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力学入门的教育

2018-06-02安勇

学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入门初中物理

安勇

摘 要:物理学科是一门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基础学科,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物理,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有非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学科入门教育,从抓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将概念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把二力平衡作为力学教学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初中物理;入门;兴趣;生活实践;二力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6-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25

力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后物理学习的一个基础性知识点,对以后的高中物理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也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作好铺垫。但力学教学内容庞杂,很多学生从八年级上册转入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学习后,成绩急剧下降,对“力”这个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概念束手无策,进而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影响九年级电学的学习。所以力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技创新水平。那么如何抓好学生的力学入门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将物理概念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相结合

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像很多物理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处处有物理。很多物理现象都很有趣,只是我们没有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它。物理学中每个物理概念的确立,每个原理和定律的发现,都是以无数次的实验为基础,人类对物理的探索过程就是社会的进步过程。概念的形成阶段是学生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逐步内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是物理中最重要的教学过程。在此阶段,教师主要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固有的知识,固化成学生自有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生活经验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理解物理概念。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够采用简单给定义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着手,让学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经过实验、思考、总结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而得出物理概念。

初中力学的概念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实践无时无刻不和力相关。力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理解。例如,重力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高抛粉笔、向上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落到地面。初中物理教学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离开了这个源泉,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成了无水之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学习物理,从而引起物理疑问,激发学生去了解并探索,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液体压强”时,可以在矿泉水瓶上从上到下打三个小洞,教学时让学生往瓶中灌水,体会液体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接着将问题抛给学生:为什么下面小孔的水射的远?从而将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二、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时,会激发他寻根究源,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也就能快速进行了。如果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得不到教师的培养,那么学习兴趣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找知识的源泉。

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要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光靠几个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各类分组实验和小实验的作用。分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说百遍不如过一次手,学生亲手实验记忆更深刻,更容易理解。在实验中,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问题,特别是一些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是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基础。

课堂学习活动中,不论实验是大还是小,只要是实验都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有些小实验容易被教师忽视,其实做好小实验恰恰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能够让学生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动脑动手能力和习惯。而且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并且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

三、重视平衡力的理解学习及应用

平衡力是物理学中很重要而且应用又十分广泛的一个知识,贯穿于整个物理力学的始终,是整个力学的题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的受力情况,就掌握了力学的学习窍门。掌握好平衡力,灵活运用平衡力分析受力情况,有助于解决相关物理问题,使解题思路清晰,一些不易懂的原理、不好解的题目也因此会变得简单而清晰起来。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对此一定要让学生建立这个概念:因为在自然间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所以静止的物体是受的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的也是平衡力。在教学时,教师举出一个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接运动的物体,让学生直接说出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时可以举:静止在讲桌上的粉笔盒、吊着的电灯、站立的人、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电梯上匀速运动的人。通过反复的举例,让学生建立起对应的概念,明白什么时候物体受平衡力,什么时候受不平衡力。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促进他们的后续发展,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建祥.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知识的教学[J].新课程(中),2015(10).

[2] 廖永海.淺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以生为本[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0).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入门初中物理
注重细节,表现均衡的4K入门之选 Acer(宏碁)HE-4K15
学习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独木舟的入门 CANOE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