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治通鉴》中的教育故事

2018-06-02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齐威王资治通鉴太后

顾明远

《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一部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记录了自周威烈王(前403)至后周世宗(959)的1300多年间帝王将相治国理政的故事,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无怪乎当年毛泽东主席一再要求高级干部要读一读《资治通鉴》。从育人做人的视角来读,也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摘录几个,以飨读者。

才是人之质,德是人之帅

战国时期晋国智襄子(晋国大夫智宣子之子智瑶)当政,在宴请韩康子、魏桓子时,对他们很不尊重且戏弄他们。智国劝他不听。智瑶骄而轻敌,结果亡国(前457—前453)。

司马光对此有一段关于德才的评论。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又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后面还有几句:“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1]

司马光对才德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说得非常清楚。才是人的能力,德才是人的统帅、灵魂。一个人有了德,他做善事,能够做到极致。一个有才而缺德,他做坏事也能做到极点,祸害于人。用人之道,要先看有没有德,德才兼备的人最好,否则宁可用愚笨的人,也不能用无德的小人。司马光说,人们对有德的人比较尊重,对有才的人比较容易亲近,所以自古就有重才轻德的情况,结果亡国败家,我们要明白德才的先后。

今天我们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牢记古训,德育为先。就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才能做真事,才能做善事。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锤炼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为重,学好本领,奉献祖国。

言必信,行必果

商鞅在秦变法,恐民不信变法的命令,没有立即公布。“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前359)。

秦国商鞅要变法,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柱子,布告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金10两。老百姓观望着不相信。于是,又布告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赏金50两。有胆大的人把它搬走了,真的获得了50两的赏金。商鞅看到,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变法才开始公布实行。

司马光评论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无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2]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诚信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历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如“季子挂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人处世待人的人生哲学,现代社会在改革大潮中更需要诚信。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许多举措,如高校自主招生等都难以实行,与社会缺乏诚信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最迫切的内容。社会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稳定、团结、和谐、发展。

重人才,輕珍宝

建设治理一个国家,是财物重要,还是人才重要?齐威王和魏惠王的对话说明了这个问题。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四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加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3]

齐威王和魏惠王会见。魏惠王问齐威王,齐国有珍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奇怪地说,我们魏国虽小,还有直径一寸的珍珠十枚,可以照亮十二乘车辆。齐国是大国,难道就没有宝?齐威王说,我认为的珍宝与你不同,我有四位大臣,各守其职,可以照观千里,哪只是十二乘啊!

古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光有珍宝,没有人才,别说珍宝,就连国家都保不住。因此,历代贤明的君主都重视人才,而培养人才要靠教育。正如《学记》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今天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靠人才。特别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物质建设比较容易,精神建设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爱之深,谋之远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那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爱?《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值得做父母的思考。

秦国讨伐赵国,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要求赵国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太后舍不得,想让燕后代替,而且不许大臣有什么反对意见。老臣太师触龙去见太后,从家常起居聊起,然后说道:自己年老体弱,在未死之前把15岁的儿子托付给王室做个卫士吧,于是就有了一段对话。

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年乎?”触龙曰:“甚于妇人。”“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问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就说:“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然后说道:“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太后听了他的话觉得有理,于是备了车马送长安君质于齐。[4]

对话中,太后惊奇地问触龙,难道男子汉大丈夫也爱自己的孩子吗?触龙说,比妇人更爱。并且问太后,你认为燕后比长安君更贤明吗?太后说,不,远不如长安君。触龙因此就说,什么才叫爱呢?爱子就要为他做长远的计谋。如果一个位重的人养尊处优,拥有贵重的器物,太后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而无功于国家,将来国家遇到危害,他何以能担当得起拯救赵国的重任呢?太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备好车辆送长安君到齐国。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家长是不是很有启发意义呢?特别是官家、富家子弟,父母真正的热爱,是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计谋,让他们去锻炼,使他们勇于担当。我们常听说,英国伊顿公学、曼彻斯特公学都是贵族子弟学校,但那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要經过艰苦的训练。就连英国的王子都要当兵,锤炼品格。但我们今天的家长似乎只关心孩子的知识学习,既不重视他们体魄的锻炼,更不重视品格的锤炼,他们将来怎么能担负建设现代化的重任,值得家长三思!

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资治通鉴》第五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摘录如下:

平原君欲封鲁连,使者三返,终不肯受。又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也。”[5]

赵国平原君为什么要赏鲁连,这里没有说明,历史学家一定有考证,恕我无知。但这段话使我很感慨。鲁连一定是对赵国有功,为平原君出了力,因此平原君要封他,但三次退回不受。平原君要赏千金为他作寿,他又不受。并且说,为国为人排难解困是一个知识分子最珍贵的品质,如果收受施赏,就变成了商贾买卖。这反映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骨气,做了善事,不求回报。我看到今天社会上有许多见义勇为者,做完善事,无声无息地离开,真是佩服。但是现在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一些有知识有专业的人,无利不干,少数教师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而是进行有偿补课,把教育事业变成商业买卖。相比鲁连来,是不是有损知识分子的称号?

把什么留给子孙?

汉宣帝太傅疏广、少傅疏受辞官归乡里,日令其家卖金共具,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或劝广以其金为子孙颇立产业者,广曰:“吾岂老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盖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恶。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求乐与乡党、宗族共饗共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6]

这个故事也非常有教育意义。我们要把什么留给子孙呢?疏广、疏受父子为我们做出榜样。他们两人是汉昭帝、宣帝的大臣,辞官回乡以后,与民同乐。人家劝他为子孙置些产业,可以让子孙享受,他却说现有的旧屋薄田,只要子孙勤劳,足可以维持生活,与普通百姓相同。如果置了产业,反而会使子孙懒惰堕落,因此他说:“贤明的人财产多了,会削弱他的志气;愚蠢的人财产多了,会增加他的过错。我不能教育子孙,但也不能使他们增加过错,甚至做坏事。我和乡亲友朋共享余年,不是很快乐吗?”希望我们现在贤明的人都有这种心态。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14.

[2][3]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48,50.

[4][5]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163-164,183.

[6]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833.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zgjssjh@126.com

猜你喜欢

齐威王资治通鉴太后
田忌赛马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嗜好可以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