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研究

2018-06-04刘浩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内化信念价值观

刘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是指引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当代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力的新兴力量,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国梦”并实现自我,创造精彩人生。本文从心理学视角,结合心理认知机制“接受一认同一组织一评价一内化”,探索如何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最终外化为行为习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内化”就是认知主体依托已有经验,将外界信息同化为自身认知的过程,这是认知过程的主要形式[1]。与“内化”相对应的是“外化”,外化则是因新思想信念引起的行为改变,外化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态度、行为和习惯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受教育者信息接收一处理一内化和外化的心理认同全进程,其基本进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接受一评价一组织一反应一个性化”。实质上讲,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在受教育身上实现“个性化”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进程

(一)接受是内化进程首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产生注意,并主动去探索,体验,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并在实际学习生活行为中加以落实。第一,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同时,这一年龄阶段具有其普遍特点,又是基本价值观形成或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有必要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更有利于促成思想信念向行为习惯转化的进程。

第二,丰富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利用重要节日、重大政治热点事件开展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度和卷入度的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力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二)认同是内化进程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要以接受为基础,表现为政治心理、道德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认同。认同主要是经过自身认知体系价值評判的过滤形成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信念。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进程。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即内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的认同,更多的体现在思想层面的共鸣和接受。另外,认知认同仅仅是内化过程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进入到认知认同阶段,内化进程将不会过度到情感认同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也将功亏一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即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认知认同的情感反应,属主观感受。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更深的卷入,即情感认同。情感卷入不仅可以加强受教育者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积极性,还会维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过程,进而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为习惯中去。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共识,即信念认同。信念认同是指导自身思想、行为和意识的价值导向,是对其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的内心信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认同是受教育者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在思想观念、情感体验、意志行为等方面分别表现为,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理念的深厚情感:自觉追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内化是内化进程的目标

从心理学视角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主要应从心理同化、思想内化和性格内化三个层次建构,最终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受教育者基本信念和价值评判依据的过程。

心理同化。同化是利用已有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把外界信息整合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同化是以原有思想和认知为基础,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尝试着运用新的思想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化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启示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活动方案设计时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借助载体多样、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通过具体的影响思想和撼动灵魂的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成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大学校园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活动的设计和策划过程中,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进程,高校可以在研究受教育群体特征的前提下,设计新颖和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一认同一内化”的认知过程。

(三)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思想交流呈现繁荣景象,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现象日益凸显,然而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探讨的新课题。

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教育者首先应该摆正角色定位,以积极富有正能量的主流价值取向,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由被动学习到真心认同再到主动践行的知情意行的转变过程,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脑”、“人心”“入行”,真正成为受教育者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l】庆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洪波,谭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大学精神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2014.

【3】东铭,牛东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内化信念价值观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我的价值观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