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宋通宝九叠篆

2018-05-26王祖远

当代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通宝篆书元宝

王祖远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其言不假。

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教育都达到封建社会巅峰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瑰宝,其中一项是钱币。

泉界有一句行话叫“宋钱看脸,清钱看背”,意思是宋朝的钱币钱文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单看文字,就能发现罕见的好钱。当然,偶然发现一个后面带字的,那就等于中了彩。

而清朝钱币千篇一律,一水的都是楷书,字面没有什么好把玩的,识版别、看珍稀,必须好好地观察后面。

我多年收集钱币的经历中,碰到最多的是宋钱,除了零星的,经常能够碰到“窝儿”,几斤、十几斤甚至几十斤地收集,这在别的朝代是比较少见的,也显示了宋朝的富裕。

宋代的铸币量每年都在几百万贯,而且,宋朝的皇帝有个其他朝代的皇帝没有的“改年号”嗜好,每过几年就要改一次,例如仁宗赵祯这一朝,就先后有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等九个年号,每改一次年号“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同时,一个年号钱又分为通宝、元宝,称为“对钱”,钱文书法备及真、行、草、隶、篆,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结果是,宋朝的钱币除了数量大,另外就是品种多,五彩纷呈。

宋钱很多,罕见的好钱也不少,比较有名的像“靖康通宝”“靖康元宝”,许多人都知晓,但我更想拣到的是“皇宋通宝九叠篆”。

皇宋通宝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于宝元二年开始铸造的钱币,之所以命名为“皇宋通宝”,是为了避免钱文重复“宝元”里面那个“宝”字。它非年号钱,正因此,它的铸造时间比较长,从宝元二年一直铸到皇祐末年(1039年—1053年)。

“皇宋通宝”的钱文为真书、篆书两种,直读,光背。小平钱径2.5厘米,重3.7克左右。材质除了铜钱外,还有铁钱。因为“皇宋通宝”铸造时间长,铸造量大,所以存世量巨大。但其中的“皇宋通宝九叠篆”这个版别却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覆折叠、盘旋屈曲的书法,均匀对称,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

“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至于每一个字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九叠篆原本是一种主要用于印章镌刻的字体,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现在印章中也有使用这种字体的),将其运用于钱文,在中国古代曾经铸造流通的数千种钱币中,“皇宋通宝”是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位于北京西交民巷十七号院的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一枚“皇宋通宝九叠篆”钱币。

该钱最大特点集中在笔画处,由于书写钱文的人深知汉字的笔画布局特点,构思时注重折叠笔画恰到好处,每一字每一笔画的折叠处都是九十度角,保持笔画间距的相等,一些突出的笔画,对其进行平缩修饰,修平不规则笔画的走势,灵活地对笔画简略的字适度变形,强调整体效果的和谐。从而在整体上给人笔画折叠均匀的直观感觉,笔画布局呈正方形,填满钱面,非常漂亮。

至于当时为什么要铸造“皇宋通宝九叠篆”,现今钱币学家一般都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不是正式的流通钱币。

但我猜测它可能是一种专供皇亲国戚把玩的类似于“罗汉钱”那样的“吉祥钱”,每一枚,都是单独制作的手工艺品,皇帝高兴了,赏赐用的。得到它,是一种荣誉,一种身份的象征。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还缺少史料的证明。

世间“皇宋通宝九叠篆”的数量非常少,在当今市场上很难找到,物以稀为贵,其价格也上涨到让人咂舌的高度,现在市场拍卖价,最高时候曾经问鼎人民币九百多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被权威泉谱定为大珍的辽金钱币,纷纷从东北黑土地上冒出来,下山出林,也开始有新发现的“皇宋通宝九叠篆”问世,不但有小平、折二,还有银质、金质等过去没有入譜的品种开始出现,就笔者所知,已经有近十枚之多。

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是“靖康”国难,金兵进入北宋皇城开封大肆掳掠时,顺便把这些藏在官宦人家的“皇宋通宝九叠篆”和其他金银财宝一并掳掠走,带到东北藏起来了。

当然,也有坏的可能,那就是造假,其中一些钱币就有可疑之处。

总之,突然冒出的大珍都“妾身未明”,来龙去脉、赝品或真货都是个谜,需要专家学者从文字、锈色、光泽、声音、形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验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验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能有许多过去不知道的隐密故事在这过程中浮出水面,岂不乐哉!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通宝篆书元宝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元宝“发腮”记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遛狗记
吃个蛋饺,捡个元宝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