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就军民融合发展路线图

2018-05-26

当代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军民重庆融合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战略指导和规划统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提速增效的快车道。在领导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军民融合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本刊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相关要点所作的梳理和总结。

中央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的路线图,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原则、四个强化、一个深化”。

“一个原则”: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这是总的原则。

“四个强化”: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

强化统一领导——强化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统筹,强化对各领域军民融合的一体筹划,强化对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体设计和有效供给。

强化改革创新——以开放、共享、统筹、转化为着力点,以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推动重大改革,推动试点示范,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让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

强化重大项目落实——抓紧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尽早收获军民融合发展红利。

“一个深化”: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要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新变化,适应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重塑的新实际,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发展根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建设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最终建成世界一流的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科学指导

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如何有效统筹富国与强军、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战略定位: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地位作用。

发展方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民融合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和发展方位。

发展目标:强调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指导原则: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任务:先后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军民科技创新、军队人才培养使用、军事后勤、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海洋、太空、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方面和重点任务。

制度保障:强调要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条件,等等。

●关键概念阐释

军民融合:就理念范畴而言,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就是要将统筹配置、开放共享、双向转化、体系优化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就实践范畴而言,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就是要将军民一体筹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使用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建设领域和重大项目上,实现资源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的一体配置、顺畅流动、双向转化、共享共用,充分释放国家大体系的集成优化效益,实现国家战略收益的最大化。

军民融合一体化:军民融合是一个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融合趋于深度化,即为军民一体化。军民一体化是指“军”与“民”在实现深度融合时所体现出的高度协同性、兼容性、互动性的良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能够充分实现建设规划统筹、发展进程同步、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动、政策制度兼容、组织实施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军民融合重在实现“一体化”,承载起支撑强国、促进强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重历史使命。

重庆行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出全团建议,呼吁支持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是提升国家战略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二,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打造军民融合“走出去”示范窗口的重要举措。

●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具有良好基础

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军民融合产业逐步壮大。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稳步推进。

內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关于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具体建议

支持重庆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支持重庆打造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平台。

支持重庆对外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

智汇圆桌

近年来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涉及税收优惠、人才、资金、扩大军工开放、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很大。这将推动我国军民融合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重庆军民融合产业已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军工企业密集的老工业基地,重庆具有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及基础。这也是重庆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底气和信心所在。目前,重庆拥有军工企事业单位近130家,其中军工央企在渝单位近40家。2017年,全市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完成28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2%,成为重庆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和产业发展重要引擎。从军民融合产业体系来看,重庆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船舶动力配套、装备制造和服务运营等优势产业集群。

尽管如此,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还需要突破一些在国内各地普遍存在的障碍。建议重庆首先可由军队和地方共同设立一个主管机构,以解决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指挥棒”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用活用好,并强化产研结合,做好需求对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军转民”“民参军”的动力和活力。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吴安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老军工基地,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自身禀赋来看,重庆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用好军地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扩大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的影响。这充分表明重庆对军民融合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强力推动。只有让军、民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凝聚合力,各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才能激发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军民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军民融合资源,希望我市能积极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将其建设成为我市开展军民融合的重要创新平台。

——璧山区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 黄文杰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这一战略的推进需要军地双方、各个层面齐心协力,勇于深入变革,敢于转型实践,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結构调整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战略潜力和国防实力提供保障。目前,我市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的生产单位达近90家,产品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行业领域;在地方对口单位编组成立由高科技人员组成的装备保障队伍,重庆30余个国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均编组民兵预备役人员,确保在未来作战中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为此,必须大力破解阻碍军民融合发展的矛盾问题。要进一步用组织领导强化融合,确保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职能、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筹决策、办公室综合协调、军地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制度机制,确保组织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进一步用规划和计划牵引融合,在重点领域强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推动重庆市“智慧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等军民融合示范项目落地落实;要进一步用政策举措支撑融合,在知识产权、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服务,建立优先通道,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对巩固国防的支撑力。重庆警备区和各区县人武部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协调部”,也一定全力当好融合决策的“智囊团”、融合对接的“联通桥”、融合落实的“助推器”,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重庆警备区副政治委员 程洪

(根据相关资料综合摘编)

猜你喜欢

军民重庆融合
重庆客APP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