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组织的法理分析

2018-06-05谷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国际法

谷洋

摘 要 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是国际组织爆炸式产生成长裂变的主要历史阶段,其作为国际关系的行为者和国际法主体的法律地位显著上升,并且其组织功能不断创新完善。随着冷战终结,“零和博弈”的国际竞争被互利双赢的新思维渐进取代,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国际制度,在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形态下,国际组织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日渐强大。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关系 国际法主体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功能 国际制度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1国际组织的本质内涵

揭示国际组织的本质内涵,应立足于国际法学角度,结合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领域的大量史料和客观事实,还原本质化的国际组织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是一个综合完整的有逻辑性的社会系统过程化的集中发展的体系作为呈现形式的集合体。作为国际法律现象的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际组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可谓渊源深厚。

1.1国际组织的历史演进

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是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关键领域相互结盟、共同协作、互相利用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完善成型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政治多维度发展与国际经贸活动相互作用关系伴随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一定社会历史状态上的客观现实存在的社会化产物。它集中反映了全球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对抗或协作)的竞争性组织集团在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的过程中以及国际关系总体变革过程中相互角力博弈力量释放相互融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残酷的现实基础。

从国际关系实践基础观察,国际组织是从大量关于军事合作以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维持国际关系力量均势格局的和平性质的国际会议基础上形成的常设性机构的雏形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政府间国际会议的举行及其临时性议事机构的产生是国际组织在国际法意义上诞生的历史性飞跃。民族主权国家之间通过国际性的和平会议解决彼此间因利益矛盾冲突而形成的各种政治争端的和会可以追溯到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国际和平会晤。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出现了“欧洲协作”的议事制度,形成了通过多边政治协商的会议方式解决欧洲各国之间因利益对抗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外交机制,这种多边协作的连续稳定的协商模式为近代国际组织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意义的国际组织模型基础,对这种国际关系现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四国同盟”的联合机制,四国同盟“由各主权国国君定期举行相关会晤并轮流主持会议,以实现对各国互相关心的重大事件问题进行磋商解决的愿望”。其在接续发展的100多年时间里,该议事规则不断完善了多边协商定立条约的外交技术,并且丰富发展了多边议事机构的议事规章制度。

两次海牙和会在借助国际法组织技术基础上,完善了国际组织的议事原则和程序,使国际组织形态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对于成熟的国际组织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以前的国际会议显然未完善形成完整的会议磋商规则制度以及合理的常规性国际组织内设的职能执行机构。但是,正是这些临时性质的准职能执行机关的实践性发展为日后组织职能机构成熟完善的整备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的历史开端。

一战后,为平衡协调各帝国资本主义强国及其集团之间不均衡的分配国际垄断利益的制度及机制冲突,由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畅议成立的“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成为一战后主导世界格局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型国际组织。这样,由民族国家政府官方之间常期设置的跨国组织模态形成了。可以说,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发展历史上社会组织化的第一次有意义的真实探索是国联的诞生及其短暂的实践。二战后,为了防止世界大战再次带给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刻痛苦灾难,促进国际和平,发展人类正义事业,消除不平等而平衡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和谐因素而成立的联合国,成为了国际组织功能变化改造的一个伟大历史的质变性转折点。

1.2基于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多元主义理论界定国际组织的本质内涵

对国际组织演进的大量史料和客观事实分析可以发现:国际组织是其成员为实现其各自利益,壮大共同利益,向外施加影响力控制力并协调一致谋取利益的组织形态工具。可以推论:目标协作实现性、利益协同广泛性、合作机制协调性、利益实现路径多元化、国际利益分配政治化等是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认为:政治是經济的集中表现;一切国际问题的政治分析都应当围绕并深入于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及方式的特定历史时期之中去考察其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国际法律关系问题归根结底应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解释;政治矛盾关系归根结底是经济矛盾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基于此种观点可以认为:在丰富多彩的国际组织演进历史现象背后,必然由其所代表的特定族群的利益缠绕而形成在国际关系层面上的利益交织和博弈。

根据新自由主义多元主义政治理论学者罗伯特·A·达尔对政治、政治体系及政治集团的定义,即政治是影响力的施加;政治集团是多元次级政治体系联结形成的政治利益集团。可以认为利益集团的本质规定性是国际组织的本质属性。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以及多元主义政治理论,结合国际法学对国际组织的结构学理定义,从国际法学角度出发,运用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对国际组织、国际协同的基本观点,对国际组织进行本质化的内涵界定:国际组织是其各成员(主要是主权国家)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实现各自利益为目标,整合各成员力量,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施加为手段而结成的国际性利益集团联合。

传统国际法教材及相关理论,对国际组织概念有广与狭之异别,广义即一切非政府之间及政府之间的国际组织;而狭义的概念通常指各主权国政府间国家间根据多边协议形成的国际组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将国际组织纳入利益集团范畴进行研究,打破广义狭义之分的藩篱,从本质上界定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之为国际利益实现而集群的行为体的根本属性。

2国际组织功能的国际法理论剖析

深度剖析国际组织功能及其作用,更能清楚展现国际法律秩序在国际社会组织化的推动过程中,是如何向着现代社会价值所引导的方向,实现人类发展的和谐共生的共同理念。

2.1国际法理论对国际组织功能的认知变化

以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为代表的传统自然法学派,以民族国家主权核心控制为基础,以主权独立自治为原则,认为主权国家是自由平等的人們通过自由平等的形式由契约建立的政治上最高权威的集团。在这种理论的指导影响规范下的近代国际法秩序,不可能有超越主权国家而独立存在的国际组织,就更不可能产生对那时国际组织的功能的探讨,因为根本连其基本法律人格都不予发现认可。从19世纪开始大量专业专门性质的国际组织出现,到一战后由巴黎和会而成立的国际联盟,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认知开始萌芽。直到1945年,由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在其《宪章》中公开规定之第二条第一款:“本组织系基于各成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以及1949年国际法院关于“求偿权问题”咨询意见之规定:“联合国组织是国际人格”。自此,对于由政府间或由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构成之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国际法主体地位)就已确定下来。随着以后和平建设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频繁发展,对外交流对外投资的增多,国际组织的力量和功能领域范围不断拓展,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强化。国际组织的这种法律地位由缔约各方根据协定赋予有限职责,以法人资格活跃于国际事务之中。

2.2国际组织功能的法哲学理论解析

显而易见,国际组织的国际关系主体地位是其享有国际法律权利履行国际法律义务的法律资格,这种法律人格由成员基于其共同目的,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契约协定。协定是这种拟人化的法律关系主体的生命源泉,这种程序也使得其区别于以民族主权国家在传统国际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法律资格特质,因而使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具有契约协定性、利益共同性、协调一致性、机构常设性、较强目的性、独立多元性的人格特征,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组织以成员共同协作力量聚合实现利益目的的集体行动的特征。国际组织的这些法律拟人资格特性联同其所具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共同构成了国际组织功能的能力来源和支撑基础。

2.3国际组织功能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组织功能就是国际组织根据自己据以生成的国际法律制度在国际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适格地位基础上,享有法定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参与国际事务过程中施展法定权力,造成特定影响,实现价值目标的作用、方式、手段以及各种利益交织融合过程的有机整合的能力。国际组织功能充分表现了国际组织成员的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追求的强烈欲望,反映各成员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力量释放相互融合的鲜明特点,使国际组织功能不仅具有目的性、利益性、协同性、多元性、政治性的特点,更加体现了国际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现实适应性意义和灵活操纵的实践性的特点。

2.4国际组织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

国际组织归根结底是谋求利益的国际性利益集团联合,国际组织也可以归结为利益集团,国际组织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国际政治领域功能发挥:国际组织协调国际政治关系,促进国际关系良性互动,调解国际争端,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秩序。

国际组织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国际政治关系是国际诸种关系体系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其他国际关系的体系基础,同时最重要的是建立稳定强大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其为基础因素构成。

第二,国际军事防务领域功能发挥:国际军事联盟既是地区紧张局势和世界大战的潜在制造者,同时又是国际政治权力制衡机制的有力操控者,客观上维持了利益各方的均势,造就了阶段性的和平稳定秩序。

第三,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功能发挥:促进世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各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清除国际经济不合理因素,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平正义,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合理协调各国之间的经贸摩擦,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维持国际商品市场的稳定和供需平衡合理。

第四,国际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当今时代的国际关系以从传统军事防卫为核心的政治高级功能向以国际经贸关系为核心的低级功能相互复合为内涵形式的方向发展,相互依存被视为“现代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复合的多元相互依存关系,使传统国际事务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展到诸如国际贸易、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文明交流、环境保护、人权发展等经济社会领域。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A·达尔,布鲁斯·斯泰恩布里克纳.现代政治分析[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Georges Abi-Saab.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J].Paris,1981:32.

[3] F.H.Hartmann.The Relations of Nations,1978:178-182.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国际法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国际法类比国内法的反思与建构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论保护责任的国际法属性
国际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