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创业的“婆姨汉”
——记陕西甘泉婆姨汉豆业创始人张鹏翔、张桂红夫妇

2018-06-02王世明

商业文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婆姨甘泉夫妇俩

文/本刊记者 王世明

夫妻,在陕北民间俗称“婆姨汉”。2015年2月13日,曾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也入乡随俗地用陕北方言向延安梁家河村的乡亲们介绍妻子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近年来,一首爆红的陕北民歌《陕北的婆姨陕北的汉》,更是将“婆姨汉”演绎成了陕北儿女夫唱妇随、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代名词。

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就有这么一对“婆姨汉”——20多年前,他们二人从投资200多元练地摊的小商贩起家,逐年发展壮大,先后创办了飞翔连锁超市、飞翔商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被乡亲们誉为“比翼齐飞的企业家”。2015年迄今,他们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夫妻俩的头像剪影注册商标,研发制作系列精品豆制品,打造出了享誉一方的豆制品品牌“婆姨汉”。

这对“婆姨汉”,就是陕西甘泉婆姨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婆姨汉豆业”)创始人张鹏翔、张桂红夫妇。

梦想,从飞翔超市起飞

张鹏翔和妻子张桂红生于甘泉长于甘泉,对这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感情。1976年出生的张鹏翔比妻子大一岁,他是个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男人,当年,模样俊美的张桂红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

创业的火花总是在幸福和梦想中绽放。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婚不久的张鹏翔、张桂红夫妇不甘于贫穷,拿出家里仅有的200元钱,在街头摆起了蔬菜水果摊,顶酷暑、冒严寒,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由于夫妇俩勤劳朴实、心心相印,思路敏捷、敢于拼搏,几年下来,便积累了大量的经商经验,为他们开启更广阔的商业之路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流商归摊,坐商归店。有了钱后,张鹏翔、张桂红夫妇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商铺。时值2001年,恰逢甘泉县举办第一期下岗职工营销理财培训。在妻子的支持下,张鹏翔报名参加了学习。这次学习,让张鹏翔夫妇脑路大开,对商业经营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通过系统的营销理财学习和大量的市场调研,张鹏翔夫妇决定,在甘泉创立飞翔连锁超市。说干就干,夫妇俩先后在甘泉县下寺湾镇、志丹县旦八镇设立了飞翔连锁超市。由于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到2003年,飞翔超市连锁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蒸蒸日上。超市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先后解决了甘泉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赢得了政府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县领导在飞翔超市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张鹏翔、张桂红夫妇在甘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振翅,让飞翔更有高度

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初涉商海的张鹏翔、张桂红夫妇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多年的商海驰骋,丰满了他们搏击的羽翼,练就了腾飞的翅膀。200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张鹏翔、张桂红夫妇开始认识到,作为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必须勇于担当,肩负起民营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面对激情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决定,振翅市场经济的万里晴空,让飞翔更有高度。

张鹏翔、张桂红夫妇把“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民生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在企业提质升级上下功夫。为此,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他们投入巨资,改造企业发展硬件,在当地商超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物流自行配送,立足科学发展的高度,建立了功能完备、管理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凭借热情、诚实的经营理念和努力进取、务实创新的拼搏精神,确立了飞翔连锁超市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事业在振翅高飞中逐步迈上新阶,张鹏翔、张桂红夫妇乘胜进取,不断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2010年,他们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成立飞翔商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榆神锦界经济开发区繁华商业地段创建了总经营面积28000多平米,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四层楼的飞翔商业中心。

飞翔商业中心成立后,张鹏翔、张桂红夫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秉承热情诚实的经营理念,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开放自助的购物方式,热情周到的贴心服务,舒适良好的购物环境,货真价实的优质商品,赢得了广大百姓的青睐与信任,飞翔商业中心成为当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典范,张鹏翔、张桂红夫妇被县里评为“优秀企业家”和“创业先锋”。

从当年的飞翔超市,到后期的飞翔商业中心,张鹏翔、张桂红夫妇不但获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逐渐在经营中意识到了商业品牌的重要性。如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研发、经营一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可以完全驾驭的产品品牌和商业品牌,成为夫妇俩深藏内心已久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一次次深入市场调研论证,为新一轮创业积蓄力量。

转型,打造“婆姨汉”品牌

时间进入到2015年,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升温,不少大型聚居区附近更是商超密布,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张鹏翔、张桂红夫妇清醒地认识到,如今各地商超饱和,同质化竞争越演越烈,与其在市场拼杀中寻求喘息,不如果断转型、另辟蹊径,研发生产自己的产品,打造一个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当时,恰逢甘泉工业园区大张旗鼓地对外招商引资,夫妇俩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在甘泉县工业园区开始新一轮创业,研发推出地方特产——系列“婆姨汉”豆制品。

甘泉豆制品加工历史久远,渊源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享誉一方。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甘泉人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美水和双青豆资源,利用传统工艺加工豆腐干,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使甘泉豆腐干成为甘泉的一张名片,成为宾馆、酒店、家宴以及亲友间馈赠的佳品。2007年,甘泉豆腐干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0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甘泉豆腐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泉“婆姨汉”系列豆制品的研发和推出,必将使甘泉豆制品古老的制作技艺发扬光大、绽放异彩。

2015年10月19日,由张鹏翔、张桂红夫妇领航的甘泉婆姨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商标为“婆姨汉”,商标图案为夫妇俩生动形象的头像剪影。

为什么叫“婆姨汉”?用张鹏翔的话说,“‘婆姨汉’虽然是方言俗语,但却是陕北人共有的文化品牌。甘泉水好豆好,做出的豆腐更是远近闻名。我们用传统工艺和秘制配方开发“婆姨汉”系列豆制品,就是要打造甘泉人自己的品牌!”

厂区规划初期,为了使基础建设更深地融入陕北特色文化,张鹏翔、张桂红夫妇跑遍了陕北所有的特产生产厂区和旅游景区,大量地征询了地方专家及土生土长的陕北老前辈的意见。经过和各级领导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建设方案,最终确立了具有鲜明陕北特色的婆姨汉豆业整体布局、生产厂房和办公生活区规划方案。

厂区开建后,张鹏翔、张桂红夫妇亲临工地督建,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勤俭兴业,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两年的建设期,夫妇俩每天都在奔波,不是蹲在厂区监督施工,就是行走在采购的路上。多年的商海拼搏,使张桂红烙下了许多疾病,加之长时间在外奔波食宿没有规律,她好几次昏倒在路上。这期间,客商的刁难,工期的延误,老人的心痛,孩子的抱怨,更是让他们无奈。尽管这样,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夫妇俩顶着无数的压力,心心相印,互相支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完成了建设任务,在甘泉工业园区亮出了“婆姨汉”的企业招牌。

2018年1月14日,甘泉婆姨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典礼暨新品发布会在甘泉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开业典礼上,当张鹏翔、张桂红夫妇向出席开业典礼的各级领导和商界友人介绍他们从投资200元的地摊小商贩起家,到如今创办婆姨汉豆业的艰辛历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无疑是送给这对陕北“婆姨汉”的最高奖赏。

“婆姨汉”系列豆制品注重品牌的整体包装,深入挖掘陕北特色文化,采用陕北剪纸及原生态的版画设计包装图案,不仅产品口味独特,而且在包装上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1月14日开业典礼现场,麻辣、香辣、孜然、五香、原味豆腐干、老豆腐等“婆姨汉”牌豆腐干和“婆姨汉”牌老豆腐系列豆制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和味蕾,大家争相品尝,连连称赞。

在延安市甘泉县采访,张鹏翔告诉记者,婆姨汉豆业占地面积15045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建有2条自动化豆腐干和鲜豆腐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吨,创造就业岗位120个。“婆姨汉”品牌系列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每天来公司销售展厅试吃和购买的群众络绎不绝,产品在延安各县上市后更是好评如潮。

但张鹏翔、张桂红夫妇心里清楚,对“婆姨汉”来说,这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作为一个地方品牌,它的发展使命已经超越了夫妇俩的个人事业,而是牵动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婆姨汉’的市场版图不单单是甘泉和延安,而是全中国。”采访中,张鹏翔的妻子张桂红动情地对记者说,“‘婆姨汉’承载着厚重的陕北文化,是革命老区的一个地方品牌和文化符号。我们要把‘婆姨汉’系列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革命老区人的这份情!”

在张鹏翔、张桂红夫妇的事业蓝图里,“婆姨汉”的市场版图不单单是甘泉和延安,而是全中国。 本刊记者 于雪晶 摄

如今,在延安市甘泉县,“婆姨汉”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新品牌。在三天的“革命老区甘泉行”采访调研中,我们餐桌上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婆姨汉”。在离开甘泉的告别宴上,一位当地朋友为我们深情地唱起了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陕北民歌《陕北的婆姨陕北的汉》:“男人自有包天胆,女人天生巧手手,大爱大美大气度,喜怒哀乐信天游……男有闯王举义旗,女有兰花花盖九州,陕北的山陕北的沟,好婆姨好汉就出在这沟里头……”

这首歌,不正是张鹏翔夫妇夫唱妇随、扎根家乡、携手创业、勇于担当的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猜你喜欢

婆姨甘泉夫妇俩
支部联建润“甘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走近岭南大儒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等候秋天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
下一站:美洲
互不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