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5-30张叶

中文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

张叶

摘 要:近年来教师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独立学院由于自身的规模和条件限制,其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呈现综合性,课程体系呈现基础性,课程内容缺乏专门性,难以更好地提供系统、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博而不专,在面对教师这种要求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过硬的职业时,难免“望而生畏”、“ 望而却步”,致使一些潜在的优质教育人才悄然流失。故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从细化人才发展目标,定向人才就业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育人才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基础之上的传统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中国文化中的文学、文字、写作、评论。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并且懂得如何去评论文学作品,如何进行写作,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此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能够从事文学评论、语文教学与研究,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比例与日俱增,一大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积极踊跃地投身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行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一、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新型教育人才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的实施也正需要一批能够深刻把握新课改方向,具有科学教育观念和施教技能的新型教育人才与新课改接轨,为新课改蓄力。对比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和部编教材可以看出,“部编本”语文教学的立意和眼界继续提高,体现出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守正创新”、 贴近“学生语文生活”的特点,课文的总体数量减少,传统文化的片面增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这几个模块的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精心组织教学实践,既要考虑的单元结构的人文性又能不忽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些体现了课程改革对教师自身创造力的需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学生能力的开发者。新课程的变革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也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独立学院也应该紧跟新课改的变化,培养“知”“能”俱佳的教育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定向模糊。独立学院并未切实考虑教育人才的就业意向,固守原本人才的培养方向,即具有深厚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人才。侧重于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讲授,这与中小学所需求的具有过硬教育理念和教学本领,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教育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

2.课程知识体系传统,课程结构失衡。课程以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系统课程为主,专业课以文学史、语言学、文艺理论为主要教学模块,而针对教育人才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操作课程比重偏少,学生对语文教育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制约了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其错过了教育教学知识增长与技能提升的关键期。

3.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考核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学到的理论不能及时地指导实践,而只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他们的知识体系之中。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唯一途径,正因为语文教学是一门讲究技能的科学,所以需要学生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发展和提高教学技能;而只有通过教学技能的锻炼,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才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的具体形式,领悟教学理论的内涵。

三、独立学院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中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1]。在体制改革部分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据此,独立学院应该以以下几方面为抓手,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改革要求,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凸显学科优势,提升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优势。

1.细化人才发展目标,定向人才职业方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2]。因此,独立学院对教育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细化人才发展目标,定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方向,走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路线。在继承汉语言文学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立足知识理论,强化教学技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为其成为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打好基础。

2.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

对比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學三所部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课程设置可以得出,其教师教育课程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均在16%以上甚至达到19%,其中必修课程都包含“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技能”三个方面,密切结合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致力于培养一批课改理念和技能都过硬的教育人才;选修课的设计则包含“教师口语”、“信息与教育”、“教师发展”、“教育研究”、“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与社会”、“课程开发”等不同方向,课程体系成熟,知识理论多维度地反映了教育的外延及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独立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虽注重课程维度,设置了教师教育类的课程,但课程内容零碎,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应该借鉴上述三所大学课程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师教育专门课程比例,增加单项课程中的实践课时,完善教育人才对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把握。

3.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经验习得为教学最终目的

备课与上课是体现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而教师基本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建构主义认为每位学习者的经验是独有的,区别于他人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存在的主动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的知识增长点。

对比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见习、实习可知:这三所学校都非常重视通过见习观摩与实习操作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育的认识,注重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在尊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抬高教育实习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学生对实习实践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独立学院也要根据自身优势,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与锻炼能力的空间,例如中小学教案的设计,PPT的制作,活动课的设计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开发,优秀课堂实录的分析,教学过程的模拟,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经验。

4.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中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遵循《纲要》的要求,就要改变以往以试卷考试、论文等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教育见习与实习,加大实践能力在学生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例如,通过编写教案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教学技能、处理教学问题的技能、自我评价与反思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等来判断学生是否符合教育人才的培养标准,是否具备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反思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发现学生能力中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与训练,减少学生短板。达到用评价来指导实践,用实践能力衡量人才质量的目的。

总之,习近平同志在与北师大师生代表讲话时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4]。在国家和民族呼吁高素质教师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在从学术型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过程中,只有改进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实现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人才的就业率,提升学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國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19号.

[3]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课程计划2015[Z].2015.

[4]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_420培养方案[Z].2015.

[5]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培养方案(2015)[Z].2015.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