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养政治生态的“文化湿地”

2018-05-26陈呈

当代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仰政治生态

陈呈

“文化”一词最早出自《周易》的《贲卦·彖传》,所谓“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形成的产物,它凝结在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作为思想意识、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文化具有教化、规范、调节、导向等功能,对每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基础、深层、持久的力量。

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亦是相互作用,关系密不可分。政治文化在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动中产生,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是影响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还决定着政治制度的运作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

筑牢政治文化之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普通人在集体行为中,就像白沙在黑沙中会变黑一样,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风气的影响。而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定力,定力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生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刘胡兰、焦裕禄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不论他们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决不向艰难困苦屈服。反之,如果一个人信仰缺失、理想缺位,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受到各种腐朽文化的诱惑和腐蚀。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一旦缺位,党内政治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开拓政治文化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文化的内涵需要不时补充完善。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政治文明中汲取营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资源,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思想,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提倡“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无疑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生态,放之今日看来,依然很有现实针对性。此外,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知行合一、集思广益、俭约自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等思想,都是五千年政治发展的文明结晶。这些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精华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最丰富的精神宝库。

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明辨是非,掌握具体判定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曾指出:“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有些腐败分子非但识别不出文化精华,反而醉心于那些文化糟粕,比如马向东痴迷的《赌术精选》《赌博游戏技巧分享》,让胡建学爱不释手的《麻衣相法》《相术大全》等。因此,必须剔除文化中的渣滓、毒素,选择先进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作为建构政治生态的基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涵养政治生态的“文化湿地”。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强调:“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深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和反對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政治文化是可塑的,与当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政基础。

(作者系CQDK全媒体时评中心评论员)

猜你喜欢

信仰政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