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初探

2018-05-26陈俊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移步换景小艇

陈俊霞

大自然四季更替、叶落花开、鸟鸣虫跃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这美好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学中年级学生该如何写好景物呢?怎样才能描写具体、语言优美,让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身临其境,做到胸有成竹

首先,要走出家门,徜徉到大自然中去。比如写秋天的景物,到公园、到田野、到郊外走一走,仔细观察远山、近水、花草树木等景物的特点。可以用眼睛去看,看眼前景物的形态、颜色、数量等;用耳朵去听,听小溪的叮咚、天空中飞翔的大雁的鸣叫、身边虫儿的啾啾声;用鼻子去闻,闻泥土的芬芳、花草的清香;用身体去触,去触碰花儿的柔软,脚踏草坪的舒爽,手摸溪水的流动清凉……调动一切感官亲临其境,让眼前的景物映在自己的眼里,美在自己的心里。认识秋,了解秋,感受秋,这样“胸有成竹”,写起来定能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掌握方法,做到生动具体

接下来,我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描绘出来。要想生动具体地把眼前的景物勾勒出来,就需要一定得方法和技巧。

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写作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写景的文章通常可以按照“移步换景”或是“定点观察”的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即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向四周观察。可以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也可以由高到低、由低到高,还可以先前后再左右、先中间后两边。

第二点面结合。就是把总体和局部结合起来的写作方法。所谓“面”,指的是对景物整体形象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所谓“点”,指的是对其中一种或一个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具体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比如《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我们写作在广场喂鸽子的场面以及在公园湖中观察到的鱼儿吃食的景象,都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第三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想要做到情趣盎然,在描写中就必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才能显示出一种出自天然的和谐美。如《威尼斯的小艇》中写小艇的样子时是静态,写船夫驾驶小艇时,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许多范例,作者巧借修辞来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值得我们欣赏、学习和借鉴。

拟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景,就是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让其有思想,有感情,能歌唱,会说笑。如《秋天的雨》一课:“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秋天当做一位可爱的小朋友来写,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天真可爱。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秋天,枫叶、柳叶、杨树叶……都纷纷地飘落到河里,小鱼把叶子顶開,看着纷纷飘落的树叶,说:“瞧,窗外下起了五彩缤纷的秋雨。”这篇文章立刻就灵动了起来。

比喻。在文章中恰当的运用比喻的手法,会使笔下那些美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如《观潮》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里把浪潮比作战马,就写出了浪潮的勇猛。

排比。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传神。如《火烧云》一课“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运用排比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变化进行描写的。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运用夸张可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总之,我们在写景时,只要选好观察的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使用适当的描写手法,一篇好的写景文章就诞生了。

猜你喜欢

移步换景小艇
池上
菩萨蛮·玄英梦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移步换景法
会移步的骷髅
巧妙的安排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