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8-05-30李霞祁学成蒲新菊

新中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腓总硫辛酸传导

李霞,祁学成,蒲新菊

长庆燕鸽湖医院内分泌科,宁夏 银川 75000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疼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无力或萎缩等。伴随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PN的发病率也在增加,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仍无特效疗法。中医学通过多靶点、多方位、多途径及多层次调理患者的气血津液、五脏六腑,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保护脏腑器官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对DPN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1]。本研究采取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43~62岁,平均(52.15±7.41)岁;病程2~6年,平均(4.22±0.95)年。治疗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44~64岁,平均(52.56±7.78)岁;病程 1.5~6年,平均(4.10±0.9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2~3]中DPN的相关诊断标准:感觉神经功能(如肌无力、肢体麻木及疼痛)异常;深、浅感觉功能减退,跟腱反射减弱甚或基本消失;电生理检查显示伴不同程度神经传导障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

1.3 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4]中血瘀脉络证的辨证标准。主要表现为胸痛,胁痛,腰痛,背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脉沉而涩。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者;年龄30~70岁;近1月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依从性差者;过敏体质者;伴心、肝、肺、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伴酮症酸中毒者。

2 治疗方法

控制饮食、健康教育、合理运动以及依据病情给予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2.1 对照组 给予甲钴胺片(河北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口服,每天3次,每次1片。

2.2 治疗组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α-硫辛酸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6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 mL,再加入4单位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

2组均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2组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仪测量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②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糖尿病症状评分标准对患者多饮、多食、多尿、肢体麻木等症状进行评分,主要分为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和重度(3分),用症状积分总和评估治疗效果;③2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约3 mL,离心取血清分装,放置-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显著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30%≤症状总积分减少<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2 m/s;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30%,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 时 间n M NCV SNCV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5 55 55 55正中神经38.93±4.77 45.82±6.06①39.01±4.95 51.72±7.03①②腓总神经37.06±4.85 43.35±5.86①37.15±4.91 45.68±5.22①②正中神经38.27±4.45 42.35±4.89①38.13±4.33 46.51±4.92①②腓总神经32.61±3.66 36.82±4.77①32.75±3.49 38.99±4.05①②

4.4 2组治疗前后血清M D A及S O D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血清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5 讨论

DPN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并无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DPN引起对称性肢体痛、麻木和感觉减退等不适,西医强调应在控制血糖及治疗基础病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的措施以巩固治疗效果。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常用药物,其药理作用为参与脑细胞、神经元合成,促进神经轴突运输和再生,可抑制神经退变。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M D A及S O D水平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M D A及S O D水平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对照组n治疗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5 55 55 55 M D A(μ mol/L)6.05±0.88 4.15± 0.52①6.11±0.91 3.22± 0.39①②SO D(U/mL)45.04±5.57 50.52± 5.86①45.20±5.44 55.03± 5.97①②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DPN多因消渴日久、热灼津液、血黏成瘀、瘀阻脉络以及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致。血流缓慢涩滞而致血瘀,血瘀又影响气血流通,互为因果,加重病情。机体脉络失养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瘀血不仅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也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有文献报道,DPN病位在络脉,血瘀络损是发病的关键[6]。因此,中医对DPN的治疗着重于活血化瘀通络。丹参注射液是提取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注射液有改善小血管弹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改善DPN患者周围循环障碍和机体局部细胞供血,达到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的作用。α-硫辛酸是一类氧化应激强效抑制剂,通过渗入细胞各个部位,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同时α-硫辛酸能抑制过多产生的超氧化物,改善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表明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PN疗效显著。有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是DPN的公认发病机制之一,高血糖所引起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过氧化物过量产生,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体内的自由基代谢产物增多,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导致氧化呼吸传递链传递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细胞的损伤[8]。SOD是机体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之一,活性氧自由基增多会导致MDA水平增加[8]。因此,本研究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OD和MDA值。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中SOD值高于对照组(P<0.05),MD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PN,可改善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况。

综上所述,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PN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有关。

[1]陈小武.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87-588.

[2]梁峰,胡大一,沈珠军.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6):1182-1190.

[3]Morales-Vidal S,Morgan C,McCoyd M,et a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J].Postgrad Med, 2012, 124(4):145-153.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1-12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9.

[6]于小琴.丹参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5):57-58.

[7]张璞文,丁美会,杨喻晓,等.硫辛酸抗氧化性及其生理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09,25(4):432-436.

[8]贾彩霞,王元松,迟秀娥,等.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SOD,MDA水平及坐骨神经NGF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76-280.

猜你喜欢

腓总硫辛酸传导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