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

2018-05-26李素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颐和园读后感环节

李素英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可以增强小学生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读取文字信息的同时,还能使思想得到提炼和升华,提高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合现代小学生的成长之路,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水平而努力。

一、让阅读与写作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契合

大家已经明白,语文起源于生活,那就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实践,而且小学生因为头脑思维能力还不强,不能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道理进行深入的理解,也对这些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没有兴趣,要想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找到一种能让他们接受和喜爱的教学模式,那就是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导他们,让他们通过美文的阅读与理解,感觉到原来我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语文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原来都如此的简单,并不是高深莫测,继而对语文就会另眼相看,找到感觉,再把这种生活化的感觉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会在小学生自己的体会与实践中水到渠成。

二、用兴趣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积极性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标准,也不懂得取舍,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既要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要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要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具有更深远的价值,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加大阅读的范围

在老师和家长们的眼里觉得小学生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就行,而进行课外的阅读等同于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只有让小学生掌握更多教材之外的内容,让他们关心科技、关爱大自然,才更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比如说可以让他们阅读我国的名著,还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史记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感到各个时期的变化,为作文的写作创造素材,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情操,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在进行《颐和园》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就让学生去收集与整理一些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让孩子们通过互联网信息对颐和园的过去进行深刻的了解,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让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颐和园的讲述,并充分表达出他们对颐和园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肯定比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收获要大的多,而且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在深入阅读和相互的讨论中,让小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

三、带动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

1、找到阅读的思路

小学生在拿到一本书,或者进行一篇范文的阅读时,第一步就是要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阅读的思路,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里先对文章进行泛读,了解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构思,也就是为自己的阅读找到主基调。

2、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就要进行深入的细读,这是阅读的主要步骤,也是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的去體会文章中各个段落的深意,以及每个景物及人物的描写手法,仔细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还可以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加以摘抄,为自己的写作准备素材。

3、写出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环节也正是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环节,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在每一篇文章阅读与理解以后,把自己的思想与看法以及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是对自身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找到写作的窍门,找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逐步爱上写作。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与理解,才能让写作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增强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加大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力度,找到更多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颐和园读后感环节
北京颐和园
如何写读后感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颐和园
《大闹天宫》读后感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