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工作效率比较

2018-05-28彭姝祎

人民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工作效率公平

彭姝祎

【摘要】对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研究表明,由于福利制度、劳工保护以及文化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各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社会模式,有的重公平、有的重效率,瑕瑜互见、各有优劣,值得每个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关键词】工作效率 公平 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公平高于效率的法国模式

注重关照弱势群体,形成了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的经济社会模式

世人普遍对法国有“懒散”“懒惰”的印象,调侃法国人“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尽管夸张,但也不无形象地描述了法国人的工作状态。概括而言,即法国人休假多,工作时间短(法国施行一周35小时工作制),生产除以成本,显得效率低下。

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和观念因素。法国有“公平”至上的传统,在公平和效率的天平上向前者倾斜,注重关照弱势群体,形成了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的经济社会模式,素有“法式社会主义”的美称。特别是它的福利制度,从纠正市场失灵、对社会财富和收入进行再分配、确保社会公正出发,为全体国民提供了十分完善且高水准的保障;同时十分重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不准加班,不许随便裁员(解雇一个员工要有充足的理由,且需要向被解雇者支付价格不菲的“赔偿金”),不得擅自关闭工厂,员工有最长可达五周的带薪休假等。凡此种种,凸显着法国对社会公平的高度重视。

不过另一方面,对公平的过度强调不可避免地对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譬如过于慷慨的福利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以失业保险为例,对西欧12国的比较研究表明,法国是12国中失业救济最为慷慨的国家之一。第一,法国人领取失业救济的门槛最低。大多数欧洲国家领取失业救济的前提是缴满12个月的失业保险,有些国家甚至要求缴满24个月,而法国只要求缴满4个月。第二,法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时间最长。50岁以内的失业者最长可领取2年的失业保险,50岁以上可领取3年;而德国、西班牙和丹麦等国最长为2年,有些国家更短。第三,失业保险的封顶额最高。在12国中,法国的失业救济封顶额高达6千多欧元,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余11个西欧国家。在慷慨的失业保险制度下,法国的失业者并不急于找工作;加之失业保险有可能比一份普通工作的薪水还高,所以领着失业保险到处闲逛者大有人在。

法国对劳工的保护亦然,过度的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结果。譬如,因裁员成本高——裁掉一名员工往往要付出“天价”赔偿,所以企业轻易不敢解聘不合格的员工,也不敢轻易雇佣一名新人,特别是年青人——生怕一旦不合适而难以裁掉,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法式“大锅饭”,而且导致年青人特别是初出校门的年青人就业困难(法国的青年失业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员工一方,因为竞争压力小,自然也缺乏足够的动力来改善工作效率,容易人浮于事。国企和政府部门尤其如此,在这些“保险箱”一样的部门,用人机制僵化,人员只进不出,加之工时短,假期多,导致作风拖沓,效率差,广为法国民众所诟病。特别是,国有经济在法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高(历史上,法国把交通、能源等事關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都收归了国有),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关于法国“效率差”的印象。服务部门亦如此,以医疗服务业为例,法国施行家庭医生制,患者必须先和自己的家庭医生预约,由他先行问诊,而不能直接去医院。但是如果正好赶上家庭医生要休假,那么哪怕病人情况危急,也只能耐心等到假期结束之后——医生的休假权神圣不可侵犯。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法国经济社会模式先进的一面,特别是它对公平的高度重视值得肯定和学习。此外,近些年,法国为改善低效拖沓的局面,陆续出台了不少改革措施,如收紧了失业保险的领取资格,将失业救济与就业促进结合起来,要求失业金领取者必须积极寻找工作;适当放松对加班的管制,允许服务行业在周日和节假日加班等。目前正在进行的《劳动法》改革则在裁员方面给了中小企业更多的权利,以打破僵化的用工机制,使企业能够吐故纳新。

另外,法国人对效率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文化因素。在法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生活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工作是为了生活,而非相反;这大概和法国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人们自古就没有多少生存压力,轻而易举就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从而形成了闲散浪漫、喜欢享受生活的国民性格有关。换言之,在法国人的字典里,“竞争”“效率”“利润”等字眼很少占据头条,鲜有法国人会为加班而牺牲假期和与家人的团聚。下班之后不问工作,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是很多法国人的生活准则。享受生活而非赚钱,是法国人的人生哲学,这和美国等奉行经济自由主义、“竞争”至上、加班是常态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奉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模式

德国福利制度更为灵活,重视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

德国奉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主张效率与公平兼顾,缺一不可。既通过市场经济来确保效率,又通过社会再分配机制来纠正市场失灵,确保公正。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也是德国经济学家率先提出来的。实际上,德国和法国属于同一个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欧洲大陆模式或莱茵模式。所不同的是,法国更倾向于公平,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一点。而德国在重视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它的福利制度、用工制度、劳工保护等相对而言更为灵活,没有法国那么僵化,进而整个经济和社会也更加高效。

典型的例子是,在经济长期不景气、失业率突破两位数的背景下,德国通过减免社保缴费的方式来鼓励发展临时工、小时工等所谓的“小微就业”、“迷你就业”,即非全职和非正规的就业,允许提供这类就业的公司或企业免缴或少缴养老保险,以此来取代裁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持续多年的“就业奇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社会特别是企业文化中有谈判、协商和妥协的传统。工会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出发,作出让步和牺牲。譬如同意以缩短工时、减少薪酬并牺牲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权为代价来换取就业。换言之,即同意以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来换取效率。这一点和法国大相径庭。法国雇员几乎不可能像德国雇员那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雇主谈判,经过讨价还价、彼此让步而就某项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而是动辄罢工,上街抗议,示威游行,用激进的手段来表达不满并对政府的决定予以阻挠。法国工会不仅不懂得变通,还嘲笑德国工会过于温和、保守。在法德两国的不同做法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德国的工会组织强大而统一,能够组织起来与资方进行势均力敌的谈判,故而没有必要采取过激行动。反过来,法国的工会力量弱小(法国的工会参会率在欧洲国家几乎排名倒数第一),特别是缺乏企业层面的组织和谈判能力,不得已选择了“街头政治”方式,动辄上街游行,先发制人,向政府施压,对于己不利的政策予以阻挠。不顾工会的反对强制推行任何有损劳工利益的改革(哪怕对国家有利、对大局有利),都蕴含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弄不好政府就会下台,历史已屡屡证明这一点。

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英美模式

不以救助为根本,而以就业为导向,经济生活更有活力,但致贫风险高、贫困率高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另外一种典型的经济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的作用和个人的责任,在社会领域也坚持“市场”原则,鼓励个人奋斗,号召自力更生;把利润和效率放在公平之上,其国家的责任相对于莱茵模式而言要弱得多,譬如在养老、医疗等公共保障领域,国家只负责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或只保基本,其他要依靠商業保险。如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全民医疗保障;英国只提供最基本的、只保证温饱的养老金。两国失业保险和救助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其失业政策的侧重点和法、德等国大相径庭,不以救助为根本,而以就业为导向,目的在于激励失业者尽快寻找新的工作;对于无技能和低技能的人员,强调的是培训而非救助,目的在于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进而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对劳工的保护也无法和欧洲大陆相提并论,在劳资关系上,它向雇主一方倾斜。在经济萧条时期,雇主在裁员等问题上握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可自行决定裁员时间及裁员规模;解雇赔偿标准也远没有欧洲大陆慷慨。工会发挥不了什么重大作用。

相对于莱茵模式特别是法国模式而言,英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力市场灵活,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经济生活更有活力,也更有效率。但是反过来,它的公平性也最差,致贫风险高,贫困率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此外,还应注意到,莱茵模式和英美模式的不同还导致了不同的“工作”观,在英美模式中,鉴于福利制度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完善,所以人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靠努力工作多多赚钱来获得更多的保障,从而应对失业、生老病死等人生的主要风险,因此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财富意识都更加强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高,加班比较常见,工作和生活难以分开,进而整个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运作也更为高效,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一切”。

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北欧模式

“福利国家”的理念正逐步被“福利投资”所取代,福利投资的核心是人力资源投资

第四种模式是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也叫斯堪的纳维亚模式。这种模式是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典范,因此也最为难能可贵。以瑞典为例,该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是最公正、贫困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那么,北欧是如何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呢?

北欧模式的最大特色是以人为本。在这里,“福利国家”的理念正逐步被“福利投资”所取代,福利投资的核心是人力资源投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投资整个教育链。即国家负担了从幼儿园起直到大学的全部教育费用,从根本上保证每一位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北欧国家的教育投入在欧洲各国名列前茅,这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而且提高了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既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瑞典这样一个小国能在大国林立的世界民族之林靠科技和研发取胜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是加强企业层面的职业教育。仍以瑞典为例,瑞典对劳工的保护和法国一样严格,不准随意裁员,对临时工、小时工等非正规就业有着严格的限制。但是和法国不同的是,这种制度刚性并没有妨碍瑞典的竞争与效率,反而迫使企业对就业进行前瞻性管理,也就是说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不断地帮助他们升级职业技能;同时在岗位的设置上力求多样化,以便在出现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更新换代等情况时,能够安排员工转岗而非裁员,使员工不至于因知识过时或技术落后而被淘汰(这两者是失业的主要原因)。北欧国家的理念是,只要方法得当,人人都可以学习并获得职业技能;换言之它不主张优胜劣汰,把不再胜任工作的雇员淘汰出局,而是创造条件,把他们重新变成合格的雇员。在此理念下,企业会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并通过技校、函授、工业企业实习等一整套令人称道的培训制度给他们提供终身职业培训。

由此可见,北欧模式不同于强调竞争原则、奉行丛林法则、施行优胜劣汰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也不同于通过慷慨的福利制度、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式救助的欧洲大陆模式,而是从消极的后期保障转为积极的前期介入,从分配公平转向机会公平,未雨绸缪,从小对公民进行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智力投资,使他们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突发挑战,进而实现充分就业。人是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一环,所以从长远来看,在上游先行进行智力投资、提升个人的素质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获得进入职场的能力并通过终身的职业培训保有这种能力,远比事后对财富进行再分配更为有效。

需要提起注意的是,效率与公平兼备的北欧基本上以小国为主,经济和人口结构都比较单一,经济和社会治理都相对容易,因此该模式能否为他国、特别是经济和人口结构复杂得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所全面借鉴效仿,似乎仍有待商榷。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Philippe Askenazy et al., 《Repenser le modèle social : 8 nouvelles questions d'économie》, Albin Michel, février 2017 .

②Wojtek Kalinowski, 《 Le modèle suédois : Et si la social-démocratie n'était pas morte ? 》 , Charles Léopold Mayer, septembre 2017.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工作效率公平
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猴子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