地批判和反思西方哲学的同时,却发现西方哲学在资本主义国家依旧在发展壮大。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西方哲学以“真”渐“理”的过程。

2.3当代解释型

当代解释型强调读者在解读思想史过程中的当下需求和当下意义,甚至对意义的重视更为突出,这一阶段,西方哲学中国化要求西方哲学有所改变,并通过这种改变实现一种融合,即有“变”而“化”。

西方哲学之“变”首先体现为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不再拘泥于以往传统的认知方式和理解层次,而是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探求如何以西方哲学来适应乃至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西方哲学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变”既是一个需要更是一种必须;另一方面,由于精神追求上的不同,使得西方哲学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必然要有一种转变,一种由西方式精神追求向中国式精神追求的转变。

西方哲学的“化”就是要将西方哲学中的这些积极因素与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未来结合是“化”的方向和趋势。将西方哲学的“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融入到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才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推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3结语

总而言之,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中,西方哲学中国化不只是要还原西方哲学,而是将西方哲学实现“识”、“理”和“化”,真正使西方哲学融入到中国哲学,促使中国哲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秋红.西方哲学形而上轨迹与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5):60-69.

[2] 韩秋红.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历程[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1-4.

[3] 刘金山.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三阶段说”与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概念[J].晋阳学刊,2015(03):76-80.

[4] 韩秋红.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机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05):65-73.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历程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最有思想的句子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浅析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