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颖 “北斗女神”的另类科普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5期
关键词:神坛中科院名校

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是80后,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作为“北斗女神”,科普让她成为另类“女神”。

“大家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吧,如果有一天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所以他还是只能在荒岛上求生。如果用的是北斗系统,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而且还能够把位置发送到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之外的人。相信我,如果你选择了北斗定位系统,你很快就可以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伙伴说拜拜了。”说这番话的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颖。

走出神秘走下神坛

“中科院的博导”,听到这样的头衔,很多人一定会以为徐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不过,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是个80后,被称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而且颜值颇高。

徐颖不是只搞科研,她除了搞科研以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所以,她的曝光率挺高。徐颖还经常“语出惊人”:“在安装北斗系统后,我们国家的精确打击,由上千米变到几十米这样一个量级范围,连小动物也被吓坏了!”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徐颖很快走红了,被称为“北斗女神”。

不过,当记者真的跟徐颖坐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所有那些光鲜的标签与眼前这位恬静的姑娘无关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一个活得真实、活得自在的80后。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大家喜欢做什么?我自己比较喜欢看恐怖片,那样比较有感觉。雷电和恐怖片更配哦。那么雷电和什么不般配呢?不错,就是卫星发射。卫星发射的时候,火箭箭体中装满了燃料,一点点火花就能引起箭体爆炸。”这是徐颖的演讲。

徐颖这么年轻就在科研上小有所成,在不少人眼里,她应该走一条更加符合常理的道路:埋头科研,争取更多、更快地出成果。但是她现在时常有演讲,而且还经常语出惊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不务正业?

“科学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某个人快速做出了科研成果,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土壤,大家都投入到科学中来。”徐颖说,听讲座的不是大学生就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如果都是科学术语,学生们不仅听不明白而且可能会对科学失去兴趣。

这大概跟徐颖一贯的想法一脉相承:“科研工作本身并没有比其他工作更加神秘、更加重要。”在她看来,科研工作也应该跟其他工作一样,可以让普通大众知道和了解。“要走出神秘、走下神坛”。

网红的从容淡定

要让科研走出神秘、走下神坛,要想让科学发展的“土壤肥沃”,必须有更多的人敢进科学这个门,并且对科学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科普。

而且在徐颖看来,做科普不能集中在几个少数擅长做科普的人身上。“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做科普,跟大众分享自己的工作。”徐颖说,科研工作者在解释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一定是最权威的、是解读偏差最小的。“很多航天方面的大工程,大众对这些有好奇。你(科研工作者)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总比他们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更正确、更正规”。

所以,当接到给普通大众做科普的任务时,徐颖不仅会做好准备,而且会想办法寻找生活中的例子,用更多的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讲科学。只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都从事科普,才能形成一种比较好的科学氛围——“不再神秘,同时对科学保有一种最基本、最客观的尊重”。可能正是由于没有人像徐颖那样做科普,所以徐颖火了,甚至成了网红。

不少人在不经意间“火”了之后都会异常烦恼。徐颖却好像非常淡然,“红不红对自己影响并不大,还是继续做以前的科研工作。”徐颖说,“你又不是人民币,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你,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吗?”

大概是作为80后从小就被质疑惯了,徐颖似乎处处都能表现出一种荣辱不惊的气质。当人们在讨论“女神”在“神坛”上的滋味时,她似乎压根儿就没把自己摆在神坛上。

不被外部标准束缚

可能也是因为不会轻易被成绩冲昏头脑,徐颖从来都保持着对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过,她的这种善于保持理性判断的特点似乎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来了。

徐颖从小就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推理小说。但是,她一直是理科成绩比文科更优异。“‘感兴趣的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因为适合做什么更加依赖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徐颖说。

徐颖从那个时候起就清楚自己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她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会很享受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这其实跟理科学习是非常相似的。”徐颖说,理科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寻找那个唯一解的过程,“结果唯一,所以就是可以运用逻辑来进行推理的。”而文科往往完全不同,“一个小說往往能够有多个合理的结局。”

正是对自己有了这样理性的判断,徐颖的选择才能那么“顺理成章”,她选择科研作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把看书当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小时候,当你的世界还很小,父母给你的东西就是全部,但是当我们长大些了,父母给不了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靠书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慢慢会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徐颖说。

也许有人会羡慕这份淡定和从容,徐颖表示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是不能过多地被外部的标准所束缚。”徐颖说,比如,徐颖并不盲目崇拜名校,她自己也不是“一路名校”走过来的。“名校成功的概率可能会比非名校更高。”徐颖说,但是,这个概率跟某一个具体的个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成功了,这个概率就变成了100%,没有成功就是0。

在徐颖看来,是否毕业于名校完全是一个外部的标准,仅仅能够代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并不能代替人生的全部精彩。如果完全被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束缚,人自然就无法从容淡定。正如徐颖所说: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选择你自己认定的道路,并且坚持走下去。

猜你喜欢

神坛中科院名校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