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得不说,园区人的幸福感很强

2018-05-26秦晓峰

现代苏州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所幸福感园区

○文 秦晓峰

2011年,广东省的海外创新团队在全球吸引人才,我与几位在美国的免疫学专家朋友一起回国加盟中山大学,从事肿瘤免疫转化医学与新药研发研究。其实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就有了推动最新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应用的想法,希望回国后能通过新的模式为创新生物医药工作做出贡献。 2012年,我又应邀加入了国内顶级医学科研结构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系统医学研究中心。当时医科院正在根据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规划在全国部署,发展力量。作为整个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计划通过省部共建的模式成立一个政产学研医一体化运行的新型研究所。

2012年3月份,我们创世团队开始在全国各地选址。 之前因参加冷泉港会议曾来过苏州工业园区, 另一个重要缘分是参与筹建的团队成员刘迎芳教授正好与冷泉港亚洲CEO季茂业博士曾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一起工作过,通过季博士牵线,我们又认识了时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副主任蒋卫明,当时他刚从国外访学回来,带我们参观并介绍了园区的产业环境。那次谈判很顺利,基于这里已有不少成功经验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最终我们选择把项目落地园区。

【人物简介】秦晓峰,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医学部、免疫系兼职教授。南京大学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硕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免疫学和病毒学博士,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2015年被评为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

2013年10月,我们跟园区签署协议,10月28号挂牌成立研究所。2014年初在园区注册法人单位。2015年,采取“三方共建,四方出钱”的形式,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初具规模。由于医科院的上级单位是卫计委,因此这是一个正式的省部共建项目。我们对标中科院纳米所,希望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系统所着力于探索新的研究模式和管理体制,推动系统生物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多学科交叉汇聚和协同创新,尽管目前各方面的成果还在早期阶段,但我们始终希望将来能实现从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和医药产业发展的转化,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系统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培育基地。

园区的创新氛围非常活跃,生物医药作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聚集了海内外众多科研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它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有机会在此与行业内的企业共同研究探讨和研发新药。与我们实验室合作的迈博斯医药科技公司的第一个产品目前已经在美国进入临床,国内也正在等待临床试验批文。

不得不说,园区的整体规划很超前,也非常有特色,我在这里生活的感觉和美国非常相近,可以说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和他媲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做保洁和绿化养护的都是当地人。我住在独墅湖,一般早上6点多会出门锻炼,有一次跟一位中年绿化环卫阿姨聊天,得知她以前就住在这个地方,房子拆迁之后不种田就出来做保洁了。她说其实家里都有房产,不需要出来工作,只是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她脸上始终笑嘻嘻的,看起来性格和心情都非常好。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推崇,地方人文跟你是否是农民还是居民没有关系,那是一种文化和传统。

广州也有很多拆迁户,什么事都不做,专门雇佣外地人干活;上海张江当地有钱人不少,但幸福感都不高,时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的生活还不如以前好。相比之下,我感觉园区人的幸福感要强得多。

另外,园区的交通也很值得说道。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去北京、上海出差。以前坐飞机多,现在发现高铁更方便。早上坐上滴滴,从菁英公寓出发,40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苏州北站,而到苏州站大概只需35分钟。

未来,我计划长期留在国内工作,尽管目前还没达到预期目标,但会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现在是美国籍,希望能够早日申请获到中国永久居住权。 (整理:邹孝听)

猜你喜欢

研究所幸福感园区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昆虫也会便便吗?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