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视域下创新思政课教学

2018-05-25林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获得感思政课改革

林静

[摘要]高校思政课堂毋庸置疑是践行思政工作的主阵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对高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面对的最基本的“事”是我们的学生的学情。网络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相继到来,这是我们思政教育面对的最新的“时”,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老师应该顺“势”利导,占领网络阵地。高职思政课改革关键是抓好师生两头。用好网络平台能切实提升思政科教水平增强学生获得感。

[关键词]改革;高职;思政课;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009-03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高校思政课堂毋庸置疑是践行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传统思政课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种种弊端也暴露出来,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的僵化,教学手段的贫乏都在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逐渐思政课偏离学生的生活。如何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也是在倒逼着我们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所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和大多说艺术院校一样,我们有着一个通病,叫“生源尴尬症”。我们的生源和本科院校的学生比就传统看文化课成绩这一指标下,是稍逊风骚的。学生是统招第二批次进来的,而且是艺术类专科批次,分数线又降低一个档次,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统招批次进不来,是搭着“注册”这趟末班车走进大学校门的。我们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和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办学理念上都存着很大差异。在借鉴普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同时^定要实事求是,从校情出发,从我们独特的艺术类学生群体出发。回归教育的本真,走下井台,走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我们面对的最基本的“事”是我们的学生的学情。文化课基础薄弱,但都有艺术专长,有着青春的活力,只要精心雕琢,都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今天我们教学的对象成了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互联网加教育,是当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相继到来,这是我们思政教育面对的最新的“时”,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是不争的事实,比起现实的残酷和拘束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躲在某个角落展示自我。宣布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老师应该顺“势”利导,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学生最亲密接触的,最常用的工具,用他们最习惯的最不突兀的方式来上好思政课,捍卫话语权,打一出网络上的思政保卫战。让思政课从天上掉回人间,让理论接地气,深根发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

二、高职思政课改革关键是抓好师生两头

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诉求和理论误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自己把道理吃透,自己先消化吸收入脑入心,才能在面对学生的困惑时把道理讲明白。说透理,是最高境界。“教育是一门艺术,既需要创造力也离不开直觉,而且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我们归根到底是一门理论课。教师层面要提高水平,如何弥补水平不足。集体备课是关键。思政课改革涉及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机制的方方面面。作为教师层面,我们可以尝试去为我们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教材不要苛求,众口难调。可以先经过充分的调研基础上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教辅资料,从实践环节,学生实践的角度为切入口。“精选精编古今中外优秀工匠的故事,配套的工匠精神读本编撰出来,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比起编教材,我们教师从自身做起的最简单也最不易是教学。“在三大主干课程教学中均可融入工匠精神的传授和培育”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亟待创新。我们终究不是要学生成为背书机器,传统的闭卷考试,拿分数论英雄在基础教育阶段尚且过得去,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思政课的教育旨归不是要學生记住理论而是要学生整明白了理论,坚信理论的正确性,并运用它解决现实问题。学生是否知道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核心价值体系并能回应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这是可以测验的。如果多数学生不知道它的正确性,不知道怎么用。我们思政课是失败的。设想不采取闭卷考试测试,若能拿出一套方法,来检测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教师有是否真正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是何等大快人心的事。改革教师首先的真改,愿改,琢磨着怎样改,这是关键。不能走形式。首先要去思考,要动脑筋,去花心思琢磨。理解学生不爱听思政课,为什么不爱听?先人为主的偏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致?作为一个朋友和学生交流。不是高高在上。最失败的思政课是把思政课和学生对立起来。应是想办法“构建幸福的思政课堂,滋养学生心灵成长。”

三、用好网络平台切实提升思政科教水平增强学生获得感

(一)有选择的讲解各单元重难点

分数,相当长时间里都是老师手中的利器。也是最无奈的最后的杀手锏。学生是惧怕的,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乎。用的不恰当会让师生关系恶化。用好分数这个指挥棒能让学生获得尊严。

我们高职院校思政课,学分参照人才培养计划是固定的,每周课时数固定,有理论课还有实践课环节。教材只是容量大,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所有的章节知识点都讲解一遍,难度很大,一方面教师的能力有限,每个人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参差不齐,各有所长。一方面学生的兴趣点也不一样,理解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尤其是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课对于学生来说究竟能获得什么,有对自己的人生路有多少启发这是我们学生更关注的,也是教师要思考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要有清晰的思路,分清主次,详略得当的讲解,教材的内容不能改变,但章节下面的某个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加以发挥的。大的章节不能删掉不讲,这样就破坏了教材的体系,但是章节下面的点可以适当删减。我们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做法把课程先根据内在逻辑划分为若干单元,比如某一门公共基础课第一章是一个单元,接着第二章到第四章是第二单元等,划分可以讲清内部的逻辑体系。

(二)把握实事热点优化问题设计

期末考试,是分班,纸质化答题。我们是按系别出题,传媒系是和设计系的题目不一样的,音乐系和高尔夫系还分别有必答题和选答题。把不同系的考题印在同一张试卷上。写清楚各个系的答题要求。这种个性化考试,题目难易程度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效果。符合课堂教学真实水平。教师是价值观的思想引领者,不是对立的,求学生给你高分的。考什么不重要,是否能检验你思政课作用问题设计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决定-堂课的好坏。要有问题意识。学生对你的问题不感兴趣的办法也有很多。可以让他们从不感兴趣,变成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不能觉得那是学生的事和你无关。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改变问题。那如何设计问题呢这就要通过集体备课来解决。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操作,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这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考虑教材体系,要琢磨现有的课时,教材体系,之间的矛盾。通过集体备课来决定取舍。避免主观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重点。不是各个章节,根据单元划分取舍。精确到章节。比如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是重点,关系是难点。12章每个章节都很重要,把大章切掉了,课时不够不讲了,不行。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是重点。总目标,关系是重点比第八章如五位一体,经济里新常态是重点。围绕思政课教学找问题。主要是重难点。重点一定是全校一个教研室商定的。难点是看学生,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和教学重点吻合。可以设计问题。和热点时政相结合。案例是来说明问题的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要有典型性。案例不能冲淡教学主题。要用剪辑好的视屏,教师可以课后看。

(三)精心设计网络互动,预留了多种求助渠道

网络平台的设置要简易,容易掌握。应设置各种互动板块。“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微工具,微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网络平台的教学课件和课堂教学使用课件不一样。网络上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学用的,不能和教材一样。一样就失去了新鲜感,和它存在的价值。混合学习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翻转课堂模式“我们把所有的课堂讲稿都预先录制下来,学生观看视频,作为家庭作业,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整堂课时间来帮助学生厘清他们不懂的内容”。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这两位翻转课堂的先驱人物,在最初上高中化学课的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加积累,不是所有的课形都适合翻转,想试验课就常规的进行,不是提前一天晚上要求学生再去看视频。两位老师在视频的录制上也是别出心裁,有时是一个人负责一部分内容的录制,有时是合作组合,一搭一唱的对话式录制。我们要求教师们引导学生高效率的观看视频,也不苛求每个教师非要参与视频的录制,可以选择出镜或不出境,可以播放别的老师或是同仁专家学者的教学视频。再对视频内容加以整理和补充,尽量衔接好教学。同样教学课件的案例要精挑细选挑,最好有个案例导入的几百字简单介绍。案例的形式可以多样。有视频,音频,文字案例等。视频案例不能不见删减的直接插人要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必要的剪辑。根据注意力规律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不是长篇的放影片而是截取一部分为某个知识点服务。每个单元的测试题,有主观,客观。题目要有原创性。不出偏题,怪题。阅读章节有必读,选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他们的不同需求。对于网络互动,我们学校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课后规定时间段在网上发帖子。教师建立班长群,安排学每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当小助手来审核帖子。教师每周四下午和学生互动。小助手把互动好的和不好的调出来供教师集中反馈。上完一个单元,下一周开放网络平台。在具体开放之前,课上教师会讲操作方法要注意点,讲清楚逻辑和线索。小助手課后会在班级群里演示给班级同学看关于思政课的教学童难点的设定每周周二下午教师都在固定教室集体备课。传统考试,我们《思修》课是闭卷考试,《毛中特》是开卷考试,现在创新考试评价方式后改为网络自主学习20%,网络互动20%,期末考试60%。学习分数不高不等于学生认知水平也低,经过试验,惊喜地发现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发出高水平的帖子,甚至是精华帖。一起探究重难点,集体备课,对重难点进行公关。比较各个专题,有必讲的,有选讲的专题。我们会建议教师选讲的只讲你能驾驭得了,讲清楚的。互动应该是能真正解决学生问题,有设计,有解决的基础,不能流于形式。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

结语

我们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所在,我们考核的目的不是用分数打压学生。而是让学生对我们思政课不排斥,感兴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news,xinhuanet.com.

[2]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68.

[4]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32-35.

[5]李俊平,茌良计.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6(14):80.

[6]许静静,王华容.“微时代”的高校教育教学“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101.

[7]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19.

猜你喜欢

获得感思政课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改革之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改革备忘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改革创新(二)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