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壶姥爷

2018-05-31王泽臣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3期
关键词:卫生室箩筐乡亲

王泽臣

姥爷一生经历丰富,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姥爷出生时,建国没几年,正好赶上60年代那场要命的自然灾害。姥爷那时不到10岁,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后来灾害过去了,日子有所好转,姥爷有机会进了学堂。听老人们说,我姥爷上学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秀才”,文章写得好着哩。如果赶上现在的好形势定能上个好大学,可是时运不济,姥爷成分不好,失去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不过,老天有眼,姥爷虽没能离开家乡到城里上大学,却因一位下乡知青的到来,改变了命运。

这位知青姓米,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穿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不爱说话。来的时候随身带的行李除了一包衣服,就是一箱书,他住到了我姥爷家。姓米的知青是来送医下乡的,他带的书大多和医学有关,姥爷白天下地,晚上在卫生室跟米大夫学医学知识,尽管累了一天,但姥爷学得特别认真,春去秋来,麦田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晃5年过去了,渐渐地姥爷也成了懂医的人。文革结束了,知青走了,留下了一箱书和一间空荡荡的卫生室。村里不能没有医生,姥爷凭着几年的学习,顺理成章地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自此,寒来暑往,姥爺一身中山装,外罩白大褂,背着小药箱,行走在十里八乡,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姥爷干了多年医生,自然有一些故事。有一年一个清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一对陌生夫妇将一个箩筐匆匆放到姥爷家门口,便离去了。习惯早出下地的姥爷一开门看到了门口的箩筐,打开一看,里边躺着一个浑身发紫奄奄一息的婴儿,姥爷急忙将婴儿带到了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一下子热闹起来,来了好多好事的乡亲,姥爷说“这孩子烧得厉害,但能救活”,姥爷悉心照料了三日,婴儿烧退了。从此以后,这孩子便成了村卫生室的孩子,乡亲轮流照顾,最后婴儿考上大学离开村子成了一名城里医生,实现了姥爷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

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村里,公社撤了,姥爷便将卫生室买了下来自己经营,他有自己的原则,拿不起钱,照样看病,姥爷常说谁家还没有困难的时候,命最重要!姥爷虽没有进过正规的医学院,但是经验丰富,尤其是中医,如针灸、按摩等。姥爷一边种地一边经营门诊,日子好了起来。

姥爷有一个癖好,就是喝点小酒,不管下地干活前还是劳累一天的晚上,总要喝点解解乏,每天小酌一杯已成习惯。家中来客更是拿出藏酒豪谈畅饮,从日挂高空到月上柳梢头,聊到天南地北!

有着40年从医经验的姥爷老了,本可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然而,只要乡亲一声召唤,他就不顾风雨,欣然前往,用姥爷的话来讲“人命重于千金,为医者,当悬壶济世,普度众生”。将近七旬的姥爷,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游走在他的江湖中!

猜你喜欢

卫生室箩筐乡亲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冒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路遇乡亲
老来心事
点赞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大礼难还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出台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