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让学习后进生动起来

2018-05-27范志豪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后进生原子创设

范志豪

一、学习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分析及成因

学习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而成绩欠佳的这类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主要有以下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成绩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主要由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决定的。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后进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促进后进生学习,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的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效率。”下面就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提出本人的几点体会。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后进生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时候适当地补充一些趣味性的话题或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一般认为水能灭火,很难想象物质在水中能燃烧。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浪漫举动,他们让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克雷·邓肯携带潜水装置,手擎特制的火炬在美丽的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钟水下传递。这是奥运史上首次进行水下火炬传递,完成了“水火相融”的壮举。通过观看,学生必定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感兴趣。此外在讲到灭火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演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魔术:烧不烂的手帕。教师先把手帕浸在水中,拿出来后在酒精里浸一下,然后把手帕点燃,发现手帕在燃烧,但是燃烧完后,发现手帕仍然完好无缺。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觉得平时深不可测的魔术竟然能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使学生对探究灭火的原理充滿兴趣。

2.创设故事情境,集中后进生的思维。

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一个隐含挑战性问题的故事情境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学生由于受到碳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的已有知识的影响,很难接受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一个这样的故事情境:以前,有一个地主家中拥有一颗名贵的钻石,他经常在众人面前炫耀。而当时一位化学家却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他的钻石不过是一块木炭而已。化学家的话传到地主耳中后,他们两人打赌,最后导致化学家将地主的钻石烧掉的结果。在讲完故事后,学生就会急切地想知道钻石到底为什么会像碳一样可以烧掉。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从而把后进生引导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来。

在讲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时,由于课堂演示实验少,而且内容比较抽象,后进生觉得很枯燥,上课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课前我们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互不认识的钠原子和氯原子在校园里不期而遇,两人都被对方的气质所吸引,性情开朗的钠原子就对氯原子说:“我生性活泼开朗,有一颗蕙质兰心,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氯原子听到后就说:“我满腹经纶,事业有成,一直以来都在等待着一位愿意把心交给我和跟我一心一意过日子的人。”他们两经过一番相互倾诉后,两人终于互表心迹,成了一对恋人。一般的老师在学生面前都对谈恋爱的问题避而不谈,而老师这时在学生面前提出这一个问题必定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这时候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氯原子却容易得到一个电子。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后进生就会对本节内容充满兴趣,并自主地去探讨有关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增强后进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创造生活。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多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因此,教师把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创造出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时,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如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课前可以从死狗洞说起,内容是意大利有个被称作“死狗洞”的山洞,人进去不会死,狗进去都会死去。后经过科学家实地考察,运用化学知识解开了这一谜底。故事提出之后,后进生在惊讶之余,就会带着一种求知的心态进入新一轮的学习,教学效果相当好。

4.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后进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后进生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合理的应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后进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的考查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例如:如何在厨房中区分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同的学生回答的答案可能有不相同。又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把火柴点燃,并让学生到讲台演示操作。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理解得更加透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思维的整合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而教学情境对这个过程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教学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后进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旭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后进生原子创设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