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8-06-04苏可双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苏可双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五分之一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耐挫力差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6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后面还提到"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这既是要求语文教学应渗透思想教育,又是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感悟,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此,我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最终为语文教学服务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挖掘教材巧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表现了朋友的珍贵,友谊的重要等。此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介绍的都 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学习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有中国特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人物中去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例:《我的信念》这篇文章玛丽·居里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做了一次回顾和总结,学生通过学习不但了解了玛丽·居里温和沉静的性格和不图盛名、不谋金钱、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而且也知道了她之所以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跟她顽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及喜欢宁静、简单、不为世俗所诱的品格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以她为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再如:选自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一文鲁滨孙落难荒岛,他在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后,及时调整自己悲观绝望的心态,以自己的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自己所遇到的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文中鲁滨孙在日记中以"坏处"和"好处"的方式来深入思考自己当时的处境这一方式,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诸如此类的一些列课文都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教育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2.构建课堂好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语文、对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同时这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会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3.发挥写作好帮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都知道,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而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到了青春期,一方面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另一方面由于叛逆容易激动,所以都或多或少的有了自己的烦恼。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这样作文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有选择的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指导学生写作并进行点评,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教育。如《我的烦恼》等等作文题。

4.利用活动播种爱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模块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如:在《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从而播下爱的种子,实现提高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它不但可以优化教学环境,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合”乐而“不为”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