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蜡染技术在工艺品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8-06-01薛艳丽李梦春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蜡染扎染工艺品

肖 潇 薛艳丽 李梦春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404100)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目的

扎染与蜡染在我国西南少数名族地区应用广泛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与夹染一起被称为“三缬”。据史书记载,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妇女身着扎染的服饰,到了隋唐后,扎染技术得到极力发展,染料品种增加,技术更娴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扎染技术。目前,我国的扎染制品主要在云南大理的周城村,传统扎染工艺在此地保存的较为完善。蜡染技术最早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简单易学,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现今,蜡染制品主要在贵州安顺地区,石头寨的蜡染最为出名,全寨成年妇女80%的都会蜡染,并且家里都设有染缸,制作出的蜡染以古朴、典雅著称。传统扎蜡染技术在我国虽然有久远的历史,在传承方面虽然有一些成就,但并未突破传统,创新设计的作品太少,扎蜡染的精髓发掘与应用较少,日渐面临着衰落的境。相反,在唐朝时期,扎蜡染技术被传到日本,在工艺传承和发展上得到了极大的突,近几年扎蜡染制品颇受欢迎,很多国外的艺术工作者去日本进修学校,并且创造出很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扎蜡染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扎蜡染技术,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目前,工艺品主要是指手工艺品,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有艺术价值的产品,是体现制作者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因此,本文通过扎染和蜡染两种传统手工印染方式的研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扎染和蜡染在工艺品中的设计应用,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都是有利的。二是我国的工艺品主要是应用在室内装饰中,很多产品来自于国外,国内自主设计的工艺品很少。而近年常见扎染和蜡染的桌布、抱枕、地毯、壁挂等产品,这些产品也仅限于民族风情街、旅游地方的装饰,并没有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中,通过此研究,对其在工艺品中独特魅力能真正被大众享有。

2.研究范围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范围:1.我国扎蜡染的传统工艺;2.扎蜡染工艺品在室内软装中的应用分析,列举近2年的2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调研考察,笔者在2017年12月分别到云南大理周城村和贵州安顺石头寨进行为期1个月的扎蜡染考察,对扎蜡染的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此研究打好基础;2.针对当代人审美特点对扎蜡染工艺品中所应用的材料、图案、色彩进行分析,例如扎染蜡灯具、地毯、桌旗等制品在室内软装中的搭配原则进行分析。3.功能性分析,扎蜡染制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摆,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起到弥补空间缺陷,主题风格的引导,营造环境氛围的作用。通过前期对扎蜡染工艺特点、生存现状等方面调查分析后,研究在扎蜡染在工艺品中的设计应用。

二、传统扎染

1.传统扎染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手工印染艺术始于秦汉,在汉代主要是侵染、套染、媒染的染色技艺,春秋战国时期的凸版印花技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印花彩纱和金银色印花纱,体现了凸版印花和彩绘技术的完美结合。秦汉时期出现了镂空版及染缬技术,兴于魏晋南北朝。,唐代达到鼎盛,这时期的主要的印染工艺是夹缬、蜡缬、绞缬、拓印、碱印。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元代结合了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工艺,明清时期出现了染布行会,到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

扎染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国外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老的纺织大国印度是棉花种植的发源地,传统印染工艺有手绘、雕版印、蜡染、扎染等,最有特色的要属纱线扎染工艺,在印度称为伊卡特绑染(IKAT)结合纹样,先扎染经、纬纱线后织造,纱线扎染工艺结合丝或棉与丰富的天然的植物和胭脂虫等动物染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寓意和象征性图案样式。日本的染缬工艺、鹿胎缬、云绞、入目绞、三蒲绞、串扎、叠扎不同特征的扎染技法,还创造出蝴蝶纹、梅花纹、海棠纹、菊花纹、古钱纹、圆点纹等。日本近代的印染以型染、扎染、筒引为主。南非以马达加斯加的双色扎经染为特色,纹样有抽象的格纹和曲线。北非有摩洛哥的扎染,捆扎圆圈形纹样用来制作妇女头巾和腰带,色彩有红、黄、赭石¬-等色调。摩洛哥彩色扎染羊毛妇女头巾,纹样细腻自然,结合刺绣工艺更具特色。尼日利亚、塞拉利昂、马里等地的彩色扎染工艺则十分丰富,尼日利亚和马里出产用木模印制蜂蜡,以防染的套色蜡染制作民族服装。尼日利亚西南部的约鲁巴人擅长制作靛蓝染、手工缝扎、折叠等扎染衣料,象牙海岸的扎染则在植物染黄的色底面料上缝扎,染红、黑圆形纹样。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还生产扎经染的条纹面料。

2.扎染的民族特色及特点

近些年来大理已经将白族扎染作为重点旅游产品来开发,大理周城扎染以家庭作坊为主,扎染也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大理白族扎染多采用民间图案,多取材于动物、植物的形象和历代王公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常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仓山彩云、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或洱海浪花、表现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彝族扎染继承并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做工精,花纹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其中扎花尤其精巧布依族扎染纹样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多以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多以抽象化的自然物。黎族扎染在经线上扎线后即染色,最后织上各种彩色纱线的伟,即先染后织。其工艺与其他民族先织后扎染相比,图案更加严谨,色彩富于变化,自然的无层次色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传统手工扎染需要十六道工序,手工绘图-描图到塑料布-制版打孔-印刷-手工扎花-褪色、去浆-漂白-染色-漂洗-晒干(氧化)-拆线-漂洗-晾干-碾平。扎染技艺作品染色我们通常分为单色染和多色染两种。单色扎染是将扎好的织物(多为浅白地织物)放在水中浸泡一刻钟至半个小时,取出挤去多余水份,在湿态状况下投入单一色相中,深色染液浸染或者煮染,所得到的是浅白色深地花纹,清新雅致。多色扎染是在单色扎染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次以上的套然。由于受工艺所限,染色时间不易过长,套色不易过多,多色扎染由于色彩交错运化变化微妙两三种颜色可以套染出多种色彩。

三、传统蜡染

1.传统蜡染技艺起源和发展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传统民间的手工印染技艺的代表之一。所谓蜡染就是用融化的蜡在坯布绘出图案,待蜡水固化后将面料进行浸泡染色,最后再用沸水煮制以去除蜡即成。现在。蜡染技艺在我国主要流传运用于西南云贵地区,其中贵州安顺地区的影响最广。通过对这一地区蜡染工艺及作品的实地考察和探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蜡染技艺及其特点

虽然蜡染作品的图案和效果各个民族地区的风格各异,但蜡染的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却是大致相同的。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蜡染技艺的探讨发现蜡染最大的工艺特点是:以蜡防染,同时在染色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揉戳或加入了松香等材料产生了龟裂,染料渗入裂纹中,使纹样产生了特殊的纹路,我们称之为“冰裂纹”,这也是蜡染的独有的标志和风格特色。 蜡染技艺作品染色我们通常分为单色染和多色染两种。单色染:是我国传统的染色工艺,以靛蓝液体为染料的单色浸染染色工艺,作品效果呈白蓝相间的色彩效果。原因:一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靛蓝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取材简单易得,同时适合大规模栽培种植。二是:靛蓝属于低温型染料,在普通冷水中便可进行染色,而其他颜色的植物染料需要在高温热水中染色且容易掉色,而且蜡在高温中融化起不到防色作用。因此在科技不发达和其他颜色不易提取的古代靛蓝成为蜡染染料的首选。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多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保留蓝白为主色的蜡染技术的原因之一。

3.扎蜡染制品要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实用性是指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的需求。现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选择商品时即希望有实用价值也希望美观大方,更倾向具有实用性的物件,例如:家居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蜡染桌布(图1)。因此我们在工艺品设计中采用扎蜡染技艺时首先要以功能为第一原则,是必备的功能。不能因为突出扎蜡染技艺而舍去工艺品应有的功能。而它们艺术性本身就体现在其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及独特风格的装饰美上(图2)。同时中国传统众多的扎蜡染纹样和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美可以和不同的时尚元素结合碰创出更新的设计。

图1 蜡染家居品

图2 扎染工艺品

四、事例分析

案例分析对象是优秀的发展良好的品牌,都是扎蜡染工艺的设计运用,主要以家居品为主。选这两个案例的原因是,品牌即保留了传统的扎蜡染工艺,同时也让民族风充满了国际时尚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中式古典风格的设计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设计风格,它首先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深度和设计功底密不可分,它需要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积累和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敏感,将二者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扎染事例选定:品牌shibori本案例是以澳大利亚的扎染品牌 shibori,追求的是精神享受的一个家居品牌。在房间里扎染的窗帘,房间内的各种摆设都呈现出返璞归真,宗白笔墨的地毯配合白色的电脑桌清爽又写意,应用形式、原则、颜色搭配、氛围烘托,在房间里扎染的窗帘,房间内的各种摆设都呈现出返璞归真,宗白笔墨的地毯配合白色的电脑桌清爽又写意扎染的水墨效果的家居产品,的产品都是极致化的个性表现,大胆的造型,赋予了每一件产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力。蜡染事例选定:品牌本案例是以本土品牌的蜡染品牌卓也蓝染,以现代的图案手法来诠释民族蓝靛的韵味,简约而不简单,追求质朴的手工风格。抱枕采用了传统的图案变形,即大气又保留了民族气息,色彩上采用了最传统的蓝白配色,突出品牌的特色。简约的欧式餐桌配以传统花纹桌布,即时尚又突出特色心意,不局限在传统的形式中,喜欢手工制作的家具,同时创新的设计让我们对其产品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喜爱。

图3

图4

图5

五、结语

扎蜡染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还是集图案、色彩、造型、寓意为一体艺术作品,现今,扎蜡染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年轻一代不愿意继承这技艺,大理周城村扎染从以前的300家,已经衰减到现在十几家,贵州安顺蜡染也有同样的情况,这些日益出现的问题足以说明传统扎蜡染技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难以生存,如果我们不寻找新方式和思路来开发扎蜡染制品使其延续,那么在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很难看到我国的扎蜡染制品。

现今扎蜡染设计风格融入进工艺品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在国内外的艺术相互融合频繁,我国的扎蜡染也受到了国内外设计师的亲睐,设计师们将传统的扎蜡染结合不同的形式、材料等应用于现代家装之中,突破了一些传统的束缚,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才能使其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更好的对接和转型。

猜你喜欢

蜡染扎染工艺品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两块木头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马丽蜡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