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春季报

2018-05-26本刊编辑部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韧性服务业升级

本刊编辑部

2018年,是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年。开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航程风浪迭起。2月,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系统性调整。3月,在美国单边主义主导下,贸易战全面升级;同时,叙利亚政治冲突不断激化,让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17日,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就格外引人注目。

一季度GDP为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超过了全计划增速6.5%;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为这个数字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在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而6.8%这个数字和去年四季度持平,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到6.9%。所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结构性变化大大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阶段,这样的稳定性和韧性将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的有力保障。

说到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的变化,还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亿元,同比增长9.8%。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相当于增加了将近20%,消费已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早已从多年以前主要依靠如“铁公基”的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和消费一起拉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也印证了这一点:消费支出稳定增加,商品消费不断升级,服务性消费的范畴持续拓展,同时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也在蓬勃发展。从消费意愿来看,化妆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的同比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2和3.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受到市场青睐。截至今年2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攀升至124,创下近25年来新高。从消费能力来看,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较城市居民快1.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平衡增长有望为消费引擎注入持久动力。各方面数据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需求旺盛的同时,服务业的表现也同样亮眼: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比2017年增加了将近3%,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也从去年的51.6%增加到了56.6%。其实这样的变化也得益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当中国人均GDP不断地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不断增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与空间。服务业持续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其意义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所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调结构、促升级各种政策作用的一个成果。”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对需求侧政策刺激的依赖,初步形成基于供给侧改革红利的新韧性,正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美国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动作,让第一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引人注目:一季度我国出口额3.54万亿元,增长7.4%;进口额3.21万亿元,增长11.7%;贸易顺差3261.8亿元,收窄21.8%。中国正从出口大国转向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大国,不久前,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商峰会上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还将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种开放的态度正是为全球分享发展机遇提供新的平台,进口贸易的增加正是中国通过扩大进口承担更多大国责任,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对中国自身而言,这样的贸易平衡更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拓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在持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仍将处于增长态势,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比如将增加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样的一个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给予了我们足够的信心。正像这份春季报中读到的那样,中国经济具有足够大的体量,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回旋余地。尽管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尽管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亟待解决,但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經济的明天。

猜你喜欢

韧性服务业升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回暖与升级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