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育人实践探索

2018-05-25雷莉

求知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画派岭南育人

雷莉

摘 要:立足于地域文化,学生能够汲取文化精髓的丰富养分,有利于品德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将地域文化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尚自然,展个性”的学生。通过历史典故和现代探究形成自然环境意识,通过挖掘祠堂文化内涵和融入岭南画派精神激发深层潜能个性,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实践的方方面面,以此培养学生崇尚自然天性、发展个性潜能的优秀特质。

关键词:尚自然;展个性;地域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5

一、深受地域熏陶,凝练育人目标

蔡元培提倡自由主义教育,他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汇源大街小学(以下简称“汇源大街小学”)地处岭南,居民自古以来傍水而居,正是自然风情浓郁之地,当地原住居民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与热爱。岭南历来为古代流人异士流放闯荡之处,近代则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民风包容开放、兼容并蓄。两者结合,与蔡元培崇尚自然个性的教育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深受地域环境熏陶感染,结合学校实际校情和学生特点,笔者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精髓“尚自然,展个性”提取出来,作为孜孜以求的育人目标。尚自然,即崇尚自然,崇尚天性,了解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有效引导;展个性,即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其自主、自觉地发挥潜能特长,实现个性发展。

二、融入地域文化,开展育人实践

(一)形成自然环境意识

人文地理学上有一种共识:“文化产生于自然景观。”学校周边自然景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外在环境,对其精神世界日积月累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汇源大街小学坐落于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马涌河畔,马涌古时又称“瑶溪”,向东、向西与珠江前后航道相连,著名的瑶溪二十四景的合流在珠江潮涨时,潮水分别东由鸭墩关、西由凤凰岗口汇入马涌,形成两潮汇合的奇景。源流汇聚,溪水汇流交融,是谓“汇源”,正是校名由来。

1.历史典故浸润心灵

将自然环境作为德育资源,以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融入育人实践中,能使学生产生更为真实可感的体验,由此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感悟深深印刻于内心深处。

笔者将课堂搬到马涌边上,带领学生感受岭南水网的特质与魅力,讲述与岭南之水有关的历史故事。学生对历史名人兴趣浓厚,苏东坡“自来水灭瘟疫”的故事给他们带来心灵震撼。苏东坡被贬惠州,在广州城闹瘟疫之时建议知州王仲敏用竹子修建“自来水管道”,引白云山泉水,控制瘟疫且永绝后患。学生被苏东坡的学识才华与心系百姓的责任担当深深打动,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由此故事延伸,笔者要求学生进一步提出消除瘟疫的解决方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并发挥所长,给出了个性化差异化的答案,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产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对人与自然之间天然联系极度珍视的人文关怀,形成热爱自然的良好环境意识。

2.现代探究启发思考

环境意识是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符合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求学生通过接受各阶段教育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笔者认为,环境意识是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素养与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马涌是一条水质良好同时具备灌溉、供水、排污、交通功能的河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水质,河水变黑发臭,河床日益变浅。笔者引导学生回归人类崇尚自然的美好品性,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社会实践安排中,“马涌水质调查”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却乐于参与的活动。笔者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对调查报告提出差异化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要求描述马涌水质现状和周边环境并思考形成目前水质的原因,对中年级学生要求调查水污染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制订出治理马涌水污染的长远规划。差异化的要求带来了个性化的调查报告完成情况,充分锻炼和发挥了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通过类似的实践形式,学生深刻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自然而然产生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激发深层潜能个性

马克思说:“环境能创造人。”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世代傍水而居、远离中原,岭南文化推崇自然天性、包含豁达心态、具备开放风气,同时迸发出超越传统的张扬个性精神。笔者深挖岭南文化精神内涵,并运用于育人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

1.挖掘祠堂文化内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汇源大街小学前身是“施氏宗祠”,祠中的务本堂如今已成为教师办公之所。施氏大宗祠在清朝爱国名将施琅奉命带领水师攻台、实现统一台湾之后重建,象征着一个大家族的精神力量。笔者将祠堂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入育人实践中,挖掘其中精华部分,如爱国将领施琅收复台湾的坚毅果敢、勇往直前,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心系民族的爱国精神。

学生身处施氏祠堂的浓厚文化氛围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祠堂建筑特点,同时向学生展示位于福建晋江的施氏大宗祠图片视频等。笔者要求学生列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学生在不同流派风格的祠堂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熏染下,自然而然形成对文化艺术独具个性的见解,有效激发个体天性中不同的潜能与特长,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成长。

2.融入岭南画派精神

十香园是岭南画派的艺术摇篮,与学校毗邻。十香园为清末著名画家居廉、居巢兄弟二人居住、作画及授徒之所,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均曾学画于此。笔者将十香园作为重要德育资源,以岭南画派精神培养独具个性的学生。

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绘画之长,既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又引入西方写真求实的绘畫风格,具有兼容精神;画家们以革命精神和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具有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绘画技术上采用全新技法以保证国画精髓全然保留又融入西方元素,具备创新精神。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十香园,详细介绍岭南画派作者及作品,提升其艺术审美素养。笔者还介绍了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的作品《长征第一山》,学生深切感受到高山巍峨、青松挺立的画作中包含的坚贞不屈、顽强勇敢精神,当笔者谈及此画堪为动荡年代中坚持自我、保持个性的一股清流时,学生愈加感动,体悟懂得在任何环境下保持个性真我之重要性。岭南画派独具创新精神,创立“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具有独特性,更具偶然性和自由度,能够充分展现艺术家创作的灵气和个性。笔者开展“撞水技法画鲜花”实践活动,学生所用技法相同而所画鲜花种类、形状、颜色各异,撞水技法的使用因学生的性格特长、审美眼光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特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独特个性,激发其深层次潜能,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学生崇尚自然、展现个性,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我,成长为各具风采而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马晓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24).

[2]舒兰兰.传统文化落地要做到“三进”——以苏州第一中学校吴文化课程基地为例[J].人民教育,2017(13).

猜你喜欢

画派岭南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立体画派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