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位需求因人而異

2018-05-25

澳门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資源服務問題

面對長者人口的增加,醫療開支的上升、照顧服務需求的增加、維持長者人口穩定收入都是需要處理的問題。在長者照顧方面,澳門有沒有充足的宿位可供使用?在人力、物力等資源方面的投入是否充足?目前最為迫切的問題是什麼?如何看待將養老院設立在澳門其他地區,即實現跨境養老的制度?原因是什麼?

蔡兆源表示,特區政府以建立“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作為長者服務的願景目標,致力為長者構建長遠而全面的養老保障體系,並採取“本地為主、內地為輔”的基本方針,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院舍服務。截至2018年3月31日,本澳共有21間安老院舍(包括11間受資助安老院舍、10間非受資助安老院舍),合共提供2,015個宿位。而為了減低長者因欠缺支援而過早入住院舍,本澳有5間長者服務設施可提供日間護理服務,連同本澳6支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隊,可為社區中的體弱長者提供支援。另外,對於長期居住於內地的長者,特區政府透過各項可攜的福利措施,讓符合相關規定的長者繼續領取經濟援助、養老金、敬老金、公積金個人帳戶撥款等津貼,以便利他們在內地家居或院舍養老。此外,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澳門人口預測2016-2036》報告資料,在2016年,本澳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佔總體人口約11.9%,而到2036年時,本地的長者人口預測將會上升至24.7%,即每4位居民中便有1位是長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急速發展,在長者服務的規劃上亦面對土地和人力資源的挑戰。因此,特區政府積極在澳門新建的公共房屋和新城用地之中適當預留地方,按照服務規劃比率興建包括長者院舍在內的長者服務設施。而按目前已落實的設施規劃,於未來兩至三年間,長者院舍總宿位數目將增加至約2,400個,相信可以緩解院舍宿位的需求。而在人力資源方面,特區政府透過職業技術學校開辦高中的健康照護課程、設立獎學金支持本澳學生到外地修讀各類護理及治療師的高等教育課程,以及在本澳高等院校開辦護理和語言治療學士課程等,鼓勵及培育更多人才投入包括長者院舍在內的社會服務行業。此外,在保障本地居民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待遇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將按照實際需要,容讓長者院舍輸入適當數量的外地僱員,包括:個人護理員、護士及治療師等,以補充本地人資的不足。

他續說,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特區政府於2016年推出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及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依循“醫社服務、權益保障、社會參與、生活環境”四大範疇的政策框架,在社會文化司司長的領導下,結合13個政府部門推動及落實445項與長者生活息息相關的短、中和長期措施。未來,特區政府將會持續投放資源,於本澳開展各類多元化的長者服務,尤其根據相關的長期照顧服務規劃比率,增加長者院舍和各類社區長期照顧服務的供給數量,為有需要長者提供所需服務。

潘志明直言,有需要申請受資助床位的長者,剛出院並沒有辦法馬上找到宿位,這批長者肯定認為宿位是不足夠的。受資助院舍的申請期一般需要輪候一年多,甚至更長時間,唯一的選擇就是前往其他不受資助的私營院舍,視乎申請者的經濟條件,有能力的能夠馬上進入安老院舍,而不想在私人院舍的申請者,就需要等待輪候。他提到,如果能夠加強家居照顧,不一定依賴宿位,就不存在宿位足夠與否的問題。以現時的條件來說,政府計劃增加至兩千多個床位,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壓力,但是並不能無限量的增加。應該鼓勵家居照顧的觀念,盡量居家照顧,如果家庭照顧出現困難,或者是長者獨居的問題,才選擇養老院舍。一般來說,宿位的級別分為一級和二級,二級的照顧需求相對來說比一級迫切。以長線規劃來看,增加院舍方面適宜由二級院舍著手,一方面礙於家居照顧所出現的困難,另一方面能夠有助舒緩二級院舍照顧的壓力。如果有些護老者(家屬)有時因壓力太大而放棄,也可以透過申請明愛五年多前開展的澳門基金會家居護養服務,這項服務支持超過一千名長者實現家居護養。同時,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特別是部分處於輪候院舍的長者,以及部分不願進入院舍的長者,家居護養得以補足他們的需要,就不用選擇頻繁地出入醫院。

談及宿位充足與否的問題,潘志明強調,視乎不同人的觀點。以申請者的角度來看,礙於輪候的時間,對他們來說肯定是不夠的。那麼,輪候時間多久才是合理的?以過往的經驗來看,可能輪候兩至三年都未必有位,而現時一年多的輪候期來說,潘志明認為,仍希望輪候期有所縮短。儘管如此,未必能夠滿足輪候者的需要。對於剛出院的長者來說,在回家照顧不便的情況下,要么選擇費用高的非資助院舍,要么只能交給家人全職照顧。因此,潘志明建議縮短養老院宿位輪候期,以提升長者服務的質素。有沒有地方興建院舍、有沒有足夠的安老服務人力資源、有沒有辦法保持護老的質素、家居護養、社區支援(掌握資訊做合適的抉擇)、院舍宿位的提高等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潘志明認為現時政府對養老的資源投入是足夠的,如果中央輪候控制了長者進入院舍的標準,那麼,建議在輪候機制、評估機制等方面增加人力資源。

施家倫分析道,在宿位方面, 近年當局積極增加宿位供應數量, 目前長者院舍的宿位已經達到了1,700個左右,而且當局早前還表示會在近2至3年內將興建或遷建6間安老院舍, 全澳宿位將增至約2,400個.不過個人覺得2,400個的宿位供應數量, 依然追不上社會的實際需要。因為政府目前對於安老院舍供應規劃是按照長者人口的3.4%作為規劃標準, 那麼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 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萬人, 按3.4%來計算, 所需的安老院舍宿位已經接近3,500個, 可見現時宿位的供應數量是未能滿足需求; 即使當局增加至2,400個宿位, 仍然追不上需求;而在護理人員、安老設施的投入方面, 政府近年都是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在人力資源培養和儲備方面,早前就公佈“澳門護理行業未來人才需求情況報告”, 其中就計劃要以年均1.46%的增長速度的目標來培養澳門人才, 以爭取在2036年讓澳門達到了每千人口4名護理人員目標。又例如在安老設施的投入方面, 近年政府亦做了不少工作, 例如透過支持30多間長者服務中心為長者提供各類文娛活動、持續學習等活動; 透過資助平安通呼援服務, 為有關長者提供24小時的緊急支援等等。不過, 在護理人員的人資儲備方面, 我覺得現時的計劃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比如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每千人口護士水平為參照,至2036年澳門護理人員數目可能將達到6863人,與目前衛生局計劃要努力達到的護理人數比較,還存在3771人的缺口,為此建議當局適當提高人資儲備的年增長目標;就長者照顧方面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施家倫坦言,始終還是沒有土地可以建院舍、建一些長者服務設施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當局未來可以從兩方面加以努力, 其一就是要加快收回閒置土地,並尋覓合適的土地新建安老設施;其二, 積極利用區域合作的契機,解決澳門目前長者服務範疇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對於將養老院設立在澳門其他地區這個構思本身,我是非常支持的,畢竟誠如上面提到的,澳門本地土地資源極為匱乏,令到增建養老設施困難重重。不過,具體而言,對於實現跨境養老的制度,我認為是一個複雜的議題,並不是說只要內地方面能夠提供土地就能實現,關鍵要看如何打破制度之間的壁壘,讓跨境養老的長者不用擔心醫療服務跟不上、不用擔心人生地不熟、不用擔心與子女相隔千山萬水、也不用擔心自己應當要享受到的社會福利享受不到。

楊淑莊認為,澳門目前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既反應出醫療條件的進步,也是對澳門能否為長者提供適切服務的考驗,特別是長者院舍、醫療、福利等方面,如何配合未來的發展以規劃妥善全面的政策,是一大重點。目前來說,澳門政府在安老服務方面投放了不少資源,包括為長者中心提供活動資助以及規劃院舍的興建,然而從事長者護理行業的人員依然短缺,根據統計局2017年第3季的人力資源及薪酬調查,全職從事安老服務的人數只有752人,遠較酒店及飲食等行業少得多,而且薪酬變動率不大,可見晉升機會低微,同時照顧長者需要體力,有時難免涉及日常護理,故年輕一代未必願意入行,即使政府投放了資源,也沒有充足的護理人員確保護理服務的提供和質量。長遠來看,政府應加大資源投放,一方面吸引年青人加入長者服務的行業,另一方面讓在崗位上為長者服務的員工有更好的待遇,以減少人員流失。

余惠鶯指出,要討論澳門長者照顧、宿位安排及跨境養老的制度等問題,澳門政府在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樂齡社會,也貫徹落實“家庭照顧,原區安老”的理念。整體來說是十分尊重長者及體現共建共享理念。首先從澳門人口中65歲或以上老年人由2006年到2036年的變化切入,按照統計暨普查局顯示的資料,由2006年的35,355人(7.0%)增加到2010年的44,200人(8.0%),並預期於2021年65歲或以上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15.2%,2026年將佔到19.8%,而到2036年,澳門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比例將逹到20%以上,屆時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澳門社會的老齡化日趨嚴重,需要在社會層面進行系統的教育以作應對。而澳門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由1996年的76.6歲到2006年的81.5歲。我們前膽地再看看表一:2026年男性及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2.1及87.6歲。

這一人口變化對公共衛生具有多重影響。身體健康是老年人保持獨立生活能力並且在家庭和社區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促進健康長壽和疾病預防活動可以預防或延遲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發作,諸如心臟病、中風和癌症等。但是,這些疾病也需要在早期加以發現和治療,以儘量減少帶來的後果。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病人需要得到適當的長期醫護和支援。這些服務可通過全面初級保健方式得到最佳提供。而在安老院舍方面,根據澳門政府相關資料顯示,澳門現有20所提供長者長期照顧的院舍,津助和私營各佔10間,提供約1700個宿位,而政府相關部門表示,2018年增加700個宿位,令床位數目達至2300個或以上,達到長者人口的3.4%,根據我們所知,仍有約600個長者在輪候宿位,所以現時的宿位是不足夠的,輪候時間基本要等一年以內。而又從人口老齡化增長的速度,到2036年,本澳安老院舍的數量仍遠遠趕不上老齡人口的增速,這可能與本澳土地資源,院舍用地問題有關。建議政府仍要向居民大力宣傳“家庭照顧,原區安老”的安老政策。

政府對安老院舍的支援仍是十分重視的,尤其在人力、物力等資源方面的投入已經不斷作出改善及優化。例如,2017年推出的資助制度,在人員薪金的津助已作出較大的調整。但在人員配置上雖然表面上足够,但是人員流失率大,尤其是護理人員的流動。人口老齡化不斷上升,這些也給社會帶來生活上和護理上的壓力,如:醫療、養老、社會福利、社區設施等方面。迫切解決的問題是盡快及努力興建更多安老院舍,在現有及新建安老院舍增加資助宿位;透過“改善買位計劃”提升私營安老院舍的質素;加强對失智症患者的支援;全面推行“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以及大幅增加資助社區照顧長者服務的名額,同時為正在輪候安老院宿位的長者推行度身訂做的“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等。我們現時面臨的挑戰,為滿足老年人的需要作好準備是很必要的,包括培訓老年護理專業人員,預防和管理與老齡有關的慢性病,制定可持續及可行性較強的長期護理政策,發展關愛老人的服務和環境。開展全民學習如何照顧長者的系列知識等。長遠而言,跨區養老設施的考慮,在大灣區經濟模式的概念下,系有條件可以考慮的。贊成的同時,政府及各方面需要思考該如何完善配套措施及制度。

猜你喜欢

資源服務問題
The Changes of the Climate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物业服务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别問題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垃圾也是资源
林毅夫 資源國家如何擺脫「資源詛咒」