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毅探索没有边界的课堂

2018-06-01

北京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毅建言雏鹰

文 本刊记者 徐 飞

回看十年的委员历程,张毅已数不清为履职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写了多少字、说了多少话……她深知,协商民主让学生关注生活、科学建言、担当责任!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政协履职建言强烈的责任感和情怀。

在基础教育创新实践的舞台上,她是一位有31年教龄、21年一线教学经历的数学特级教师,一位引领中小学校开展创新实践的探路者。在市政协履职的道路上,她是一名有10年资历的“老兵”,她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双责并重,齐头推进,为学生成长搭建、拓展平台,培养他们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让委员履职根扎得深、脚踩得稳、事抓得准、建议提得实。她就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毅。

让学习成为兴趣

三尺讲台是她事业的起点,投身教育30余年,张毅将学生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作为北京五中的一名数学特级教师,在二十余年立足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验探究的数学课堂中。从“存款中的数学”“纳税也有学问”“打折实惠知多少”等学生身边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发现数学的用处。

有位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听了张毅关于《疑中生趣,数学好玩》为主题的报告说:“张毅老师讲数学有趣,几何充满幻想,奥运会的鸟巢、多米诺骨牌中无不充斥着数学。从简单的题型,过渡到高考题型的演变是这样的简单。”他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并逐渐着了魔。

作为班主任,她做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学生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她就是坐在他们身边点拨鼓励的同伴与引领者;学生们走上讲台讲述对问题的思考,她就是坐在讲台下最认真最忠实的听众。她像朋友那样关心着学生的成长,靠自己的爱心、教育的智慧、教学的艺术激活学生,使其不断跨越障碍,为终身发展奠基。

基于自身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她把对教育、对课程、对学生成长的理解融入培养机制的创新构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是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人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过程;课程不是书本中毫无生命迹象的知识,而是基于学生生活的生动、真实的探究历程;学生在参与、体验、熏陶、感悟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成长。”

创新人才稀缺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对的严峻现实,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北京市2008年3月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着力探索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张毅成为了该项探索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负责人。

面临当时“研究性学习”有课表、有课时、有学分,但无课本、无资源、无模式的现状,如何进行探索?“虽然换了岗位,但是工作中有不少一线教学的基础和影子。“张毅尝试着把一线教学的经验、模式、资源都拿过来,设计了“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让学生们在课外实践中,与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走进实验室,在科学家和学者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资源的探索,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激发了学生兴趣,推进了教育改革创新。

在“雏鹰建言”现场和“小雏鹰们”在一起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翱翔计划”直接培养了2000余名翱翔学员,同时对学员周围的一大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第三方社会机构对翱翔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翱翔计划”所做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89.0%的学员愿意献身科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95.4%的学员初步掌握了科研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张毅表示,回过头来看,在助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凝聚了一群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教育、科技、心理等领域专家,使一批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直接受益,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结合本职创新履职

张毅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并重,通过工作增强履职效果,通过履职拓展工作空间。在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雏鹰计划”、“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的过程中,张毅力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外聘专家,以评审的方式参与并逐步深度加入到培养实践中来,推动了工作开展。

为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身边生活,学会逐步科学地表达自己的主张,2010年,她策划并发起了“雏鹰建言行动”。以开展建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调查和研究,尝试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该行动很快得到了全市中小学师生的积极响应,并于2012年被纳入市教委、市财政联合下发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成为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模式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8年来,全市各区400余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10万余名学生通过“雏鹰建言行动”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建筑材料与低碳生活”“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保护水资源、珍惜身边水”等20多个主题提交了50800条建言。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儿童通过文本、图形、实物等不同形式,参与了“模拟提案”活动。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教育界的从业者高度关注“雏鹰建言行动”,在推动、指导过程中,还将学生的优秀建言作为建议、提案的素材带上北京市两会乃至全国两会。8年来,47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包括30位院士)点评、指导学生建言,有5160条成为“模拟提案”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曾先后三次将“汽车应配备急救包”“公共场所提供洗手液和消毒液”“中小学生口清卫生教育”提案先后带上政协全会。今年1月的北京两会上,176项大中小学生的模拟提案得到专家指导,以此为素材形成的18项提案被正式提交并已立案,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以学生“模拟提案”为素材形成的3项提案、1项建议被正式提交。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的理论。”多年来,有近百名优秀建言学生走进市政协,观摩政协全会、提案办理协商会、常委会、协商恳谈会等,在真实的协商民主现场,学习感悟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曾经,‘政协’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书本上的词语,当我们真正走进会场参与其中,才意识到‘政协’‘提案’‘委员’‘协商’‘民主’等一系列词语原来都是这样的鲜活灵动,都带着温度。”让走进市政协全会的朱思邈同学感触最强烈的,是亲身参与让她对抽象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加具体直接的触摸和认识,进一步增加了中学生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张毅看来,有效的教育供给就是要为学生配置更加丰富的资源,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创设更加多元的成长空间。“‘雏鹰建言’‘模拟政协’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让中小学生在协商、民主的宽松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体验建言献策,培养他们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张毅说。

张毅带领学生观摩北京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

张毅(左一)与香港学生领队共同为京港学生共创项目——“架起心桥”的获奖团队颁发证书

画出京港少年同心圆

在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中,张毅尝试打破教师教育的边界、教学的边界,打破学生惯性的成长空间,搭建探究平台,让创新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创新化。通过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她为京港两地青少年搭建桥梁,为两地的“小创客”们画出最美同心圆。

2016年,张毅配合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接待来自香港、澳门的百余名有体育、文艺特长的中小学生,以“科学探秘”奥林匹克的创新体验,推动了《中华文化巡典》活动的成功举办。同年8月,带着腰伤、坐着轮椅的张毅带领来自北京翱翔培养基地、课程基地、雏鹰基地的骨干教师及25名优秀“小创客”代表赴港进行科技交流。培育的“小创客”们携带他们的创新作品,佩戴着自主设计的营徽欣然前往。这一探索实现了培养理念的碰撞,培养实践的交融。通过混合分组、项目合作、整体评价等一系列“凝聚”措施,让学生们在短短5天的同吃、同行、同玩中实现共创,在研讨中交流思想,在探究中共筑友情,在合作中真诚凝结。

“在活动策划期间,我们就在努力寻找能长久凝聚京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共同点,关注他们成长的需求和愿望。因为,只有找到京港青少年之间最大的成长‘公约数’,才能最大限度地聚起京港青少年代表的心,激发他们的心智,融进他们之间的感情,画出最大‘同心圆’。”

创新交流在港生中极大地增强了对北京的了解,深化了对祖国的认同,促使了此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每年京港学生之间的“走动”交往成为常态。2017年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办的京港交流营又让香港近40名“小创客”代表来到首都北京,张毅带领团队组织“科学探案”“月球基地”“迷宫穿越”等创新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高效地把京港学生凝聚在一起,激发出创新的智慧,取得丰硕的成果,让“京港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营”成为推动创新、发挥政协统战平台作用的新品牌。张毅说,不论是观看天安门升旗时的热泪盈眶,闭营仪式上自发而歌的《朋友》引起的共鸣;还是在离别时,车上车下彼此拥抱中的依依不舍,都让我们看到京港青少年之间深厚的情谊。

回看十年的委员历程,张毅已数不清为履职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写了多少字、说了多少话……她深知,协商民主让学生关注生活、科学建言、担当责任!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政协履职建言强烈的责任感和情怀。

猜你喜欢

张毅建言雏鹰
领导权力和地位对下属建言的影响——心理安全感的作用*
人际视角下员工建言的理论机制
读懂“建言资政”与“建言咨政”
《秋水共长天一色》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雏鹰的重要一天
宫“保”鸡丁
树枝和雏鹰
如何让员工多建言
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