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研究

2018-05-28张楚涵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图书

周 静,张楚涵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在1999年第一次提起。同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这一概念。2005年,在国际电信联盟(ITU-T)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提出了物联网的基本定义:通过各种信息传感的互联设备,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传感器节点和激光扫描器等,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等方法,按照特定的网络协议,使世界上的大多数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主的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物体与物体之间能够相互通信,通过信息处理、智能计算和知识挖掘等手段,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一词被提出后,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技术,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在2009年8月,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对中国科学研究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调研和视察时,就明确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在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公布的《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之中将包括“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将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升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由此,物联网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开发在我国迅速展开。

1.2 物联网的特点

物联网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其本质就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核心是完成对物体信息的感知,主要功能是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网络的相连,因而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处于最底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对物体数据信息的智能感知、采集和识别等。

网络层主要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基础,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其功能是实现物体数据信息的交互和通信,包括对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理解和挖掘等。应用层主要是面向用户,其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服务,针对不同行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2 图书信息化管理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信息的汇聚地。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处理,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机构之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将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1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工程。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图书、期刊和其他类型文献资料的采购管理,图书、期刊和其他类型文献资料的编目,馆藏文献的借阅管理,馆藏文献目录的检索查询和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统计功能等。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进步。例如,在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管理方面,传统的方式均由图书管理员采用纸质档案登记,如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借阅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借阅权限)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人工检查、人工计算和手抄进行,其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因此,关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率先就将上述提到的采购管理、编目、借阅管理和检索查询等等进行了信息化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图书作为每个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似乎在这场信息化管理大战中受到了冷落。

图书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信息化管理方面,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均已实现了对图书书名、图书内容和图书分类等信息的收集和存储,借阅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在借阅系统中进行查询,从而搜索到自己的目标借阅物。还有不少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借阅者的借阅喜好,推断出未来借阅者可能借阅的图书,定期推送其可能喜欢的馆藏数目或新书目录,这能够很好地增强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从而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借阅量。这种图书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非常先进、也非常可取的模式。但从中可以发现,这些管理系统针对的都是虚拟的图书,而不是图书实体,这些信息根本不能反馈到每一本真实的图书本身。因此,图书信息化管理不仅仅包括上述提到的虚拟图书管理,还应该包括对实体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2.2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众所周知,虽然一般图书馆已经对书目进行了编排,但是经过频繁的借阅以及管理员人为操作的误差,许多图书的摆放位置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这会导致借阅者虽然能够通过借阅系统查询到某些图书的存在,但是依据书目的编排顺序在该图书应该存在的地方却找不到此书。与此同时,图书管理员的任务也愈加繁重。如果有可以对图书实体进行信息化管理,那么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借阅,图书实体都可以向该系统反馈自己的位置信息,借阅者也可以根据该系统查询到每本书的精确位置,从而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这不仅为借阅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大大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任务。当然,上述例子只是对图书实体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小部分,但也只是这样的一小块,也会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带来巨大的进步。

3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同传统的图书管理相结合,在所有图书上安装一个带有图书信息的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装置读取标签上的信息,这样就能得到每本图书的实时信息,可以做到对每一本图书的实时感知和监测。这将会彻底解决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中,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地对图书进行监控和管理的问题。

图书馆可以在图书的周围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对图书周围环境的感知,通过采集图书周围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利用相关网络将图书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反馈到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中。例如,当图书周围的湿度传感器感知到图书周围的湿度较大时,通过网络自动地向以物联网模式为技术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上层管理节点发送图书周围的环境信息,说明图书处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该图书目前所处的位置不利于图书的长期保存,及时通知图书管理员清理图书周围的环境,降低了图书馆中某些图书由于长期无人借阅,且保管不善导致图书霉变腐烂等风险。最重要的是当图书实体具备了对周围温度、湿度信息的感知能力后,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一个图书馆防火监测系统,哪怕是图书周围存在非常细微的火情警报,也能够被图书迅速感知并传递给图书馆的管理用户。

此外,由于物联网中每个联网节点都具有独立寻址的能力,因此,在每一本图书传递周围的环境信息时,通过传递的网络拓扑图,就能实现对每一本图书的智能感知和寻址,其主要思想就是根据传感器节点在传输环境信息时,根据能量的衰减情况或者传感器网络的拓扑信息,实现对图书物理位置的定位,从而有效解决了图书管理中图书的定位问题。这样,图书馆并不需要专门在每本图书上安装一个GPS之类的定位装置,而是通过现有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完全可以去寻找到每一本图书的物理位置。同时,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汇聚节点可以定时对图书馆中所有图书的传感节点进行轮询检测,以判定每一本图书的状态是否良好,对于图书丢失的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的监管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图书错乱的问题。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这个管理系统可以分为4个模块,自下向上分别是:在图书实体上装有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层;可以接收到所采集的信息的网络层;通过数据库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中间层;应用层。系统的最底层是数据采集层,通过射频识别、温/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完成对图书数据信息的感知、采集和识别,然后通过网络层将采集到的图书数据信息传送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完成对图书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供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调用。系统最上层是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提供有效的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员根据这些信息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图书的自身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图书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图1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

4 结 语

因此,图书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管理中,形成以物联网模式为基础的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自身状态等信息,赋予图书实体的自我感知能力和简单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与图书之间的交互。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图书信息查询系统,而是能够实现对图书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功能,进而构建真正的“智慧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Atzori L,Iera A,Morabito G.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2010(15).

[2]何立民.物联网概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0).

[3]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3]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4]郑加金,陆云清.物联网概念及无锡物联网产业分析[J].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2011(1).

[5]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

[6]黄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7]苏日娜.试析书标在图书馆里中的用途及维护[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

[8]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3).

[9]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3(3).

[10]庞宇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图书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身联网”等五则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图书推荐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抢占物联网
班里有个图书角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