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书画市场五问

2018-05-30李梅范荟

中国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画廊当代艺术书画

李梅 范荟

市场的起起落落每次都牵动买卖双方的心跳,尤其是“崩盘”一词,对买气构成直接影响。市场从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之地,各有各的角度、观点、手法,在此提出五个问题,以争鸣的方式看看这些一线的参与者如何看待当下的当代书画市场生态。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当代书画市场出现两极化趋势,精品趋之若鹜,普品无人问津,由此有了崩盘之说。在您看来,崩盘之说可以成立吗?2017年拍卖价格过百万的作品数量仍有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甘学军:近20年来,艺术家、经纪商、画廊、拍卖行、媒体、买家都在关注价格的上涨,顺应产生了很多高价位的作品,但是普通大众参与度不够。从业者感觉市场现状不如从前,而超过亿元、百万的东西又多,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审美认知能力提升的体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反映了市场的两极分化状态,市场到了必须要转折、改变的时候。当代艺术部分更是这样。当代艺术创作空前多元、繁荣,艺术家空前涌现,对市场要求越来越高,对价格的期盼也越来越高,导致市场价格体系紊乱,所以价格评估体系到了要调整的时候了。

贾云涛:崩盘之说有点危言耸听了,实际上这是二级市场出现的疲软现象。拍卖价格过百万的肯定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重要作品,而一些画廊的常态作品难免会无人问津,因此出现所谓的精品趋之若鹜、普品无人问津的“崩盘”现象。中国书画与油画相比,更应该注意自己在市场上的量化问题。中国画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内地,我们不应该奢求西方人去买它。这次调整是好事情,它反过来提醒收藏家、艺术家,要收藏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进入市场。如果近十年当代书画市场一直坚持走精品路线,拍卖的都是相对稀缺的好东西,那么我相信市场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林松:就局部来讲,可以说是有崩盘的嫌疑。例如一些“书记”“院长”等的作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我觉得这属于正常的微调,因为它们本身就不应该那么贵。如果价格虚高,自然就会回调,达到它真实的价格,从市场的角度讲,反而是一种健康的现象。之所以之前的市场会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泡沫化严重,整体的资产价格偏高。随着国家采取一些措施,也就是“挤兑泡沫”,各个方面的资产都有所下降。而艺术市场是国家整体资产市场的一部分,它一定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大的经济背景下,价格也就回调了。

陈卫国: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这恰恰说明了市场日趋成熟,无论是对拍卖机构,还是投资收藏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历练,理应到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阶段了。这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种声音视当代书画市场崩盘论是种炒作,您认为存在炒作吗?

甘学军:崩盘,它是一个偏文学的概括,不一定准确,却反映了当前市场的一种现状,从投资学的角度就是斷崖,反映的一个现象就是当代书画市场确实呈现大幅度降低态势。如果崩盘,只是价格大幅下跌的概念的话,这是成立的。从这个角度讲,不算炒作,价格飙升才是炒作。

贾云涛:我比较质疑崩盘论,对于是否炒作,我不关心,因为书画市场不是简单的金融,它自古有之,发展至今仍然存在,它可能是一种放缓交易。

林松:“炒作”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一听说价格高就会被认为是炒作,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超过它真实的价值才是炒作。在艺术市场中,很多真正价格高的作品并不是炒作,而是它先有了价值,市场对其价值做了重新认定。如果一件作品违背了其价格规律、市场规律,那么就是炒作。我认为,在艺术市场中,炒作这种行为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它不是全部。这就要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正常的市场运作,哪些是没有价值却把价格抬得很高的炒作行为。

陈卫国:2012年至今,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一个下行的调整期,当代书画市场表现尤为明显。但崩盘之说,我认为言过其实,当代书画的精品力作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当然相当一部分当代作品,由于前期的非理性炒作,价格与艺术价值的严重背离,下调幅度较大,这恰恰说明了健康市场的回归,为下一步市场的向好夯实基础。崩盘之说有失偏颇,对供需双方来说均无益处。

中国书画市场有着悠久的传统,自明清以来,这种体系就在建立、颠覆、重建中不断确立和完善。您认为现在中国当代书画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善?

甘学军:当代书画市场的问题,首先是艺术家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离当代审美太远,另一种是走得太远,因此可以看到市面上价格比较平稳的、能够产生价格演变的作品,基本都是既有传统的根基又能体现当代人审美、哲学、价值观的作品。

其次是经营者的问题,拍卖行、画廊或是书画市场经纪商,他们的平均素养水平不够,要么简单地进行艺术品代销、代购,要么完全脱离了书画市场的需求和规则,其认知艺术品价值的能力,把这种价值传播、推介出去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这也直接影响到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关注当下。“8 0后”“9 0后”陆续出现在收藏、投资的阵营当中,他们有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更现代的审美情趣,更关注能反映他们价值观的东西,这势必要影响到市场的价值取向。经营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消费者也要在市场变革中学会提升自己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价值的认知能力,要明白决定艺术品市场价值的根本依托是艺术创作的学术价值。尽管这种规律有时候会有背离,但把时间拉长看,市场价格永远依附于艺术创作自身的价值。

贾云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作品的质量问题,比如一些参差不齐的作品流入市场;二是艺术品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比如有些艺术家出于质疑中间人操作、推广的能力,自己既是创作者,又是推广销售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身兼数职。

面对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艺术家应该对自己出手的作品有一个质量的严格把关。其次艺术家不要过多介入市场,应该尽量与专业的代理商、中间人合作,把市场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现在可以看到一个好的现象是,艺术家在进入市场时是比较谨慎的,参与度也不像以前那么高,同时有更好的合约精神。随着市场的推进,下一轮的中间商、画廊的专业度都要提高,只有这样,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收藏者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条。

林松:首先,根源是创作质量的问题。当代书画家需要改进和“破局”,需要反思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对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表达。大部分艺术家可能是被传统困住了,停滞不前,没有勇气突破。我并没有看到当代人的表达方式或个人特色,甚至说艺术和自己的生活、生命都是脱节的。这反而不如一些当代艺术家所进行的尝试,虽然可能会失败,但是有活跃性与创造力。这是创作层面的问题。

第二,为什么说书画市场有局部崩盘的嫌疑,这是因为原来很多是“官画”市场,卖的是官职,而不是艺术本身。以前“礼品市场”大于真实市场,现在这种特殊市场会越来越萎缩,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市场。

第三个问题是市场机制问题,艺术家与画廊、画店、拍卖公司之间缺少有效的机制。因为艺术家的信誉度,遵循艺术市场的签约规则不太健全,例如水墨市场这一块,目前是艺术家个人的品牌和行为比较多,他们对画廊缺乏信任感,缺乏有效的机制,在市场推动上无法形成系统规模,最终导致市场波动比较大,这种忽上忽下的行情令大的市场资本或资金不敢踏足当代书画市场。所以说,中国当代书画市场显得有些保守、落后、脱节。

陈卫国:当代书画市场的大起大落,一是市场供需双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急功近利心态,二是对当代作品缺乏科学的、艺术的、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三是不可否认一些机构人为炒作和操作。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既要引导,也要保持清醒认识,市场价格最终还是决定于其艺术价值,背离价值的价格都是暂时的和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同时,艺术品拍卖机构要建立良好的行业规范,艺术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也要加强监管。唯此,方能使当代书画市场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依据您的经验,当代书画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能不能给出一个预判的转折点或者机会?

甘学军:当代书画市场构成本身比较畸形。譬如古画,大家都盯着石渠宝笈,近现代就盯着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对当代书画的梳理是不够的。前几年那种价格飙升的状况是不可能有了,将来当代书画市场一定是一个平稳的、更加持续的、厚实的发展态势。从成熟的西方当代艺术市场来讲,当代艺术创作的份额所占比例很大,所以中国艺术市场盘整的结果是当代艺术包括当代书画创作,所占份额会更多。在当代书画这一板块,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要做出调整。事实上,前些年当代书画市场的炒作导致局部高地已经撑不住、坍塌了,所以才会有一开始的崩盘之说。在将来,价格体系重建是基础,先学会价值认知,才会有价格认定,而不是通过价格引领认知价值,本末倒置。

贾云涛:转折点不敢说,我觉得机会是有的,一方面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另一方面中国书画是中国自己的绘画语言,无论它怎么吸收西方当代艺术及当代元素,它本质上的出发点仍然是中国,未来的话语权也会在中国人手里。如果把当下的这种现象放到50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看,这都不是问题。以黄宾虹为例,50年前黄宾虹的作品也不值钱,50年后为什么会出现过亿的价格?艺术市场大浪淘沙,好的作品留下,并在流通过程中配合它的价格涨跌。中国当代书画市场前途应该是很光明的,只是道路会比较曲折。

林松:有大量的艺术家是好的艺术家,但他们并不是大师级的。真正的大师级的艺术家会按照画廊机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代表,其作品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鲜明的个人面貌,这种“新大师”也会出现。任何市场从兴起到成熟都有一个过程,我觉得三五年内中国的艺术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当代书画也是这样。从现在观展人数、购买文创品的数量增长,以及资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扩大和投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从更专业的角度讲,不论是国外大的画廊还是国内的专业资本,都在选择新的筹码布局。这种布局也是需要学习、磨合、运营,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就会显现出来。

陈卫国:依我个人经验,当代书画市场的前景一定是向好的。仔细观察,向好的因素正在累积,有利于当代书画市场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也相继出台,人们投资购买的行为也日渐理性和成熟。我认为,再有一至两年的调整,当代书画市场的发展会进入新阶段。

您对当代书画投资收藏的建议?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当代书画收藏?

甘学军:当代书画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一定会逐渐成为艺术市场的主要板块,这是一个大判断。建议关注“80后”的收藏家,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他们比例虽小,后劲不可小觑,要在艺术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审美情趣引领上用心。

贾云涛:我一直认为当代书画首先是消费,应该以消费而不是简单地以投资去理解它,别把消费和投资概念混为一谈。把消费直接转化为投资是不对的,比如视觉消费,我们有时候把它的价值功能放大了,这是一种误导。其实,消费的过程中可能就會有收藏,当你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时,你再考虑是否可以把它作为投资的项目。这个过程是长的,需要五年甚至十年。如果一定要谈到书画收藏,我建议应该去了解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绘画,再到当代绘画中出现的重要艺术家,了解这些艺术家相关传承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分析是不是具有他所处时代的唯一性和特殊性。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寻找到你感兴趣的画家,然后判断是否去买,或者进行一个长期的跟进,这个才是可行的。

林松:投资和收藏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如果说到投资,就有投资门槛,是什么量级的投资,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艺术的品类很多元化,需要找到自己喜欢或者有关联的明确投资范围。然后就是具体某一领域,也要区分不同的板块,选择青年艺术家还是已经成名的艺术家,都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如果对艺术的鉴别能力不够,则需要与专家或画廊结合。

陈卫国: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收藏作品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必须基于中外美术史的大框架内审视;二是在前者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个人偏好;三是自身拥有投资收藏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画廊当代艺术书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小小书画廓
画廊
画廊
画廊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