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毛帕厉 对不同虫龄韭蛆的捕食选择性

2018-05-31宋清斌赵文路王湘峻范广华

蔬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韭蛆小室猎物

韩 冰,韩 双,马 燕,宋清斌,赵文路,王湘峻,范广华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15)

韭蛆,学名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该虫主要以幼虫在春、秋2季为害韭菜的叶鞘、幼茎和幼芽,受害后植株叶片发黄,并引发腐烂;夏季害虫向下活动,钻蛀入鳞茎,危害严重时可致鳞茎腐烂,造成整墩韭菜死亡[1-2]。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是蜱螨亚纲(Acari)、厉螨科(Laelapidae)的一种捕食性螨类,在自然界中,主要生活在土壤表面和腐殖层。国外一些学者研究了不同猎物对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该捕食螨可以捕食刺足根螨、腐食酪螨、跳虫、双翅目害虫的幼虫等猎物并完成生活史[3-5]。JESS和KILPATRICK[6]利用剑毛帕厉螨防治厉眼蕈蚊的试验中蕈蚊数量减少了87%。但是关于剑毛帕厉螨对迟眼蕈蚊的捕食作用尚无相关报道。

试验通过观察剑毛帕厉螨对迟眼蕈蚊的捕食功能,探索其对猎物的捕食量和各虫态的喜好性,为下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虫源

剑毛帕厉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提供,试验全部采用成螨。

韭菜迟眼蕈蚊:试验室饲养的不同虫态迟眼蕈蚊(1龄幼虫、2龄幼虫、卵和蛹)。

1.1.2 捕食试验小室

准备30 mm×20 mm×3 mm塑料板(中间打一直径为10 mm的圆孔)及25 mm×20 mm×1.5 mm玻璃片若干,将滤纸剪成30 mm×30 mm大小。制作小室从下往上依次对齐放置玻璃片、滤纸、打孔塑料板、玻璃片,两端用大小合适的燕尾夹固定好,这样,塑料板圆孔即形成一个直径10 mm,高3 mm的小室。其中滤纸的上缘与塑料板齐平,下缘露出以便吸水保持小室湿度。

1.2 试验方法

1.2.1 剑毛帕厉螨对1龄韭蛆捕食行为观察

在捕食试验小室中接入10头韭蛆1龄幼虫和1头饥饿24 h的剑毛帕厉螨成虫,培养小室放置于保湿盒中,将保湿盒放在可录像显微镜下,连续录制24 h,观察剑毛帕厉螨对幼虫的捕食习性,重复5次。拍摄在空调控制的25 ℃室温条件下进行。

1.2.2 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韭蛆的捕食选择性

将韭蛆的卵10粒和1龄幼虫10头,用毛笔轻轻挑入小室,接入1头饥饿24 h的剑毛帕厉螨成螨。把吸满水的海绵放入保鲜盒中,将接入韭蛆和螨的小室置于海绵上,放入温度25 ℃、相对湿度85%的培养箱中,24 h后观察两种虫态的数量,重复10次。用相同的方法测试剑毛帕厉螨对卵和1龄幼虫、卵和2龄幼虫、卵和蛹、1龄幼虫和2龄幼虫、1龄幼虫和蛹、2龄幼虫和蛹的选择性。

1.2.3 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韭蛆在24 h内的捕食量

试验在捕食试验小室中进行,小室内分别放入韭蛆卵、1龄和2龄幼虫,设置梯度为1、3、5、10、15、20头/小室,每个小室放入1头饥饿24 h的剑毛帕厉螨成螨,同时每个梯度都设置只放对应虫态的韭蛆作对照,小室放在温度25 ℃、85%RH的培养箱中,24 h后观察捕食韭蛆数量,每个处理重复10次。

1.3 数据处理

根据多种猎物共存时捕食者对不同猎物的喜好性指数Ci值来判定天敌对猎物的喜好性,公式为

式中Qi为捕食者对第i种猎物的捕食比例,Fi为第i种猎物的比例,Ci为捕食者对第i种猎物的喜好性。Ci=0表示捕食者对第i种猎物没有喜好性;0<Ci<1表示捕食者对第i种猎物有正喜好性;-1<Ci<0表示捕食者对第i种猎物有负喜好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剑毛帕厉螨对1龄韭蛆捕食行为观察

剑毛帕厉螨被放入小室后,首先是对周围环境进行试探,通常是绕着小室内壁,或者小室底部滤纸和上方玻璃片来回快速爬行。待熟悉环境后,放慢爬行速度,在小室内搜寻食物。当触碰到韭蛆幼虫时,用前部螯肢钳住韭蛆,一伸一缩协助口器吸食韭蛆幼虫的体液,韭蛆身体会慢慢缩小,直到只剩下黑色头部和身体外皮。

2.2 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韭蛆的捕食选择性

比较剑毛帕厉螨对韭蛆卵、1龄幼虫、2龄幼虫和蛹的喜好性指数(表1),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对韭蛆1龄幼虫喜好性最大,在各个虫态组合中,当有1龄幼虫存在时,对1龄幼虫捕食均较多,对其他虫态都表现出负喜好性;当卵和2龄幼虫或者蛹组合时,对卵都表现出正喜好性,对2龄幼虫捕食少,对蛹不捕食;当2龄幼虫和蛹存在时,对2龄幼虫表现正喜好性,对蛹不捕食。因此,整个试验未发现剑毛帕厉螨捕食韭蛆蛹的现象,而对其他3种虫态都有取食,捕食喜好性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蛹。

表1 剑毛帕厉螨对韭蛆各虫态的喜好性指数

2.3 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韭蛆在24 h内的捕食量

通过表2可以看出,剑毛帕厉螨的捕食量随韭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在1~10头/小室时,捕食量增大速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达到10~15头/小室时,捕食量增大速率开始变缓。在猎物密度为1头/小室时,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态的韭蛆捕食量全部为1.0。当猎物密度大于等于3头/小室时,剑毛帕厉螨对不同韭蛆虫态的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

3 讨论

王梓清等[7]在研究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厉眼蕈蚊的捕食行为观察和捕食选择性时发现:剑毛帕厉螨对厉眼蕈蚊的卵、1龄、2龄幼虫均有取食行为,喜好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不取食3、4龄厉眼蕈蚊和蛹。与本试验结论相吻合。在取食量上,当猎物密度在1~15头/小室的范围内,捕食量增大速率随猎物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增大到15~20头/小室时捕食量增大速率开始变缓,与本试验结论有些许差距。原因是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和厉眼蕈蚊的种类不同,剑毛帕厉螨对其的喜好性不同造成的。

通过对剑毛帕厉螨捕食韭蛆的行为观察,发现剑毛帕厉螨能够捕食韭蛆。剑毛帕厉螨和韭蛆均生活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因此录制过程中的保湿是录制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保湿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

表2 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龄韭蛆在24 h内的捕食量

由于本试验采用低龄韭蛆幼虫和卵,对湿度要求较高,而且为了保证试验的精确性,试验过程中不对韭蛆进行喂食。24 h后韭蛆的活性受到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有试验均在24 h内进行。通过24 h的试验发现,剑毛帕厉螨对韭蛆卵、1龄幼虫、2龄幼虫均有取食,喜好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不取食蛹。通过观察发现,这是因为蛹表皮较厚,无法取食。这也解释了为何取食2龄幼虫较少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剑毛帕厉螨对1龄幼虫和卵取食多,控制作用较强;对2龄幼虫的取食较少,控制作用较弱;不取食蛹,无控制作用。因此,可以将其利用到田间生产,并根据当地韭蛆发生规律,在韭蛆卵和1龄幼虫发生高峰期进行防治。

此外,试验还发现,剑毛帕厉螨的捕食量随韭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达到10~15头/小室时,捕食量增大速率开始变缓。但是否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1]陈浩,王玉涛,周仙红,等.韭菜迟眼蕈蚊生物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 (3):158-161.

[2]冯慧琴,郑方强.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18(1):71-80.

[3]CABRERA A R, CLOYD R A, ZABORSKI E R.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Stratiolaelaps scimitus (Acari:laelapidae) with fungus gnal larvae (Diplera:Sciaridae), potwoms (Oligochaeta:Enchytraeidae) or Sancassania aff. sphatrogaster (Acari:Acaridae) as the sole food source[J].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2005,36(1-2):71-81.

[4]ALI O, DUNNE R, BRENNAN P.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sciarid fly, Lycoriella solani by the predatory mite, Hypoaspis miles (Acari: Laelapidae)in mushroom crops[J]. Systematic and Applied A carology,1997,2(1):71-80.

[5]ENKEGAARD A, SARDAR M A, BRODSGARD H F. The predatory mite Hypoaspis miles: bi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n two prey species,the mushroom sciarid fly, Lycorilla solani, and the mould mite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ils et Applicata,1997, 82(2):135-146.

[6]JESS S,KILPATRICK M.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control of Lycoriella solani(Diptera: Sciaridae)during production of the cultivated mushroom(Agaricusbisporus)[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0,56(5):477-485.

[7]王梓清.厉眼蕈蚊天敌捕食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8]王梓清,王伯明,胡小叶,等.温湿度对剑毛帕厉螨成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6):1039-1043.

猜你喜欢

韭蛆小室猎物
三木落
卜算子·静夜思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日媒劝“灰小子”早日放开公主
Duck-billed platypuses
日本公主的准婆家靠谱吗?
聪明误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韭蛆综合治理研究及应用
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