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故事” 为北京金名片添光彩

2018-05-30李爽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圆明园工地考古

李爽

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党支部在圆明园首次开展“公众考古”工作,采用现场观摩、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等形式,让市民走近考古、认知考古,普及考古知识。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研所与央视网合作开展“圆明园考古发掘”网络直播,点击量突破百万。

七八名考古人员蹲在地上,用手铲、刷子小心翼翼地推开泥土,不到一个小时,在一个刚刚清理完的探方内,一块蓝色琉璃构件露了出来……通过手机直播,数万名考古爱好者收看了考古发掘实况。文研所党支部书记刘文华说:“讲好北京考古故事,服务首都文物金名片保护工作,是所党支部精心谋划党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也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公众考古文化党建活动品牌的特色实践。”

党员担纲“网络主播”

“这地方有个做饭用的灶,建筑材料和工艺也比远瀛观晚,可能是近代的产物。”在考古现场,党支部宣传委员、文研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变身网络主播为观众展示考古现场的新发现。

文研所党支部创新公众考古形式,把考古工地搬到了“线上”,充分发挥了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学习直观的效果。从2016年开始,文研所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平台上直播圆明园考古实况。通过网络直播、实时互动,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工作,为广大群众讲述了一段段有形有色的历史。

首次网络直播展示的考古现场是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一个小时直播中,清理了一个探方的表层,包含的文物就已非常丰富,初步看有十几件,包括黄琉璃构件和瓷片。”张中华介绍。

不同于一般的考古工地,圆明园的考古是开放式的,工地周边只有一圈半人高的栅栏,观众可清楚地看到考古工作者的每个动作。党支部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日常考古工作之外的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当好公众考古的宣讲人,讲好圆明园的故事。“公众考古不仅在于传播考古知识,更在于揭示遗址本身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这是公众考古的重要意义。”党支部书记刘文华说。

2016年,文研所成立了31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每个党员志愿者都担负着宣传考古文化的责任。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古工地,党员志愿者常年坚持开展公众考古工作。定期向游客发放《文物知识法规连环画》《普法宣传》《文物背后的法律故事》等书籍,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及时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展示,联合圆明园管理处创办“圆明园考古展”,并安排党员志愿者定期给游客进行专业讲解,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党支部将考古工地变成学校教育的课堂,把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开辟为考古教育基地,专门用来接待师生的参观学习。

勇挑重担展风采

2017年,文研所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位于通州路县故城。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文研所的考古工作人员提前进入通州工地,争分夺秒完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務。

为发挥党员在考古一线的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在城市副中心考古工地设立了“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亮明身份、公开承诺、示范带头、接受监督”,激励党员在困难面前带头勇挑重担。

党员孙勐连周末都坚守在副中心的考古工地上,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让他周末休息一下,党支部专门把例会放在周五,就是强迫他回家看看。一段时间,因建设需要,考古工地周边的村落都在拆迁,考古队员能够租到的房子不多,几位年轻的考古领队只能挤在走廊里睡觉。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大量考古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这是迄今通州最早的一座古城。文研所的年轻考古人仅在潞城镇,就勘探了122万平方米,发掘了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0年来通州区的考古工作总量。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北京举行,为支持世园会园区的建设,早在2016年的夏天,文研所就已经启动世园会的考古工作了。

负责这项考古工作的是年轻党员戢征,他家住南六环附近的大兴黄村,工作地点却在北六环外的世园会举办地延庆,从家到工地,不亚于出了一趟远门。而这个时候,正是他新婚燕尔之时,接到任务后,他二话不说就赶赴位于延庆的考古工地。从2017年8月到10月,不到三个月内他就完成了254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古代墓葬1140座。

延庆位于长城外,正处于风口,冬天也比城里来得早些,十月底就开始下雪结冰了。但这个时候,世园会的考古工地上正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工期紧,任务重,考古队不得不冒着严寒对勘探发现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因为天寒地冻,土地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考古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一直坚持到春节前才暂时停工。刚过了春节,戢征就带人进入工地了,目前已发掘古代墓葬1092座,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魏晋时期的延庆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党员的牺牲奉献来自党支部坚持不懈的红色精神传承教育。

“传承、继承”主题教育活动是党支部坚持多年的一个特色活动。党支部每年策划采访1至3名老领导。“老一辈考古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挖掘出了琉璃河、水关和上寨等文物遗址,硕果累累,这些靠的就是考古人不屈的意志。我们要汲取养分,传承红色基因,学习老一辈考古人的精神风范。”党支部书记刘文华说。

2017年6月16日,在文研所老所长齐心的家中,进行了一场特别的采访。文研所的青年党员们结合工作提出各类问题,老领导一一作答。齐老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求学经历谈起,讲述文研所的历史沿革,介绍当时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回忆老一辈考古人苦中作乐的工地生活,提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建议,使青年党员深受教育和感动。“当时他们的工作条件很艰苦,睡觉都在帐篷里,吃的更是简单,经常是一碗酱油泡的糟面条,平时都是骑着自行车去工地。这和我们现在的条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年轻党员尚珩说。

2017年,北京市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面积相当于3000多个标准足球场;考古发掘共67项,发掘面积6.6万平方米,为历年最多。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圆明园工地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三星堆考古解谜
波比的小工地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满江红·圆明园
热闹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